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系统,中国的骄傲,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璀璨星辰。自其诞生之初,便以无与伦比的精度和覆盖范围,改变了世界的时空观念。如今,北斗系统已形成涵盖芯片、模块、天线、板卡终端等硬件和软件服务的全链条完整产业链,国产芯片出货量超亿级规模,成为了全球卫星导航领域的一股强大力量。
在过去的岁月里,北斗系统持续发出温暖而坚定的光芒。12月26日11时26分,第57颗、58颗北斗导航卫星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系统年度发射任务圆满收官。这两颗卫星是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后发射的首组MEO卫星。它们的加入,无疑将进一步提升北斗系统的可靠性和服务性能,开启更大规模市场,引领万物互联的新时代。
北斗系统的功能升级,不仅意味着技术的进步,更代表着我们可以开启更大的市场规模。在交通、通信、农业、气象、电力等领域,北斗系统的应用已加快了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看,利用北斗系统监督司机的安全合规驾驶,可实现重点营运车辆的安全监管;北斗高精准燃气泄漏检测技术已布局全国150个燃气公司,检测70余万公里燃气管线,显著降低燃气管网安全运营风险;国内17个省份超过22000处地灾隐患点安装了低价格、低能耗的北斗滑坡预警仪,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消费领域,目前中国境内申请入网的智能手机中,支持北斗定位的手机出货量占比达98%以上。
《2023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达5007亿元,同比增长6.76%。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5.05%,达到1527亿元,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0.50%。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同比增长7.54%,达到3480亿元,在总体产值中占比达69.50%。这标志着北斗系统在国内外市场中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然而,北斗系统的成就远不止于此。它已经形成了涵盖芯片、模块、天线、板卡终端等硬件和软件服务的全链条完整产业链。国产芯片出货量超亿级规模,国外同类芯片也纷纷支持北斗系统,形成了良性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建立实施北斗基础产品认证制度,成立认证技术委员会,构建检测认证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发布北斗基础产品认证目录等,为构建完善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全国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12亿台/套,超过790万辆道路营运车辆、4.7万多艘船舶、4万多辆邮政快递干线车辆应用北斗系统,搭载国产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的共享单车投放已突破500万辆。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人的辛勤努力和科技的突破,更是中国向全世界展示自身实力的最好证明。
面对未来,我们深知挑战与机遇并存。而北斗系统正是中国迎接这些挑战和机遇的强大武器。拓展北斗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兴领域应用,有助于培育“北斗+”新模式新业态;充分利用北斗系统高精度时空基准信息加快北斗与移动通信、惯性导航、高精度视觉等技术融合创新在智能手机穿戴设备车载终端等典型产品上率先应用将会扩大应用终端规模与场景更好地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这是我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总结来说北斗系统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是中国科技力量的体现更是对全球科技进步的巨大贡献。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北斗系统将继续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