作者:周军律师.
如需帮助可关注,私信必复。
保证是担保的一种形式,指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承担保证责任。
保证期间是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限,债权人必须在保证期间内主张权利,否则保证责任消灭。
如果没有约定保证期间,或者保证期间约定不明,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没有约定保证期间的,或者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民法典实施前后,法律规定没有变化,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而对于保证期间约定不明的,民法典实施前后变化很大。
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
民法典实施前,关于保证期间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法律后果,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进行规范。如果保证期间约定不明,如“保证期间至主债务还清为止”等模糊表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二条的规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二年。
民法典实施后,关于保证期间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法律后果,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进行规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三十二条的规定,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周军律师提醒注意,债权人应注意法律规定的变化,明确保证合同期间约定情形。如果是在民法典实施后签订的保证合同期间约定不明,应在保证期间内通过诉讼、仲裁或书面通知等方式主张权利,未在期间内主张的,保证人将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建议债权人在保证合同中明确约定保证期间,比如:“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三年”;分期债务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三年”。
保证期间建议最长约定三年,因为三年是普通诉讼时效期间。超过三年的约定,保证人有权以主债务时效经过抗辩,所以再长期限的约定意义不大。
知法守法,希望大家都能充分使用法律武器,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如需帮助可搜索关注公众号“周军律师聊案子”。
普及法律常识,帮您维护权益。
点赞关注分享,让亲友都得到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