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第一高铁大国,中国高铁取得的成绩不仅做到世界领先,相关技术甚至都已经远走海外。中国高铁,已经成为我国展现给世人面前的一张名片。
可大家知道吗?就在最近这段时间,我国高铁即将迎来“大变天”,不仅要求停止建设,同时还要对高铁速度进行限速处理。这么做看起来似乎就像是在自断双臂,而这背后究竟出现了什么情况?
一、中国高铁取得的成就近些年来每当介绍中国取得的成就,高铁必然会是其中无法被回避的重要一项。原因也很简单,高铁技术中国的起步阶段相当晚,在上世纪70年代末才正式引进了第一条高铁。
可就在短短20余年的时间里,我国的高铁项目便已经做到了世界领先,甚至在本世纪初提出了要全面增速的口号。尤其是整车的制造,从最开始的对外引进,到如今的全部自主研发。
这或许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2017年中国标准动车组,被国家正式命名为“复兴号”。中国高铁用短短2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的华丽蜕变。
然而,近两年国家高铁工作进展有了明显的降速,甚至还出现要停止建设乃至进行限速的声音。要知道当年我国先后创下时速350公里、420公里乃至去年明线相对交会时速870公里在内的多项世界纪录。如今为何又偏偏要采取这样的举措呢?
二、为什么要停止修建纵观21世纪前20年,我们可以轻易发现这20年堪称是中国发展的黄金周期。可自从疫情爆发以后,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
正是出于经济因素考虑,国家不得不减少在高铁项目上的财政预算,毕竟修建高铁是一项极为耗费资金的重大工程。在当前这个经济形势尚不明朗的时代,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是一项不得已的举动。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综合评估修建高铁所需要对外支出的修路成本。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不同地区的地理区位和地形也各有不同,这在无形中就已经显著增加了修路成本。
尤其是在部分临近省份,或许相隔几百公里地形就从平原过渡至高原,这都为高铁修建增添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道路成本支出。基于此种原因,国家在修建高铁时,就不得不评估调研成本支出和日后的效益。
有些省份修建高铁是必要之举,就算是亏钱也要搞这项工程,但有些地区如果修路成本过大,国家就有可能放弃这项工程。在当前的经济形势,国家已不可能像之前那样肆无忌惮的修建高铁。
最后还需要考虑到的一个因素就是市场需求及人口规模。简单来说就是有些城市的人口数量多、市场需求强,修建高铁在当地是必要之举。另外还有些城市的人口数量较少、市场需求并不是很强烈,修建高铁对当地而言可有可无。
这一点与修建地铁非常相似,如今全国各大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几乎都已经开通了地铁,但三四线城市开通地铁的寥寥无几。国家于去年已经收紧了开通地铁的项目预算,开通地铁、高铁的城市在未来只会越来越少。
三、为什么要降低速度我国高铁速度简单概括就是在发展初期先后多次提速,从2011年以后又开始多次降速。有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明明能跑出300多的时速,为什么非要给它限制在200出头的时速呢?
有些人认为这是出于安全性考虑,毕竟当年我国高铁速度飞快的那段时间曾出现过安全事故。实际上安全性或许是一个考量,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节约成本。
国家铁道部门近些年负债率惊人,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早些年中国铁路发展迅速,用了短短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其他国家半个多世纪的路。这当然是有代价的,那就是铁道部如今仍无法解决的巨额债务。
想要解决债务问题,一个简单有效的对应方案或许就是提高票价,但结合当前国内居民的人均GDP,提高票价或许会降低上座率,最终反倒不利于铁路部门盈利。铁路部门只好在各个领域降低成本,降速省点自然也就成了无奈下的选择。
结语综上所述,虽然中国高铁在近些年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高铁背后的铁路部门内部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甚至已经到了不得不放缓建设速度、降低行驶速度的情况。大家觉得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当下的难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