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山林建生态园,却违规建96座墓穴出售,多人已被判刑或处分

今天发点什么呢 2025-04-08 10:58:40
生态保护需破除“监管盲区”,殡葬改革亟待完善审批链条

“打造生态文化景观园的承诺呢?山林里怎么冒出了96座墓穴!”2008年9月,安徽蚌埠市蚌山区燕山乡洼张村的村民发现,1200余亩集体山林被蚌埠市光阳石业有限公司租走后,变成了违规墓园。70年租期远超《民法典》20年上限,96座墓穴占地面积堪比1.5个标准足球场。2022年,这桩丑闻曝光,官方雷霆出击,多人被判刑,林权证也开始收回。这场“生态变墓”的风波,究竟暴露了什么问题?

来源:极目新闻

千亩山林的“违规转身”

2008年9月,洼张村与蚌埠市光阳石业有限公司签订合同,1200余亩山林以每年2万元的价格出租,租期长达70年。公司承诺建设生态文化景观园,村民们憧憬着绿水青山能带来长远收益。可十几年过去,山坡上却出现了96座墓穴,有的占地近百平方米,俨然成了豪华墓园,还被明码标价出售。

2022年,村民举报后,蚌山区政府介入调查。事实令人震惊:光阳石业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未经审批私建墓穴,严重违反约定。这片千亩山林,从生态项目变成了“墓地生意”的工具,村民的期待彻底落空。

70年租约的法律硬伤

这份70年租约,本身就站不住脚。《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条规定,林地承包期一般为30至70年,但需符合用途审批。而《民法典》第七百零三条明确,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年,超出的部分无效。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华分析:“这份合同从签订之初就存在法律漏洞,70年租期明显违法,相关部门的审批程序显然缺失。”

来源:极目新闻

更别提私建墓穴的行为了。《殡葬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兴建公墓设施。光阳石业不仅违规占地,还涉嫌非法经营殡葬业务,法律责任无可推卸。这场“生态变墓”的闹剧,根源在于合同乱签、监管失守。

官方重拳出击,后续如何收场?

2022年事件曝光后,蚌山区政府迅速行动。调查确认,96座墓穴均为光阳石业私建,多名涉事人员因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被判刑,部分公职人员因失职受行政处分。官方通报显示,光阳石业已被解除合同,1200余亩山林的林权证正在办理中,计划由洼张村集体收回,用于生态修复。

蚌埠市对违规墓穴动手了,已安葬的会查,空的会清。这既纠正了违法,也挽回了生态损失。中国殡葬协会领导说:“这种墓园乱搞,对行业不好,对殡葬改革也有坏影响。”

来源:极目新闻

监管盲区下的生态之殇

96座墓穴悄然建成,十多年无人察觉,监管薄弱显而易见。山林位置偏僻,巡查力量不足,但如此大规模的施工,不可能毫无痕迹。蚌山区政府坦承,过去对土地用途变更的核查不够严格。好在事件后,当地已建立区级山林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引入无人机等动态监测机制,力求补齐短板。

数据更有说服力。2018至2024年,蚌埠市生态葬比例从5%提升至15%,公益性公墓覆盖率达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这场“墓地风波”,无疑给改革蒙上阴影。如何让监管跟得上改革步伐,是摆在面前的难题。

生态修复路在何方?

山林被毁,修复刻不容缓。江苏镇江的林地生态葬模式值得借鉴:通过树葬、草坪葬与植树造林结合,既节约土地,又绿化山林。蚌埠不妨效仿,比如在洼张村推行低效林改造,种植本地树种,逐步恢复生态。

市民参与也很关键。蚌埠市民政局推出惠民殡葬政策,生态葬服务免费提供,鼓励群众监督违规行为。绿水青山不是空话,守住它需要制度和行动双管齐下。

来源:极目新闻

你怎么看这场风波?

从千亩山林到96座墓穴,这场风波敲响警钟。网友评论:“希望蚌埠能真正兑现生态修复承诺,别让绿水青山再变模样。”法律漏洞填上了吗?监管盲区堵住了吗?生态修复能成吗?你认为生态林地保护最需要加强的是什么?

0 阅读:2

今天发点什么呢

简介:立足社会百态,解读人间烟火,点关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