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中的西线攻势,德军如何一路突破到了法国境内?【1】

战争史札记 2025-02-06 15:22:47

当德军跨越比利时国界之际,霞飞正于维特里大世界饭店内用餐。此时,一名新到的通信参谋匆匆递上了一份紧急军事情报。

霞飞迅速浏览电文内容:德军已越过比利时边界,正向列日要塞发起攻击。阅毕,霞飞将电文置于一旁,淡然说道:“此乃佯攻之策,无需过度关注。”法军总司令部,坐落于维特里的勒弗朗索瓦镇,地处马恩河畔,恰位于巴黎与南部边境要城南锡连线的中点,与各集团军司令部的距离均维持在约120公里以上。

那时,总司令部已收到德军入侵比利时的官方通报,以及法国驻比利时大使关于比利时政府不视法英军队越境行动为敌意的报告。这些信息令霞飞心生疑虑,然而他坚信德军主力仍集结于梅斯与阿尔萨斯地区,意图通过最近的阿登山口路径入侵法国。因此,他对于德军会舍近求远,借道比利时从右翼发起攻击的可能性持怀疑态度。在他看来,右翼的进攻不过是虚张声势,旨在分散法军兵力,其直接威胁有限,实为间接的佯攻手段。霞飞以其强烈的自信心和固执己见著称,但为求真相,他仍果断下令法国空军对比利时上空进行侦察,并派遣骑兵军军长索戴将军率领骑兵部队进入比利时境内。霞飞向索戴明确指示:“据报德军已入比利时,正向列日要塞进发。你部需沿马斯河谷挺进比利时,摸清敌情,阻滞敌军纵队推进。”同年8月7日,霞飞依然遵循既定的第17号计划,着手准备两大战役。右翼为主攻方向,由迪巴伊将军指挥的野战第1集团军和卡斯特尔诺将军指挥的野战第2集团军联袂出演,总兵力约61.6万人,在孚日山脉多林地带与摩泽尔河间的图尔以下区域展开,意在攻克德国第6、第7野战集团军阵地,占领牟罗效重镇,收复阿尔萨斯、洛林两省,进而逼近莱茵河。左翼则由吕夫将军指挥的野战第3集团军和朗雷扎克将军指挥的第5集团军担纲,总兵力高达88.7万人。在凡尔登至那慕尔防线上,法军展开了战略部署:第3集团军直指梅斯,而第5集团军则蓄势待发,意图穿越阿登山脉,对德军发动攻势。此外,卡里将军麾下的第4集团军,包括3个军及1个骑兵师,共计约19万兵力,作为战略预备队,随时准备响应各条战线上的进攻需求。法军的核心战略聚焦于德军中路防线的突破。收复被德军侵占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不仅是法军的迫切愿望,更是提振士气、激发民族精神的关键所在。此举将对法德决战产生深远影响,并直接关系到战争的终结与和平条约的签订。

然而,对于法军总司令霞飞而言,作战计划似乎并非制胜的关键。他坦言,自己从未依赖过任何书面作战计划,而是侧重于集中优势兵力,灵活应对战场变化。霞飞强调,集中兵力是战略的核心,应适应任何可能的作战情境。与此同时,法军第5集团军的侦察部队在比利时边境线上侦测到德军5个军的动向。该集团军司令朗雷扎克将军,一位62岁的勇将,以其敏锐的战略眼光和果敢的作战风格著称,尽管性格略显急躁,言辞尖锐。他曾是霞飞副总司令人选的有力竞争者,后接任法国陆军野战第5集团军司令官一职。基于侦察情报,朗雷扎克判断德军主力可能集中于右翼,并立即向霞飞汇报。他指出,德军主力很可能沿马斯河左岸行动。霞飞则回应称,若德军敢于从比利时北部实施包抄,将为其自身带来灾难。德军右翼兵力越多,法军从中路突破的机会就越大。霞飞坚信德军主力仍位于梅斯地区。他认为,如果德军右翼确实集结了5个军,那么梅斯地区的德军力量将相应削弱,这将为法军从中间突破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霞飞的指挥风格独特,他常常亲自乘车巡视前线,与各路司令官会面,共商战略。他的专车司机驾驶技术高超,曾三次荣获汽车大赛奖杯,确保霞飞能够迅速穿梭于各战场之间,及时做出战略调整。从维特里城总司令部出发,仅需一个多小时的飞车行程,便能抵达任一集团军司令部。霞飞将军首先前往野战第1集团军进行实地考察,并敦促其加速进攻步伐。然而,第1集团军司令官迪巴伊对进攻策略仍持观望态度,行动显得犹豫不决。霞飞将军果断下令:“唯有进攻,方显法国军人的本色。第1集团军需整合第7军的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5个山地营及炮兵部队,共计4.5万人,组建阿尔萨斯支队,由博诺将军亲自指挥,作为先头部队,自贝尔福出发,直击位于德国边境、距此40公里的牟罗兹重镇。牟罗兹作为阿尔萨斯南部的铁路枢纽,连接贝尔福、瑞士巴塞尔、科尔马尔,并跨越莱茵河,是法军的首要战略目标。”8月7日深夜,博诺将军率阿尔萨斯支队穿越孚日山脉的壮丽风光,从法德边界南端发起突袭。法军士兵踏上阿尔萨斯故土,爱国热情瞬间高涨,纷纷举枪致敬,将边界标志抛诸脑后。阿特基希镇,位于牟罗兹前方20公里处,是德军的重要防御支点,驻守着一个加强团的兵力。博诺将军迅速部署前卫师师长,利用夜色掩护,对阿特基希发起突袭,务必在天亮前占领该地。师长将部队一分为三,实施迂回包围战术,趁德军哨兵疏忽之际,一举突入镇中心。德军在睡梦中被惊醒,面对从天而降的法军,一时手忙脚乱,仓促应敌。双方展开激烈肉搏,刺刀、枪托、马刀、木棒成为致命武器。经过六小时的激战,德军伤亡惨重,残余部队弃城而逃。天未亮,博诺所部已轻松占领阿特基希。8月8日,博诺将军指挥阿尔萨斯支队继续推进,顺利占领牟罗兹。法军进城时,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蓝上衣红裤子的法军士兵枪口和炮身上插满了红白蓝三色旗和三色花朵,军乐队高奏《马赛曲》和《桑布尔河和马斯河进行曲》,民众欢呼雀跃,庆祝胜利的到来。霞飞将军对博诺将军及阿尔萨斯支队的英勇表现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他们是“完成复仇雪耻大业的先锋”。同日,霞飞将军向第1、法军第2集团军:全力备战,剑指德国法军第2集团军接到了明确指令:“集中所有军事力量,筹备对德国的进攻行动。”然而,局势瞬息万变,法军的初步胜利并未持续。8月9日,德军增援部队迅速介入战场,对法军发动反击,经过一整天的激战,成功收复牟罗兹,迫使法军撤退至边境地区。法军总司令霞飞大为光火,他撤销了此前刚表彰过的“先锋”博诺及其两位师长的职务。尽管如此,霞飞对于进攻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决心依然坚定,他随即增派了四个师组建阿尔萨斯部队,并召回已退役的独臂将军波,委以司令重任,筹备新的攻势。8月13日,法军总司令部获得了新的侦察情报,这一情报颠覆了先前的判断:德军主力并未如预期般部署在梅斯地区,而是位于迪丁霍芬以北。这一配置清晰地揭示了德军统帅部的战略意图——其主要攻击方向将通过比利时,从法国西部边境发起进攻。法军将领朗雷扎克多次向霞飞进谏,指出德军在西北方向的主力及其经比利时进攻巴黎的意图已昭然若揭。然而,霞飞对此持保留态度,他认为西线右翼的德军进攻并不构成直接威胁,且其可靠性尚未得到充分证实。8月14日,霞飞作出了在南线部署更多兵力的决定,旨在从阿尔萨斯方向对德军发动进攻。这一策略旨在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提振士气,并尽可能吸引德军在该地区的兵力,从而阻止德军调动这部分力量加强其右翼。8月15日清晨,法军第1、第2集团军共六个半军、三个预备师、三个骑兵师,总计近60万人,配备1500门火炮,在阿尔萨斯地区重新向德军发起猛攻。其中,迪巴伊指挥第1集团军穿越洛林地区的天然通道,直逼萨尔布尔;卡斯特尔诺则指挥第2集团军经由另一条天然通道,穿越萨兰堡进入山谷,继而向莫朗日要塞发起进攻。霞飞严令高级指挥人员必须全天候坚守指挥岗位,不容有丝毫懈怠。然而,德军早已洞悉法军的进攻路线和意图,提前构筑了包括铁丝网、堑壕、堡垒等在内的严密防御体系,严阵以待法军的进攻。负责阿尔萨斯与洛林区域防御部署的是第6集团军,该集团军由巴伐利亚亲王鲁普雷希特亲自指挥,下辖5个军及3个骑兵师;同时,由黑林根统率的第7集团军亦参与防御,包含3个军与1个师。两大集团军合计兵力约35万,配备火炮1200余门,整体战略行动受鲁普雷希特统一调度。

鲁普雷希特的战略指令是在法军发起攻势时采取渐进式撤退策略,旨在诱使敌军深入内陆,通过拉长法军战线,吸引其更多兵力集结于此。法军的推进速度因此受到明显遏制,双方交战多以小规模冲突为主。至8月18日,法军虽成功占领萨尔布尔、萨兰堡等数个村镇,并再度控制牟罗兹地区,但整体战况仍显胶着。面对这一局势,法军总司令霞飞开始意识到,德军主力可能已通过比利时侵入法国的预设猜想正逐步成为现实。然而,霞飞依然坚信,法军若能从中路实施决定性突破,即便德军右翼力量雄厚,也将陷入孤立无援之境,从而为法军集中优势兵力实施歼灭战创造有利条件。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