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澧县涔南镇,流传着一句老古谚,叫 “仙人夜筑城,鸡鸣止其功”。传说远古时候,一群仙人趁着夜色,靠神力搬运土石,忙着修一座城池。正干得起劲呢,雄鸡突然打鸣。这一叫,仙人没办法,只能停手,留下了没修完的城墙轮廓。这座 “半成品” 城池就是现在的鸡叫城。这故事,村民们口口相传了一代又一代在岁月里传下来。可故事背后的真相,一直被藏在历史深处。直到1978年,考古学家慢慢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原来这片稻田下面,居然埋着一座5300年前的史前超级城邦!
护城河矩阵
鸡叫城在湖南澧县涔南乡复兴村的一块台地上。城垣是圆形的,东西长大概 480 米,南北宽约 460 米,总面积差不多 22 万平方米。四周城墙是用黄粘土夯筑的,夯筑层清清楚楚。虽说被岁月磨蚀,可城墙残高还有 2 到 3 米呢。城的四面都有豁口,估计是城门遗址。城外有围壕,西北两面是人工河,东南两面靠着自然小河当壕沟。在东北两门外大约 1 公里的地方,各有一座烽火台,残高 2 到 4 米。
1997 年,在西城墙探沟里发现了龙山时期的陶片。专家认定鸡叫城是屈家岭文化中晚期的古城。从距今 5200 年左右开始用,一直沿用到龙山时期。1998 年,相关部门对鸡叫城挖了 190 平方米。墙体地层能分成七层,在最下面一层,发现了屈家岭文化晚期的居住遗址。柱洞又密又小,直径一般 15 到 20 厘米,深度在 20 到 30 厘米。这儿文化内涵可丰富了,是澧阳平原四大稻作遗址之一。2002 年 5 月 19 日,被湖南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鸡叫城的发现,给研究原始社会发展和国家起源,提供了特别珍贵的实物证据。
鸡叫城的防御体系非常震撼!三重环壕,这在长江流域可是头一回发现。这三道壕沟每条都有50 米宽。既是军事防御的好屏障,又能当作灌溉的水渠,甚至还暗藏着运输网络呢。最里面那道环壕离城墙才 30 米。考古学家在壕沟的淤泥里,找到了好多竹筏的残片。他们认为,这里以前说不定是个特别繁忙的水上交通枢纽。这么精密的设计,比商周时期的城池,整整早了 2000 年!非常厉害!
精装别墅
考古队员在稻田边的土坡上铲尖突然撞上了硬东西。随着挖掘工作逐步推进,一座630平方米的史前豪宅就这样现身了。地基上的木板铺得整整齐齐,支撑用的木柱直径足有半米粗。地基旁边,古人运木材用的藤编绳索还在。仿佛时间一下子回到了几千年前。更让人惊讶的是建筑转角处的承重设计跟现代的差不多。这座后来编号为F63的建筑群堪称新石器时代的大奇迹。主体建筑长达42米,五开间七室,四周还设有廊道,面积差不多有两个标准篮球场那么大。而且,建筑木材里竟然还有金丝楠木。这可是故宫才会用的高端材料,没想到早在4700年前,就被用来盖房子了。地基铺的楠木板厚度达10厘米。木柱和基座采用45度斜穿孔固定,已经有了早期榫卯结构的影子。对比之下,河姆渡的干栏式建筑就像原始的吊脚楼,而这个F63,简直就是史前的精装别墅!
F63 规模惊人,可它到底有啥用,到现在还是个谜。现场没找到生活器具,却在廊道挖出了祭祀陶鼎。建筑用的木材,都来自 30 公里外的武陵山区。要知道,那时候可没有金属工具,古人咋把巨型楠木运过来的?那些45 度斜穿孔,是不是藏着失传的力学智慧?有学者大胆猜测,这说不定是长江流域最早的 “宗庙 + 议事厅” 复合体,见证了从部落到古国的转变呢。
各位朋友
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