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工资有利于年轻人奋斗

张闿看很久 2025-01-28 14:47:06

本期谈价值。

价值是一个综合的多维度概念。比如黄金。黄金是一类经典商品,具有观赏价值,具有一般金属的通用价值,当然,还有经济和金融价值。甚至,黄金的经济属性要比自然属性重要。人类关注的是经济价值。

那么,黄金的经济价值,表现为金价。尽管金价是会波动的,但是金价基本上维持在一个可理解的范围内,比如400-600元/克,短期内你很难看到10000元/克,甚至1000元/克。注意,我说的是短期。

什么是短期,短期简而言之就是全社会技术不变,部分不易更新的资产不变。从长期来看,技术是要进步的。技术进步了,社会总生产增加了,正常的社会形态中,社会财富就增加了,社会财富的表征物“货币”也就增加了,由于全社会的黄金总量基本上是不变的,那么,金价一定要上涨。在长期技术进步时,金价就可以达到10000元/克。如果是一个鸡蛋的价格由1.5元上升至15元,你或许你会发现这其实是通货膨胀了。

但是鸡蛋和黄金的区别就是,鸡蛋难以长期持有。当然,你也可以持有1.5元现金,但是,问题就是现金在若干年后还是会原地不动。

这时候你会发现,黄金的经济价值在技术进步之后是不变的。那么,商品的经济价值取决于什么?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也是中国官方的说法: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这一观点在国内政策界和学术界取得了普遍的认可。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术语,有着专业的注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个别劳动时间”的对称,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例如,一个工作日的劳动是16小时,劳动者生产了12公斤小麦,那么,生成小麦的社会必要劳动它是1.33小时/公斤小麦。

如果这一天劳动者也可以生产6公斤大米,那么大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66,即小麦的两倍。

如果小麦的售价是5元/公斤,那么大米的售价是多少?

是10元/公斤。到这里,我们似乎都可以理解并接受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概念。

问题来了。

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概念只是规定了物物交换的比例问题。有两类商品逃脱了这条规律:总量不变物和活劳动。

前者涉及黄金、土地等总量不变物的定价问题,他们没有什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黄金可能还要一个冶炼开采的成本,那么一线城市荒地可能即使你不做任何管理,依然价值不菲。这牵扯的是另一个问题:供求决定价格。

马克思认为,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但是,对于总量不变物来说,供求决定价格。

原因可能也很简单。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价值,社会主义要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深化是在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进行的。

大家注意一下,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实施的,但是列宁1924年就去世了。所以大家明白了吧。

继续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更关键的问题:活劳动的定价问题,即劳动者收入的设定。

沿用开始的简易模型,大米=10,小麦=5,劳动者一天的工资应该等于=6*10或者12*5=60。但是不对。

劳动力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劳动力的价值由三个部分组成:

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这个是一个弹性的概念。什么是必需?房车是必需品吗?智能手机是必需品吗?

这涉及了更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分配。

资本家给劳动者分配的工资可以是50,也可以是30,甚至可以是10。

什么决定了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

我们都知道生产60,不可能分配100,但是为什么只能分30而不是50,甚至有些企业分配的是10?

蛋糕做大了,还要分好。

生产和分配共同决定活劳动的价格,即劳动者的收入。

这个是一个重要的认知。不能总从“把蛋糕做大”找借口,一个1000的蛋糕分100,一个500的蛋糕分200,哪个强?到底是生产还是分配决定了劳动者收入

0 阅读:3

张闿看很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