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地狱——曾国藩的湘军攻陷安庆后的种种暴行

爱吃凉历史 2025-04-23 04:14:45

说起清朝末年那段历史,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平天国起义那场大乱子。1850年代,洪秀全带着一帮人揭竿而起,差点把清朝给掀翻了。而在这场乱战里,曾国藩和他的湘军可是出了大名。不过,今天咱们不聊他怎么打仗有多厉害,而是要说说1861年湘军攻陷安庆之后,那些让人瞠目结舌的暴行。这事儿,真是把安庆变成了人间地狱。接下来,咱们就一层层扒开这段历史,看看究竟发生了啥。

曾国藩和湘军是啥来头?

要讲安庆的事儿,先得搞清楚曾国藩和湘军是啥背景。曾国藩,1811年出生在湖南一个普通地主家庭,靠着科举一步步爬上来,做到翰林院的高官。可到了1850年代,太平天国起义闹得全国鸡犬不宁,清廷的正规军八旗和绿营早就烂得不成样子,根本打不过太平军。曾国藩一看这情况,觉得自己得干点啥,于是回家乡湖南拉起了一支地方武装——湘军。

湘军这支队伍跟清廷的正规军不一样,完全是曾国藩自己招募、训练出来的,兵大多是湖南的乡下汉子,军官也多是他信得过的亲戚朋友。这帮人纪律严,打仗不要命,靠着曾国藩的指挥,硬是成了清廷对抗太平天国的主力军。不过,这支军队也有个毛病,军饷主要靠地方筹集,打仗时间一长,士兵们就得靠抢掠过日子。这点,咱们后面再说。

安庆呢,是安徽的一个重镇,当时是太平天国的一个重要据点,地理位置卡在长江边上,战略意义不言而喻。湘军要是拿下安庆,就能掐住太平天国的咽喉,为后来攻打南京铺路。所以,从1860年开始,曾国藩带着弟弟曾国荃,还有手下大将李续宜、鲍超这些人,围着安庆死磕了一年多,终于在1861年9月5日把城给攻下来了。可攻下来之后,事情就变得没法看了。

湘军入城后的大屠杀

湘军攻破安庆城那天,城里头的景象只能用“血流成河”来形容。曾国藩在日记和书信里没明说要屠城,但他手下的将领和士兵可没那么讲究。湘军憋了一年后,终于破城,憋着的火气全撒出来了。据史料记载,当时城里有17000多太平军守军,加上不少平民,结果基本没剩几个活口。

为啥杀得这么狠?一方面,曾国藩给的命令是“多杀为妥”,意思是别留活口,免得后患。他觉得太平军这些人都是“叛贼”,留着迟早是个祸害。另一方面,湘军围城一年多,死了不少兄弟,士兵们早就恨得牙痒痒,进城后完全是报复性的大开杀戒。男人几乎被杀光了,不管是太平军的士兵还是普通老百姓,只要是男的,基本没跑掉。有的史书上说,城里尸横遍野,血水都流到街面上去了。

杀人的方式也很残忍。湘军用的多是大刀长矛,砍头、刺杀是家常便饭。有些地方记载,士兵们为了省事,直接把人赶到一起,用火烧或者乱刀砍死。整个安庆城,几天之内就变成了死城,连个喘气的声音都听不见。

抢掠财物,洗劫一空

杀完人,湘军还不满足,接下来就是抢东西。安庆作为太平天国的一个大据点,城里多少有点积蓄,比如粮食、银子、布匹这些。可湘军进城后,根本不管这些东西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见啥抢啥。老百姓的家被翻得底朝天,值钱的东西一件不留,连锅碗瓢盆都没放过。

湘军这帮人抢得有多狠呢?有资料说,他们把抢来的东西装满了几十条船,顺着长江运回湖南老家。士兵们抢到钱财后,有的直接拿去喝酒赌钱,有的寄回家给自己家人盖房子。曾国藩虽然嘴上说要约束部队,可实际上根本管不住。湘军打仗靠的是地方筹饷,军饷不稳定,抢掠就成了士兵们“自给自足”的办法。这种事,在安庆之后还成了常态。

更别提那些大户人家的金银珠宝了。太平天国在安庆经营了好几年,城里有些富户和官员留下的财产,全被湘军搜刮干净。老百姓本来就因为战争过得苦不堪言,这下更是连活下去的最后一口粮都被抢走了。

对妇女的暴行

再说说更让人寒心的事——湘军对妇女的侵害。城破之后,男人被杀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妇女就成了最大的受害者。湘军士兵进城后,把不少年轻女子掳走,有的当场就遭到侵犯,有的被带走做了奴婢。史料里虽然没具体数字,但提到“妇女多被掳掠”,这种事在当时根本没人管。

这种暴行不光是士兵个人的行为,跟湘军的整体风气也有关系。湘军围城一年多,士兵们长期远离家乡,军纪再严也压不住人性里的恶。曾国藩自己是信奉儒家的人,讲究礼义廉耻,可他管不了手下这帮粗人。破城之后,士兵们把安庆的妇女当作“战利品”,完全不把她们当人看。

这些被掳走的女子,下场一个比一个惨。有的被卖到外地,有的被迫跟着湘军走,最后死在半路上。安庆的这场浩劫,不光毁了城,也毁了无数家庭。

安庆被湘军祸害成这样,对当地的影响可想而知。首先是人口锐减。城里原来有几万人,屠城之后,活下来的人寥寥无几。整个安徽地区因为这场仗,人口损失了好几十万,经济也一蹶不振。安庆本来是个商业发达的地方,码头贸易很热闹,可这场屠杀之后,城市基本废了,多年都没缓过来。

再说社会秩序。湘军的暴行让老百姓对清廷彻底失望。太平天国虽然是“叛军”,但至少在安庆的时候还维持了点基本生活。可湘军一来,比太平天国还狠,老百姓心里的怨气更大了。后来清廷虽然靠着湘军打赢了太平天国,可地方上的民心早就散了,这也是清朝后来垮得那么快的一个原因。

另外,这场屠城还让曾国藩背上了“曾剃头”的骂名。“剃头”不是说他给人理发,而是说他杀人太多,把人都“剃”光了。老百姓一提他,不是夸他救国,而是骂他心狠手辣。这名声,跟他自己标榜的儒家道德完全不搭边。

安庆的事儿过去一百多年了,历史学家对曾国藩和湘军的评价一直没停过争论。有人说他是清朝的救星,没他带着湘军打太平天国,清廷早完了。可也有人说,他手段太狠,安庆的暴行就是个血淋淋的证据。站在今天看,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从军事上看,拿下安庆确实是湘军的一大胜利。太平天国丢了这个据点,实力大损,后来1864年南京被攻破跟这事儿脱不了干系。可从人道上看,这场胜利的代价太大了。杀俘虏、抢东西、害妇女,这些事没法洗白。曾国藩自己可能觉得自己是为了大局,可老百姓可不管你大局不大局,他们只知道家没了,人没了。

再说曾国藩本人,他晚年也知道自己名声不好,写日记的时候老提“修身齐家”,好像想给自己找点安慰。可事实摆在那儿,安庆的血债是他甩不掉的。历史这东西,就是这样,既不会全夸你,也不会全骂你,得看你站在哪个角度去看。

说到这儿,安庆的惨状大伙儿应该心里有数了。湘军攻陷安庆后,屠杀、抢掠、对妇女的暴行,把这座城变成了人间地狱。曾国藩靠着这些手段保住了清朝,可也留下了让人唏嘘的历史教训。战争这玩意儿,赢了不代表就光荣,背后藏着多少血泪,只有活下来的人才知道。

这段历史告诉咱们,权力和胜利有时候是踩着人命换来的。曾国藩可能是真心想救国,可他用的方法,太过血腥。安庆的悲剧,不光是那17000多条人命的事儿,也是人性在战争里扭曲的一个缩影。咱们今天回头看,既得记住这些事,也得想想,未来还能不能少点这样的地狱。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