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毛主席写给董必武的信,字迹如大江翻腾,堪称“神来之笔”

含含的过去 2025-01-21 20:08:35

众所周知,伟大领袖毛主席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同样还是一位全面发展的文学家。他既能出口成章,又能泼墨于纸上,绝对是文武全才一样的存在。

主席的墨宝可是人人都想要的宝贝。这不,1961年时,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董必武便代表宁夏人民政府向主席请求墨宝。主席慷慨回信,其字迹如大江翻腾,堪称“神来之笔”!

能够得到主席的回信,足以证明董必武的特殊之处。在了解二人的友谊和董必武对中国革命的付出后,一切都有了解释。

出生在什么样的时代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但是未来要走怎样的路却是能够由自己做主。在亲眼见证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后,董必武就下定决心走上一条救国救亡的道路。

从武昌起义到五四运动,董必武的思想观念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在运动时受到马列主义的影响,董必武决心走上一条无产阶级挽救中国的道路。

就在武汉早期共产党组织建立到发展的过程中,董必武便是其中的领导者之一。为推动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董必武不知道花费了多少精力。后来,他又不顾自身安危出席中共一大,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

对待中国革命,董必武从来都是认真的。先是去日本留学,后又去苏联进修,董必武按照党中央的指挥奔波着。回国后,董必武带着学到的知识毅然决然的投入新一轮的革命浪潮中去。

那时候的董必武就主要负责根据地法制建设等工作,这为他在新中国成立后领导法治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爆发后,董必武积极发挥自身身份的特殊性,为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他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长时间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活动。面对国民党方面的糖衣炮弹,董必武始终不为所动,坚定不移地围绕在党中央周围,是中国革命顺利进行的伟大推动者。

在许多如同董必武一样优秀的革命党人的努力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建立了。此时的董必武已经过花甲之年,他站在伟大领袖毛主席身边,亲眼见证了新中国诞生的那一刻。

等到一切都尘埃落定后,董必武担任政务院副总理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董必武深知肩上的责任,在中国法治建设这条道路上,他从未有过半点的懈怠,是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奠定者。

除却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之外,董必武与毛主席之间的关系也是极好的。两人相识在国家最危难之时,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追求与目标,那就是改变中国的处境,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

从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到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建立,董必武与毛泽东都是这一切的见证者。他们创造了历史,参与了历史,成就了历史,绝对是一对难得的知己。

只是由于时局的影响,两人并没有多少时间能够一同工作。而是长时间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共同为国家独立而做着努力。所幸两人的付出都有所回报,新中国的诞生便是最好的肯定。

等到国家建立后,两人又在不同的岗位上奔波着,巩固这个新生的政权。此时的两人保持着密切的往来,既是上下级,同样也是知己好友。

有了这样一层关系,董必武总是会收到各种各样的请托。对于那些不怀好意的人,董必武总是会拒绝。真要碰上一心赤诚的人,董必武则是会帮一把。

比如说在一次出差宁夏的过程中,董必武受到宁夏人民政府一位同志的请托,希望能够通过董必武来索要一幅主席手书的《清平乐六盘山》。他们想要将主席的墨宝悬挂在人民大会堂宁夏厅,以此来突出宁夏人民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

这样合理的请求董必武实在是没有拒绝的理由,他立马就给主席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详细的介绍了自己之所以写这封信的原因,并如实地表达了委托人的想法。

在收到这封信件后,毛主席显得很是重视。毕竟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好事,再加上又有董必武亲自出马,主席立马就放在了心上。

那时候主席还在庐山参加会议呢!趁着闲暇时间,主席便将那幅著名的《清平乐六盘山》写了下来,随后连同信寄给了董必武。

在信中毛主席说道:“必武同志:遵嘱写了六盘山一词,如以为可用,请转付宁夏同志。如不可用,可以再写。顺祝健康!”

如今的这幅作品早已成为了书坛的绝世精品,它的价值早就已经达到了不可估量的数字。与此同时,毛主席单独给董必武写的这封信更是堪称书坛难得的佳作,被大家誉为是神来之笔。

一些专业的书法家还对此进行了点评,足以见得主席书法功底之深。其一便是主席掩藏了以往的锐气,笔锋之间满是亲和。

在中共一大上,董必武是湖北省的代表,而主席则是湖南省的代表,两人共同参加了此次大会。在接下来的斗争中,两人相互扶持,相互尊重,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

因此对于毛主席来说,董必武与旁人相比来说是不同的,他心中充满了对这位前辈的尊敬与亲切。在落笔的时候,情感自然而然地流淌在纸上。

其二便是行云流水,笔力老练。在新中国成立后,主席终于有时间能够继续钻研自己所热爱的传统文化了,这其中便包括了书法。

1961年时,毛主席的书写早已进入巅峰时期,他的字迹更是令人感到扑面而来的磅礴之感。而这幅作品相比之下更加的清秀隽永,细细品味,又会发觉行笔之老练。

其三就是敢于创新,进退有度。在回信中,主席并没有根据以往的习惯一气呵成,而是有着自己的小小设计。例如“付”这个字,左边的站人写的很小,右边的寸则是写的很大,打破了平衡对称却呈现出别样的美。

总而言之,主席的这幅墨宝绝对是精品之作,怪不得大家都夸赞这是神来之笔啊!

参考资料:

董必武在建党初期的贡献,2016-07-11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