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存风韵:从秦代郡县制度,一观秦朝郡城规划及其历史价值

鲲鹏史录 2023-03-29 14:10:47
引言

《过秦论》有言: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至六合。”

秦王朝的建立,是不可比拟的开创之举。秦朝建立后,废除了自西周伊始即形成的分封制。

始皇统一下令,将全国疆域领土分为三十六个郡,从此郡县制得以确立。而这些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郡与城,通过近年来考古工作者的细致勘探与挖掘,得以重见天日。

这一卓越成果,对于后世探寻秦朝政治制度以及细致分析秦朝郡县规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穿梭千年风云,寻觅秦朝郡城

后世通过文献记载,秦代郡城遗址数量可超六百余座。

在现知关于其最早的历史文献记载是汉代辛氏的《三秦记》中有对秦代郡城这样一段描写:

“博采秦汉以来,宫殿门阙楼观池苑在关辅者著于篇”。

西周时期,方国林立。周天子通过加强血缘关系,实行分封制。

分封各诸侯、卿大夫以土地以及百姓,希望通过分封制以达到加强对全国疆域的控制。

而这种政治制度在历经几百年后显现出很大弊端,最终导致西周王朝分裂割据,影响了春秋战国政治走向。

历代秦王励精图治,任人唯贤。秦孝公接纳公孙鞅提出的改良方针,而这也是郡县制得以发源的开端。

始皇继位后,彻彻底底地将分封制的残余部分清除,将郡县制应用于其统治范围内的大大小小城池,以达到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目的和效果。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此提到:

“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

每个郡县设置中央专职官员进行管理,并由中央以及皇帝亲自任命派遣。

这有益于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治理,也对于其开发程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此举更有助于加强本国人民形成统一国家形态的观念意识。

二、 历经千年风韵,探索秦朝郡城

秦代都城咸阳,设立在了关中平原之上,形制规模宏大。

其在史料中得以记载,由专门的掌管王室的土木建筑设计的官员而负责,他们这一类人在当时被称作“将作少府”。

也可以从侧面揭示,此时秦王朝对于城市规划技术已有相当丰厚的知识储备。

在秦代郡城规划中,水源是其考虑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秦代丘陵,高原以及山川之地,就要考虑其中的城水关系以及空间布局。

在千年以前,长江与黄河既作为了自然的大河水系,同时也可以看作重要的贸易运输通道。因此,郡城选址建设极其注重依江而建的原则。

同时,也要考虑河道的自然走向,避免逆河而建,这些都体现了古老的先贤们对于郡城的选址体现出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的原则与智慧。

通过后世考古发掘出的秦代郡城遗址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这大多数的遗址中,有大量的水系交融贯通。

既方便了城中百姓居民的用水需求,也满足了当时对于军事防御功能系统的完善。

这对于划分城市功能区,以及对其进行规划部署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因此,透过秦代的郡城规划,我们也可以看到如何对待人工开挖的水渠以及众多护城河的彼此关联性,一直成为秦代规划者的考虑范围。

始皇继位后,扫荡六国,开疆拓土,统一全国。其郡城规划中的核心方式即将原有各国的都城作为重要郡城,或者是最重要的军事要塞关卡之地,派遣将领严加看守。

因为由于常年战争以及对于边疆少数民族的征服,因此,在营建秦朝郡县时,对于原有城市的继承与选择显得格外重要。

秦代在郡城规划时设立了统一城池形制的规范与标准,这可从我们翻看的史书中可以了解与归纳。

大多数的秦代郡县在考古挖掘中呈现近正方形状,南长北宽,大多数情况下面积与周长相差不大。

通过后世文献所记载的郡城中遗存可以得出结论,其遗存也在某种程度上或多或少的影响着秦朝郡城的内部规划。

如秦朝都城咸阳城中,出土了大量手工业遗存,如:制陶业、冶铁业等。这些专有部门主要位于城中的西南方向,靠近宫殿遗址中心,专为皇室服务垄断。

从手工业分布来看,秦代其他的郡县遗址中也出现了大量类似情况,在一些郡城的西北部大多都有手工业遗址的发现存在。

秦代郡县规划的背后也反映了秦代的人文思想,秦始皇在灭六国后,为巩固政权,不得不采取郡城建设。

而其中秦人的规划思想首先体现在遵循历史传统上,前面我们提到过,大多数郡城规划以近正方形形制为主。

而这一选择也是主要参考前代历代王朝郡城规划,对传统城市规划设计思想的继承。

而秦代郡城中的内城护城河的设计,也大多参考并继承了以往朝代的规划。而这也近一步反映了秦代“天人合一”的古朴思想。

再者,秦人对于郡城的规划思想体现在简介效率和高效的特点上。通过史书可了解到,秦代郡城建设时间大多要比以往持续时间简短、快速。

并且,秦代以达到快速进行防御的目的,在郡城规划上不会采取全部改良的方式,而是有选择性的在地基上直接安装防御建筑材料。

因此,省时省力的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设郡城的效率速度,加强了秦帝国的军事防御能力。

最后,秦人对于郡城的规划思想体现在重视军防上。

这一点不仅体现在自然河道更体现在人工开挖水渠中,用高效的方式将城市内部规划功能区,以便随时抵挡外敌入侵,巩固社会稳定。

秦代郡城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存在了多重大量的水系防御系统。

而这充分体现了秦人避免东南部少数民族擅长水中作战的大量思考,秦人多用大型石材与木材建立横跨桥梁以便通行与防御外敌。

在秦代郡城外部大多数会设立较为陡峭的外缘,而这也是注重军防的一大体验。

因此,我们通过了解秦代郡城的规划与设计,可以充分了解到秦朝社会的历史背景以及人文思潮。

三、 见证千年风云,笑看秦朝郡城

穿梭千年风云,即使我们早已看不清当时的郡城遗址。无法否认的是,秦代的郡城规划,有着一定意义上的历史价值,值得我们后世深深铭记。

这种郡城规划,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此时国家中央集权的集中。

始皇通过设立三十六郡,派遣将领驻守各地,并且对全国的郡城设置予以规范标准,都反映了此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推广。

通过对少数边疆地区设立郡城规划,既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加以统治治理,同时对于形成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起到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加强了各民族的整体国家观意识形态,加强了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而当我们翻开史书的一角时,了解到秦朝郡城规划后,对于我们反思如今的城址规划也有一定启发性意义。

秦代的郡城规划大多数以军事目的为主,如今我们有些重要边疆地区的城市规划也与秦代军事设置有很大相似之处。

同时,我们也可以参考秦代内外城以及护城河的设立,并且对各个城市的内部规划设定统一规范与标准。

而秦朝的郡城设置的特点体现在统治者注重快速与高效,而这一点对于如今的城市规划也有很大意义。

生活在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当下的我们更加快看重效率与便捷。

而城市内部的规划以及外部的选址构建都应尽可能的体现出快捷与高效,方便人们进行生活与通勤,减少其对于时间的浪费损失。

而秦代的郡城选址十分注重内部的安全标准,并且我们能感受到其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因此,我们在当今社会的城市内部设置也要尽可能的保证安全规范,防止危险渗漏。

同时,在城市内部规划时,也应秉承着古人的先贤传统,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对其取其精华,美美与共。

历经千年风云,虽然秦代的郡城已离我们太过缥缈与久远。但当窥探历史一角的那一刻时,我们所能见证的底蕴已经深深蕴藏在如今的社会里,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

结语:

从郡城规划角度来看,秦代的郡城规划既体现着军工防御的城市功能,同时也反映了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内涵。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秦代的郡城规划对于后世朝代的郡城规划,以至于如今的城址建设都起到了重大影响性。

通过研究秦代郡城遗址,我们不但可以追寻此时秦王朝的社会大环境,更能看到此时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对于我们全面、客观与系统的了解秦王朝起到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记·蒙恬列传》

《国史旧闻》

《竹书纪年》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