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年的到来,全球各地地震频发,引发了人们对于地球是否进入了“震动模式”的担忧。然而,中国地质科学院的苏德辰教授指出,地震发生的规律比较复杂,不能仅根据两年的数据判断未来的地震趋势。
据统计,近年来全球的地震活动水平都处在正常范围之内。1900年以来,全球每年平均发生6级以上地震133次,7级以上地震20次,8级以上地震1次。从近几年的地震活动数据中也可以看到,全球的地震发生频率和强度并未进入“活跃期”。
然而,我国大陆东部及附近海域的地震活动较去年有所增强。2023年,我国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8次,其中大陆发生5级以上地震11次,海域发生5级以上地震4次,台湾发生5级以上地震3次。这些地震活动水平较2022年和历史平均水平明显偏弱,但与2014年以来活动频次最高年份相当。
对于地震预报工作,徐锡伟教授表示,尽管目前的地震预报技术还存在一定难度,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仿真模拟等技术进行具有物理意义的地震监测预报已成为可能。我们需要加大基于三维地震构造模型基础上的数字地震预测预报探索,以更好地预测和防范地震灾害。
综上所述,全球地震频发并不意味着地球进入了“震动模式”。尽管我们不能完全排除未来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但通过科学研究和预防措施的加强,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地震预测预报的重要性和难度,继续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