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花溪区颐和花园小区,一场关于业主委员会合法性的争议正持续升温,引发广泛关注。自 2011 年4月花溪区住建局物管办发布公告宣布业主委员会停止工作起,围绕业主委员会备案、委员辞职程序以及物业管理权等问题的纷争,已历经13年之久。这场旷日持久的纠纷,不仅让小区物业管理陷入长期混乱,更深刻暴露出基层治理层面潜藏的深层次矛盾。
事件时间轴:从合法备案走向履职困境2010 年5月19日花溪区住建局物管办出具《备案回复》,明确确认颐和花园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完全符合《物业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备案材料涵盖了《业主委员会议事规则》《成员名单》《管理规约》等关键内容,为业主委员会的合法运行奠定了基础。
2011 年1月20日住建局物管办再度出具《备案回复》,进一步确认业主委员会的变更程序合法合规,并依据《贵州省物业管理条例》给予备案。这一举措表明,在当时,业主委员会的运作在程序上是得到官方认可的。
2011 年4月13 - 15日住建局物管办却突然发布《辞职批复》及《停止工作公告》,称主任何黔豫等 3 人辞职致使委员人数不足,依据《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第四十六条,宣布业主委员会停止履职。这一决定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打破了小区原本的管理秩序,也成为了后续争议的导火索。
争议焦点:辞职程序合法性遭质疑根据业主委员会秘书汤维柏提供的详实证据,诸多疑点指向辞职程序的合法性:
•辞职备案缺失:在住建局物管办的档案中,竟然未见何黔豫等 3 人的辞职报告原件。这一关键文件的缺失,使得辞职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程序违规明显:2011 年4月13日发布的《辞职批复》后来被撤销,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停止工作公告却依旧在执行,这显然不符合正常的管理逻辑。
•备案矛盾突出:业主委员会档案显示,何黔豫的辞职报告早在 2011 年3月29日就已提交至物管办,却始终未获备案。这一矛盾现象引发了业主们的强烈质疑。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物业法律事务部主任直言:“物管办既未核实辞职真实性,也未按规定召开业主大会补选委员。”此举涉嫌违反《贵州省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
小区现状:物业管理失控致环境恶化记者实地走访调查发现,颐和花园小区如今可谓乱象丛生:
•基础设施损坏严重:
◦小区内 80% 的路灯被拆除,仅存的路灯也大多无灯泡、灯罩,夜晚一片漆黑。
◦原本的 3 架水车如今仅剩下2架,且其中1架已严重损坏,无法正常使用。
卫生间门都没有
•环境卫生问题堪忧:
◦水池长期无人清理,蚊虫滋生,散发着阵阵恶臭。
◦绿化带杂草丛生,藤蔓肆意生长,甚至覆盖了人行道,严重影响居民出行。
◦垃圾堆积点未能及时清运,异味弥漫整个小区,极大地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安全隐患重重:
◦由于夜间照明缺失,小区已发生多起治安事件,居民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部分区域的护栏倒塌后长期未修复,存在严重的坠落风险,给居民的日常活动带来极大不便。
业主委员会秘书汤维柏代表业主们提出了以下迫切诉求:
•住建局物管办应在原公告位置张贴业主委员会继续履职公告,恢复业主委员会的合法地位。
•依法依规召开业主大会,尽快补选委员至法定人数,以确保业主委员会能够正常运转。
•对物业公司的违规行为展开全面调查,并限期进行整改,提升小区的物业管理水平。
业主代表李某某无奈地表示:“我们并非反对物业管理,而是强烈要求依法依规进行管理。”小区物业公司自2011年4月接管以来,始终未与业主签订服务合同,也从未公示收支明细,这让业主们深感不满。
截至发稿,花溪区住建局尚未就撤销 2011 年停止工作公告作出明确答复。本报将持续密切关注事件的后续进展,为广大读者带来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