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由于新疆建设兵团连连亏损,为了及时止损,中央领导人做出撤销生产建设兵团建制的决定。兵团被撤销后,时任政委的裴周玉被调回北京等待新的工作安排。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等到最后却等来退居二线的消息。要知道裴周玉可是参加过多次反“围剿”作战、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的,那么中央为何做出这一决定?裴周玉知道后又是什么反应呢?
全家参加革命
裴周玉1912年出生在湖南平江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由于家里条件不好,他从懂事起便开始帮家里干农活,12岁那年给地主家做零工。尽管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干活,但仍遭到地主家的责骂,还经常克扣他的工钱。
这天,地主又因为院中落叶没有及时清扫而臭骂裴周玉:“你看看你扫的这是什么地?这个月的工钱还要扣。”裴周玉连忙说:“我早上已经扫过了,这是刚刚落下的,我还没来得及扫。如果再扣的话,我这个月就没工钱了。”
但不管裴周玉怎么说,地主都不肯留情,他愤怒道:“既然如此,那我便不干了!”地主冷笑一声,说:“那你走吧,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就这样,裴周玉回家和父亲种地。
1926年,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平江展开,裴周玉担任乡儿童团团长。他带领儿童团的成员斗地主,令压迫百姓多年的地主威风扫地。1927年9月,此时已经是龙门少年先锋队队长的裴周玉,带领儿童团员参加秋收暴动,不仅捣毁了龙门许多反动机关,还镇压了不少土豪劣绅,大大配合了秋收起义。
1930年5月,随着红5军占领平江县,裴周玉和其他5位堂兄弟纷纷参加红军,被分配到红5军3师7团4连。尽管只是最普通的战士,但裴周玉却领到了人生中第一支步枪和3发子弹。
在不久后的一次战斗中,裴周玉因为没有作战经验,3发子弹很快就打光了。战斗结束后,班长将裴周玉叫来说:
“小裴啊,咱们红军现在的处境很不好,一枪一弹都是非常珍贵的,不能轻易开枪,否则真到了性命攸关的时刻,没有子弹救命了。”
裴周玉点点头,说:“班长我知道错了,我以后一定好好珍惜子弹,先和敌人肉搏,实在处于劣势再开枪。”
战斗再次打响,裴周玉紧紧跟在班长身后,他凭借有3年习武的经验,和敌人展开激烈的肉搏战,不仅俘虏了3名敌人,还缴获两支新枪和100多发子弹。事后,班长拍了拍裴周玉的肩膀,笑道:“很好很好,不愧是练武出身。”
为了奖励裴周玉,班长特意将缴获来的新枪拿给他,并鼓励道:“有了新枪作战一定要更加勇敢。”裴周玉小心翼翼地摸着新枪,激动道:“班长您放心吧,我知道的!”
有了新枪,裴周玉作战更加勇敢,跟随部队占领长沙。不过非常可惜的是,他的兄弟几个都在战斗中牺牲了。
长征途中将粮食让给战友
在中央苏区,裴周玉参加多次反“围剿”作战。尤其是第二次反“围剿”作战中,他率部突破敌军阵营,歼灭其一个旅的兵力,受到上级表扬。事后,因为他表现优秀且对党忠诚,被吸收入共产党。
在血战高兴圩战斗中,经过一天激烈的战斗,裴周玉所在的连队只剩下20多人。三排长牺牲后,三排没有人能指挥,就在这个时候他主动站出来,带领大家又坚持了4个多小时。
在最后一次冲锋中,仅裴周玉一人就击毙3名敌军。战斗结束后,他因表现优秀被升为排长,后来率部参加攻打会昌、赣州的战斗。
1934年7月,党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组建中央军委直属教导师,裴周玉担任特派员,主要负责部队的政治教育和生活供应等。同年10月,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开始长征。
据裴周玉回忆说:
“当时我们不知道要长征,还以为是要大搬家,所以搬的都是些珍贵的东西,比如说石板印刷机啥的,最重要的粮食和水反而没拿多少,想到半路可以补充。谁曾想走了没多久,很多指战员便开始挨饿……”
11月上旬,部队进入湘鄂赣交界的羊肠小道。由于石板印刷机不仅费人费力,还无法通过狭窄的羊肠小道,于是在请示军委纵队领导后,便将这些东西都扔进深沟里。
1935年6月,红三军团改为红3军,裴周玉被任命为第11团特派员。当时部队正在过草地,遇到重重困难。
首先就是走路困难,草地上没有大道,有的只是被人走出来的痕迹,因此一个不小心就会陷入沼泽;其次是渡河困难,大家一路上本就因饥饿没有力气,还要在冰冷的河水中走,很容易被河水冲走;最后便是缺少粮食的困难。
当时有一位姓邱的特派员已经三天没有吃过一粒粮食了,裴周玉知道这件事后,尽管自己的粮食也不多,但还是将大多数送给对方。由于裴周玉是团职干部,能骑马赶路,但他却将这匹马让给邱特派员,并说:“你比我更需要这匹马。”
邱特派员连忙摇头说:“不行,我不能抢您的马。”裴周玉说:“说什么抢不抢的,这都是党的,应该让给更需要的同志,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最终在裴周玉的帮助下,邱特派员活着走出草地。
裴周玉回京待命新工作,却等来退居二线的消息
抗战胜利后,裴周玉领导和组织了绥远地区的反特斗争活动,不仅清查隐藏在各地的300多名特务,还建立了7个情报工作站,为我军搜集不少情报。
1948年9月,裴周玉被任命为西北野战军第八纵队的政治部主任。在平津战役中,他协助上级率部牵制了绥远10万大军,出色完成任务。在绥远问题中,他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命令,以教育感化的方法令部队主动撤离阵地。
1950年11月,绥远起义部队整编为解放军第23兵团,裴周玉担任政治部主任。1951年,他跟随部队奔赴朝鲜,主要负责几个机场的修建和后方警戒工作。在裴周玉的带领下,兵团提前完成任务,受到上级的夸奖。
12月下旬,第23兵团奉命回国,后来改编为解放军第69军,裴周玉担任政委。为了提高部队的军事素养,他带头到坦克团当兵,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训练。只有身处这一职务,才能真实了解士兵们的想法,从而改正。
1955年9月我军首次大授衔,裴周玉被授予少将军衔。1963年天津发生特大水灾,收到消息的裴周玉连忙率领部队前去支援。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天津的百姓们转危为安。
1965年,裴周玉被任命为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不久后调去新疆担任乌鲁木齐军区副政委、生产建设兵团政委等职务。在边疆工作期间,为了令当地工农业发展的更好,他跑遍天山南北,最终令新疆1966年的工农业生产达到最高水平。
不过随着特殊时期来临,尽管裴周玉尽心尽力工作,但仍阻挡不了兵团出现亏损的情况。到1975年,兵团竟然亏损7.94亿元,这在当时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为了不让兵团继续亏损下去,中央领导人决定将其撤销,而裴周玉也被调回北京等待新的工作安排。
然而裴周玉等啊等,始终没有等到新的任命。就在他焦急万分的时候,突然收到中央的命令:“去中央党校深造,担任装甲兵的顾问。”就这样,裴周玉退居二线。
相信大家看到这里一定非常好奇,为何中央会做出这一决定呢?
其实非常简单,首先是因为裴周玉的身体很不好,他在战争年代多次负伤,再加上五分之四的胃被切除,因此中央想借助这个机会让他好好修养;
其次便是军队老龄化,当时在我军内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大多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军们,中央领导希望能给年轻人一些机会,便提出“军队需要年轻化”的建议。
基于以上原因,裴周玉才会退居二线,对此他毫无怨言,而是一如既往地认真工作。2015年6月20日,裴周玉因病去世,享年10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