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在上海电影节的一番公开演讲,引发了舆论大规模的讨论。
虽然上影节不过一天,但这番话的后续影响远超上影节本身。
贾樟柯在当日的发言中重点谈到了全球都在热议的话题:好莱坞电影为什么在中国不吃香了。
他论证的原话大致如下。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市场的吸引力降低了。
你看年度的电影排行榜前十名,几乎都是华语电影。数据背后,彰显的意义:当我们的文化市场不能够接受更多元的、更国际化的影视的时候,我们的市场的性能是不是会逐渐丧失?我们的文化影响力是不是逐渐在丧失?
当来自全世界的影片能够及时进入某一区域,实际上就能够提高这个地区的文化影响力。
因此,贾樟柯倡议,中国8万块银幕,应该力争上游,接纳超过1000多部影片上映,其中二分之一是国际影片。
贾樟柯认为这样做,“我们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在这就产生了。”
他指出目前大家越来越不爱看引入的外国电影,这将导致我们丧失在整个国际电影市场中的地位。
贾樟柯导演2分多钟的演讲,掀起了互联网的惊涛骇浪。
很多观众都认为贾樟柯的演讲有非常严重的逻辑问题。
其一,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票房不景气了,为啥又是中国观众反思?
咱们中国消费者这一天天的,尽在负重前行,内娱电影片子扑了,是我们欣赏能力不高;吃不上他们的细糠。
好莱坞电影式微,竟然也是我们背锅?天理何在?
贾科长,“不聊影片质量,想找观众的问题”,这种思想实在是不可取。
其二, 为什么“好莱坞电影在中国不卖座”,就能够直接推导出中国文化影响力在丧失?
要想文化输出,提高创作者的创作能力,平衡好商业性和文艺性,才是硬道理。
总不能关起门来,就质问无辜的中国观众,你为什么不给好莱坞电影送钱了吧?
内娱观众已经超前于内娱影视作品太多了,这是客观事实。
好莱坞精心缝制,巨大投资的重工业旷世巨作《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业内信心满满,觉得全球都会为这部电影沉醉。
结果,悲惨的票房只能令投资人自己买醉。
全球上映,票房1.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1.61亿人民币)。
其中本土票房占比39.8%,仅斩获6400万美元。
你瞧吧,美国自己的山猪都品不了好莱坞的细糠,还要靠海外市场买单。
但其实这部电影评分的确不低,在某瓣达到7.5分,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爆米花电影。
它如果是中国创作者制作的电影,有这个档次的评分,中国观众能送你平步青云。
举个例子,贾玲的《热辣滚烫》某瓣的评分是7.7分,中国自己的超级女英雄,仅靠中国单一市场,《热辣滚烫》斩获近35亿票房。
贾玲的票房神话也倒过来吸引了好莱坞。
好莱坞索尼影业不仅买下贾玲首部执导电影《你好,李焕英》的美版翻拍权,也负责《热辣滚烫》的全球发行权,非常看好贾玲,要把她推向全球市场。
很难找到比国内电影市场更包容电影新人,更好赚钱的地方了。
即使是贾樟柯导演看中的海外大奖,奥斯卡、戛纳,也更倾向于商业性与文艺性并重的电影,
把故事讲生动,讲有趣,你在国内市场做大做强,好莱坞闻着味儿也会过来。
谁能和钱过不去?
然而,竟然有国内导演大张旗鼓号召大家反思,为什么提供给不思进取,专攻奇淫巧技,故事内核越来越单薄的好莱坞大片的中国票房助力越来越少了,这让很多观众郁结于心,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大家提出的共同诉求是:与其让中国电影观众自我反省,不如电影人好好关注下全球电影市场萎缩的问题。
如果再这样不把观众的合理诉求,放在第一位的话,将来别说国际了,国内电影市场都不一样买单你们的电影哦。
很多网友指出贾樟柯话里话外、内涵明涵的逻辑:“让外国电影挣到钱,就说明我们中国的文化,走出去了”的想法,真是令中国观众寒心。
这么捧着你们创作出来的内娱电影,还不是希望你们繁荣昌盛,带领中国电影走出去。
结果你反思完的结论是,我们要大力扶持好莱坞电影,才能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当然由于这番话实在是观感太差了,他第二天马上在社交平台找补了一篇小论文,将他演讲中的好莱坞电影的范畴扩大,变成了优秀的国际影片。
他听了一天的观众的口诛笔伐,终于意识到问题的核心在哪里,他在长长的论文里讲到了“好莱坞大片目前审美疲劳,但世界范围内还有很多令人激动的影片没有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比如拉美、亚洲、东欧。所谓国际,就是全球视野内的优秀影片。”
他的演讲的确纰漏百出,逻辑不通,观感很差。
但是贾樟柯冷静下来的新发言倒是触发了观众很多的新讨论。
例如贾樟柯其人,作为文艺片扛把子,尽管很多人知道他的电影口碑很好,但很多人对他的印象是:贾樟柯一天到晚在拍些阳春白雪的东西,人淡如菊,看上去也不怎么在乎票房。
事实上,他在乎了,也没用。
贾樟柯在国内上映的影片,票房最高的是《江湖儿女》,不到7000万。
他导演作品的电影票房全部加起来一共1.21亿人民币。
他要是为明显在摆烂中的好莱坞讲话,无人理解;他要是对同样艰难前行、曲高和寡的文艺片说话,倒是出现了一些赞同的声音。
贾樟柯此次补充说明里提到的多多引进小语种电影,国内倒也不是没引进。
2020年及之后4年半引进100部左右小语种,然而除了日本电影,0部破亿。
只有个位数勉强破千万人民币,绝大部分的票房在几百万,几十万,甚至几万人民币,别提买断版权费,连影院覆盖电费都够呛。
此时出现的悖论就在这里了,究竟是追逐商业效益还是艺术效益,两者都要的话,为了艺术而部分牺牲的商业效益应该由谁来负担成本。
影院和观众爱的小语种电影是《摔跤吧爸爸》、《何以为家》、《看不见的客人》这样的作品,能够将现实价值与艺术追求融入到商业题材的电影中,叫好又叫座。
最后,附上,贾樟柯此次引发巨大的争议的演讲视频,方便大家自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