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味·苦

鸿HUNG 2022-11-27 20:21:09

世间万千,

可品出个酸甜苦辣咸,

可百转千回,

细品苦之一味,

总是生出无限的滋味来。

叙“苦”

如何描述苦味,像胆汁活黄连的滋味,与“甘”相对。正如“苦”之一字,苦物刚入口,只教人全脸皱缩在一起,嘴巴向下一撇,一张脸,苦味尽显。然而苦的特别之处,似乎是可以用好坏来形容的滋味。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良药苦口的观念似乎影响着大家对苦的认知,提起苦味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或许便是某样好的东西。是生病时黏在舌根的药片,外面的包衣融化,苦味从舌根处散开,苦的让人干呕,是中药房正在熬煮的咕噜冒泡的中药,仅仅闻见味道便让人皱眉。人们从韩非子的语录中引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成语,进一步简化成良药苦口,便可知,所谓良药苦口并不单单指字面上的意思。

良药多数是带有苦味的,但却对治病大有益处;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或许正是这种观念,让国人对“苦”的滋味有着别样的印象和情怀。

事实也是如此的,大多数带有苦味的蔬菜水果对人的身体有着极大的益处。人们常在夏天吃苦瓜,能够泄去心中的火热,有排毒养颜的功效;苦丁茶,清香却味苦,也是一味中药,具有保健、美容等作用,含二百多种营养成分;莲子心,是莲子甜蜜果肉里的一颗绿色胚芽,与它的果肉形成强烈的反差,有降压的作用,人们常常将他晒干之后拿来泡水。

这些苦味的东西都对养身大有益处,和“良药苦口”一起影响着人们对于苦的观念,提及苦的滋味,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好的东西。

悟“苦”

苦在我国的文化中已经不单单是一种滋味,它渗透进宗教之中。

苦行僧,便是以苦行为修行手段的僧人,一般比喻为时间某种信仰为进行自我磨练、节制,拒绝引诱,忍受恶劣环境压迫的人。

佛教之中有不少都苦的延伸。佛陀的三条人生观之一便是苦,从“苦”入手,贯穿了人生、人类、佛教与人,而苦的在梵文中有变动、败坏的意思,汉其中三苦即苦苦(变动之苦)、坏苦(败坏之苦)、行苦(痛苦),这三层构成佛学中对于苦的定义。

佛教四圣谛中的“苦谛”中提出来了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苦亦是四圣谛中的第一圣谛,了解苦痛,教人悟出苦难的真理,来达到离谱得乐的教化目的。

“苦”味

苦味的印象似乎也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国人有对“苦”的追求,是一种尚苦情结。

《西游记》中,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得以取得真经,磨难的数量不够,还需要神仙可以的制造苦难。苦的滋味火雨难以承受,但“先苦后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这些词语,都在告诉、鼓励着我们度过苦难,人情苦难的本质和真相。

凤凰涅槃,是凤凰经历燃烧的苦难,或许人这一生,必将是面对许多苦难,一生之路,也无非是克服一个个苦难,从苦难中成长,从苦难中获得新生,但最终我们追逐的不是苦难,是克服苦难背后的品质。

苦之一味,

亦衍生出千姿百态,

于苦中品出清韵,

我们不歌颂苦难,

我们赞扬克服苦难的自己。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