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防长对华释放“不战”信号,中美军事博弈进入新阶段

思菱侃国际 2025-03-10 20:33:16

美国国防部长近期罕见公开表态“不寻求与中国开战”,引发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走向的高度关注。此番表态恰逢中国公布年度国防预算,7.2%的增幅与“加快新质战斗力建设”的战略目标,凸显出两国在战略竞争框架下的微妙平衡——既要避免直接军事冲突,又需在现代化军力建设上持续角力。

中国2024年国防预算达1.78万亿元,延续了过去八年稳步上升的态势。这一增长既源于国际安全环境的复杂性加剧,如西太平洋战略压力倍增、地区热点冲突外溢风险,也与解放军既定的现代化时间表紧密相关。

从歼-35隐身战机列装到076型两栖攻击舰下水,装备更新速度印证了“2027建军百年目标”的推进节奏。军事专家指出,中国军费占GDP比重长期维持在1.3%-1.4%,仍低于全球主要大国平均水平,投入方向聚焦于防御性力量升级。

美防长“备战不求战”的声明,折射出华盛顿对华政策的矛盾性:既承认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的灾难性后果,又通过强化“奥库斯”联盟、扩建关岛基地等方式巩固亚太军事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美军2024财年国防预算飙升至8860亿美元,其中“太平洋威慑倡议”专项资金同比增加40%,重点用于高超音速武器研发与分布式作战部署,其针对印太地区的战略意图不言自明。

中美军事关系的特殊性在于,双方均具备“相互确保摧毁”的核能力,这让直接冲突的成本变得难以承受。当前博弈焦点正转向“非战争军事行动”领域:太空攻防、网络战、电子对抗等新型疆域的规则制定权争夺日趋激烈。

与此同时,两军危机管控机制的完善程度,将成为避免误判的关键。近期中美重启海上军事安全磋商,表明双方在对抗中仍保持着必要沟通渠道。

中美军事较量的本质,是守成大国与崛起力量关于国际秩序重塑权的角逐。中国军力提升并非追求全球霸权,而是为抵御系统性风险筑牢底线。正如中国国防白皮书所言:“永不称霸、永不扩张”的承诺与捍卫核心利益的决心始终并存。当美国不得不接受西太平洋力量格局的变化时,真正的战略稳定才可能到来。

0 阅读:59

思菱侃国际

简介:心中有国,万里山河皆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