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的父母都盼着孩子能成才,觉得只有“有出息”才不算辜负养育之恩。花钱送孩子上学,希望他们毕业后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希望他们买房买车,让自己也脸上有光。
可是,现实往往让人失望。孩子大学毕业却找不到好工作,拿着微薄的工资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更别提成家立业了。于是,有些父母忍不住埋怨:“这些年书都白读了,真是没出息。”
孩子真的没出息吗?还是父母对“出息”的理解出了问题?庄子用三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出息”。父母如果能读懂这三个道理,也许对孩子的期待和看法会大不相同。
没找到用武之地,不是没出息
庄子在《逍遥游》中讲了一个葫芦的故事。有人拿着一个巨大的葫芦,能装五石,可他觉得这葫芦不中用。装水容易破,放家里又占地方,怎么用都不顺手。庄子却说,这样的葫芦可以放到水里,当成一艘船。它看起来没用,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用途。
一个东西,看起来无用,可能只是放错了地方。就像宋国人带着帽子到越国去卖,越国人不戴帽子,帽子再好也没人要。这并不是帽子的问题,而是环境不对。
现实中,许多父母觉得孩子“没出息”,其实只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的环境和机会。有些孩子天资聪颖,但因为专业冷门或者工作选择有限,一直没能施展才华。有些孩子能力很强,却被父母留在家乡,错失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有一个朋友,他儿子学的是草业科学,研究草原生态。父母觉得这专业听着就“没出息”,让孩子留在老家找工作,想走一条“稳妥”的路。可这专业在小县城根本没有施展的空间,孩子折腾了几年,一无所成。后来他决定去北方找机会,果然在草原上找到了对口工作。如今,他不仅工作顺利,还因专业背景成为团队骨干。
人生如鱼,海阔才能跃;人生如鸟,天高才能飞。父母眼中“无用”的孩子,可能只是被“困”在了小池塘里。放手让孩子去更广阔的天地闯荡,结果可能大不一样。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时间未到,不代表没出息
庄子说过一个“无用之树”的故事。山中有一棵树,木质松软,气味刺鼻,木匠看不上眼,认为它无用。可这棵树长得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成了村民歇脚乘凉的好地方。
这棵树被认为“无用”,只是因为它的价值没有被挖掘出来。父母急着让孩子成才,却忘了每个人的成长速度不同。有些孩子年少有成,三十岁前就事业有成;而有些孩子则需要时间摸索,在三四十岁之后才慢慢找到方向。所谓“没出息”,往往只是时机未到。
老家的邻居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初中毕业后务农,一直没离开村子;小儿子考上大学,去了外地打拼。开始时,村里人都羡慕小儿子“出息”。可是二十年过去,大儿子靠种植技术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小儿子因为多次创业失败,回到村里重新开始。父母起初看不起大儿子,但现在觉得他才是家里的“顶梁柱”。
一个人有没有出息,不是看他一时的表现,而是看他能否坚持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有些孩子刚走上社会时,起点低、机会少。父母急着给他们下结论,其实大可不必。年轻人的路长着呢,谁能说后面的故事不会有逆袭?
人生如同四季,有人春华秋实,有人冬天也能开花。父母要做的,是相信孩子给自己时间成长,而不是一味催促和失望。
满足不了期待,不代表没出息
庄子在另一个故事中提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片树叶可以挡住人的视线,让人看不到更远更大的东西。父母总爱拿“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这片“树叶”让他们忽视了自己的孩子也有闪光点。
隔壁家的孩子考上重点大学,自己的孩子只能上普通本科。亲戚家的孩子当了公务员,自己的孩子却是普通工人。父母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够好,总拿别人的标准衡量。结果,孩子无论怎么努力,似乎总达不到父母的期待。
可是,“别人家的孩子”真的有那么完美吗?父母有没有想过,每个人的道路不同,“出息”的标准也该不同?你的孩子可能不是状元,但他是个诚实踏实的好人;你的孩子可能没赚大钱,但他努力养活自己,也是一种成功。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父亲埋怨儿子“没出息”,总是收入不高。后来儿子用自己的积蓄给父亲买了药治病,陪他度过了病痛的晚年。父亲在临终前感慨:“虽然你不富裕,但我这一辈子因为有你,真的很满足。”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的人生有自己的方向。父母的期待不能过于单一,更不能成为孩子的枷锁。衡量一个孩子,不是看他是否功成名就,而是看他是否尽力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
古语说:“父母的格局,儿女的结局。”一个父母的眼界有多宽,孩子的人生舞台就有多大。庄子的智慧告诉我们,世间无所谓“无用之人”,只是需要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
父母觉得孩子“没出息”,很可能只是用错了衡量的标准。现代社会有无数条路可走,并非只有高考、体面工作这一条路。孩子想做厨师,想当自由职业者,甚至想过一种平凡而快乐的生活,都不应该被视为“没出息”。
我见过一个父亲,因为儿子不愿子承父业继承家族生意而痛心疾首。他认为儿子“辜负”了家族期望。然而,儿子用自己省吃俭用存下来的钱,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最终过上了自己满意的生活。父亲后来终于明白:儿子不是没出息,而是他的成功不在自己期待的框架里。
父母要做的,不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塑造孩子,而是发现孩子的特点,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兴趣去探索人生。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路,只是宽窄不同而已。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但父母的格局更是孩子的起点。当你觉得孩子“没出息”,想一想,是不是你的标准太狭隘了?如果能换一种眼光看孩子,也许你会发现,孩子正努力发光,只是还没有到最耀眼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