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败走宝岛时,手里还剩多少国军士兵?

寻史微鉴 2022-10-07 20:27:11

1367年,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率军25万北进中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南向北统一全国的先例,500多年后,蒋介石效仿明太祖再次北伐,同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蒋介石

从1926年7月誓师北伐,到1928年12月张学良通电东北易帜,短短18个月的时间,蒋介石就在名义上统一了全中国,对比16年才完成北伐的朱元璋,蒋介石可谓是创下了“不世之功”,如果蒋介石的生命到此结束,那他势必会被写入史书中供万世瞻仰,但现实却是蒋介石不仅活得很好,还亲手毁掉了自己创下了功绩。

北伐军

有人说蒋介石是个政治高手,但军事上只是个菜鸟,这其实并不算太客观,至少在最开始领兵打仗的时候,蒋介石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1925年,陈炯明率军反扑广州,蒋介石临危受命,以东征军总指挥的身份率领3000黄埔学生军在惠州与陈炯明所部激战,收到命令后,蒋介石率部兵分三路全力攻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拿下了惠州,毙伤俘敌3000余人,陈炯明残部只好落荒而逃。

蒋介石宣誓带兵出征

这一仗让蒋介石积累了足够的人气,战争结束后,由于廖仲恺遇刺和汪精卫出走,失去劲敌的蒋介石一鼓作气坐上了国民党党政军的第一把交椅,后又宣布挥师北伐,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由南到北的统一进程,这一年不过才41岁。

北伐战争期间蒋介石可以说是步步为营,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当时全国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军阀,为了让这些军阀能为己所用,蒋介石不断向外发出联合信合,并拉拢各派,将吴佩孚、孙传芳孤立在外,然后集中力量逐个击破。

蒋介石视察部队

蒋介石最先联络的是北方的冯玉祥,然后又让川、黔两省的军阀出面牵制滇、鄂两军,而自己则从广西北上,与唐生智密谋以湘南为据点,进攻长沙。

蒋介石的计谋取得效果非常显著,北伐战争仅仅过了18个月就圆满成功,蒋介石也因此一战成名,成为闻名全国的风云人物,然而,这一战的风光过后,蒋介石所面临的则是长达几十年的溃败。

蒋介石与冯玉祥

1930年蒋介石和新军阀们打了一场“中原大战”,面对阎、冯、李各路军阀的联合出击,蒋介石凭借手握60万大军的优势硬是击溃了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部。

尽管这一仗蒋介石打得还不错,但和当年的北伐战争比起来,战绩确实不太好看,而这也成了蒋介石接下来二十年内少有的胜仗之一。

日本全面侵华以后,蒋介石始终寄希望于国际调停,并坚决奉行“不抵抗”政策,最终导致淞沪战场几十万大军狼狈溃败,而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在接下来的8个月内,日军加速对中国的侵略,4个省会、146座城市接连沦陷,6000多万国民因蒋介石的“不抵抗”遭到了日寇的蹂躏。

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

然而,外有虎狼环伺,蒋介石却还不忘对自己人下手,对红军的历次围剿,蒋介石出动的兵力一次比一次多,从一开始的十万再到后来三四十万,虽然兵力越来越多,但每次都讨不到便宜。

而当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又开始谋划解放战争,虽然之前围剿红军吃尽了苦头,但蒋介石仍信心十足,因为当时他不仅手握420万雄兵,还有大量美国援助的美械装备,这种优势促使他坚信胜利就在眼前,不会有什么意外。

蒋介石讲话

然而这一仗却让蒋介石大失所望,其蹩脚的指挥能力在面对我军的反攻时被暴露得淋漓尽致,辽沈战役,蒋介石不顾反对,要求卫立煌回援锦州,结果廖耀湘兵团全军覆没,47万国军直接葬送。

但蒋介石仍未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接下来的淮海战役中,蒋介石又要求杜聿明率部解救黄维兵团,还让“猪将军”刘峙赴前线指挥作战,结果粟裕大将抓住机会一战歼敌55万,这两次大战让蒋介石损失百万大军,战前的优势荡然无存。

粟裕大将

三大战役和南线战事结束后,解放军通过一年防御两年反攻,成功在第三年让蒋介石被迫寻找退路,当时蒋介石拟定的撤退路线有三条:

一是扼守西南,依托地形优势与解放军长期对线;二是固守琼州海峡,将海南发展为大本营;三是退守宝岛,与解放军隔海对峙,第三种方案其实也是蒋介石最理想的退路,因为那里与大陆隔着一条宽阔的海峡,易守难攻,而解放军又缺少空军和舰艇,短时间难以被攻克。

蒋介石制定的三条退路

此外,蒋介石还做了最坏的打算,万一这三种方案都失败了,那就退到菲律宾,组织流亡政府继续顽抗。

1949年,为了铺好退路,蒋介石派心腹爱将陈诚作为先头部队奔赴宝岛,出发前蒋介石交给他一项任务,那就是在稳定宝岛局势的基础上搞好全面建设,以备大部队随时赶到,陈诚欣然领命。

蒋介石与陈诚

1949年12月,蒋介石在国内大势已去,已退无可退,后来他在日记中记录下了解放军进入成都时的心情:

时至今日,由余养育完成之党国,而由余毁灭之,此境此情,将何以堪!如果党国果真绝望,则尚有此残躯立足之余地,其将有何面目见世乎!

当时的蒋介石是绝望的,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不过考虑到宝岛还有一席之地,蒋介石又重燃信心,于12月10日与儿子蒋经国一起从成都凤凰山机场登机离开了大陆。

蒋介石与宋美龄走下飞机

而随着蒋介石一起离开的还有被解放军击溃的残兵败将,辅仁大学历史学者林桶法曾在《1949大撤退》一书中提到,1945~1953年这九年中,约有60余万士兵进入宝岛,其中陆军约30万,海军约4万,还有千余辆坦克、500余架飞机以及700余艘军舰也一同被运走,如果再加上家属和民众的话,总共约有120万人。

尽管这个兵力对比战前的420万有很大的差距,但仍非常可观,想当年红军长征走到陕北时仅剩千余人,但我党却从未想过要放弃,就是靠着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最后我们才赶走了侵华日军,打赢了蒋介石的420万雄兵。

跟随蒋介石离开的部队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既然当时蒋介石手里还有这么多兵,为什么还一心只想着要逃走,而不去放手一搏呢?

实际上,蒋介石并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一次次的失败让国军上下斗志全无,到战争后期,蒋介石所部基本乱了阵脚,在战场上被我军打得晕头转向,诸如胡宗南这样的将领,在我军的打击下,几十万的部队不知不觉中就全军覆没。

胡宗南

而更关键的是,蒋介石作为最高指挥官,也被伟人的计谋迷惑的云里雾里,其用兵之道被伟人看得一清二楚,仗打到这种程度,蒋介石自己也觉得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因为胜率几乎为零。

除此之外,蒋介石自身的统帅之能也大有问题,蒋介石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既不识将,也领不了兵。

蒋介石出席活动

众所周知,国军派系鱼龙混杂,蒋介石为了自己的宏图霸业将各省的军阀势力都纳入了自己的麾下,这是蒋介石的惯用手段,通过权力和金钱收买人心,然后让这些人心甘情愿的在战场上卖命,这些笼络来的士兵中也不乏一些将才,诸如薛岳、钟松、胡琏、陈明仁等人,都是难得的虎将。

但蒋介石却是一个多疑的人,对于这些收买过来的将领从来都是处处提防,尤其是那些曾经跟他动过手的军阀,虽然平日里蒋介石都是好言相对,但若真遇到事,蒋介石可以毫不犹豫将他们舍弃。

薛岳

蒋介石麾下的薛岳将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抗日战争时期,薛岳立下了累累战功,1939年南昌失守,薛岳以身犯险指挥第一次长沙会战,并在二十多天内灭敌四万多人,1941年日军卷土重来再犯长沙,薛岳再次挺身而出,以伏击重创日军十五万人。

此后日军三犯长沙,又是薛岳率先出来抵抗,等到日本投降后,薛岳因为表现突出,还被授予美国总统所发的自由勋章一枚。

但薛岳也是最不被蒋介石喜欢的国军将领之一,蒋介石认为薛岳做事太独断专行,不听从指挥且思想激进,因此时常找薛岳的麻烦,倒是胡宗南这样听话的将领更受蒋介石重视。

后来薛岳跟着蒋介石败逃后,蒋介石虽升薛岳为陆军上将,但薛岳实际的兵权却被剥夺,从那以后就成了赋闲在家的闲人,直到103岁逝世。

薛岳指挥长沙保卫战

诸如薛岳这样的将领在国军之中有很多,有了蒋介石的带动,国军内部上行下效,用人全凭个人喜好,久而久之,真正的人才被埋没,剩下的都是一些趋炎附势、溜须拍马之人,这样的部队打仗又能有几分胜算呢?

不过,这只是蒋介石不愿再战的原因之一,蒋介石手握重兵却只能逃跑,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已经脱离了群众基础,注定只会一败涂地。

蒋介石出席会议

我们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这一点蒋介石不是不知道,他也不是没想过要走这条路线,但走这条路就意味着要忍受无尽的艰辛与磨难,而且效果并不能立竿见影,或许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后才能见到成效,蒋介石等不了,于是他最终选择做一个现实主义者,想尽办法赚很多很多钱,然后拿钱去打仗。

那么当时中国谁最有钱呢?当然是地主、资本家以及像美国这样的帝国主义国家。

江浙财阀与蒋介石会面

蒋介石等不了所谓的百年大计,他只想要赶紧拿到钱去打仗,然后夺取更多的地盘和资源,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资本家和地主们可以满足他的要求。

当时的情况,一个资本家能提供给他的资金,比几千甚至几万个平民百姓的总和还要多,当年虞洽卿就表示每年可以给蒋介石提供6000万大洋,除此之外,江浙财阀还主动请缨,帮助蒋介石从英美购买军火,解决了蒋介石很多战争物资的供应。

蒋介石正在下达命令

蒋介石是个现实的精利主义者,这样的效果正是他想看到的,因此,国民党在他的领导下逐渐变成了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与广大的人民群众则渐行渐远,没有人民的支持,蒋介石的“宏图霸业”注定只是一场梦。

1 阅读:2376

寻史微鉴

简介:以独到的眼光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