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解释: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春愁让人心中郁郁、孤枕难眠。
赏析:此句写诗人自己的烦恼苦闷,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
2.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周紫芝《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现在。
即使频繁面对离别与重逢,也要调整好自己的步伐,用积极的态度,大步踏向未来。
3.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
——孙道绚《滴滴金·梅》
这两句词以梅为意象,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感慨与孤寂心境。
4.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陶渊明《饮酒·其四》
“秋菊有佳色,裛(yì)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这是魏晋时期陶渊明的饮酒·其七。
读此诗,不难看出陶渊明是一个想得开的人,又是一位爱菊之人,秋天,欣赏着菊花,喝着菊花酒,感觉人生既惬意又满足。
容易满足的人,总是更容易感知幸福~
恬静淡然的美,只消瞧上一眼,秋燥便也是要减了几分

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6.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
——张籍《蓟北旅思》
《蓟北旅思》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蓟北,在今天天津市蓟县以外地区。张籍出仕前,曾漫游晋、冀、鲁、豫等地,游到蓟北时,友人即将南返,他折柳相送,却勾起了自己对家乡无尽的思念,遂作此诗。每天都在望着家乡的方向,唱着那故乡的歌谣,每次送朋友归家,总是想起自己离家时的情景。你不知道,客亭门外的杨柳,朝南的那一面都被我折没了。张籍真是个细节控,“折尺向南枝”诉尽心中多少对故乡绵绵的幽思呀!怎能不令人动容。人一生在做的事,就是两件:离家和回家。
7.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关汉卿《大德歌·冬》
大德歌·冬关汉卿〔元代〕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译文】
大雪纷飞,掩蔽重门,不由得人不断魂,消瘦憔悴得有如江梅而失去往日之风韵。抬眼望去,哪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来理睬与慰问? 好一个面容憔悴翘首远望的凭栏人!
【赏析】
这支小令,多半内容反映的是闺中少妇绝望的心情。开头两句“雪纷纷,掩重门”,点明季节,说年冬腊月,大雪纷飞,造成交通阻塞的困难,远行人就更不易归来了,少妇不能不为之心碎。在这个时候,要表露少妇的感情再也容不得半点含蓄,因此第三句接着直抒胸臆,明白写出了“不由人不断魂”的惨痛句子。第四句“瘦损江梅韵”,以梅妃的故事作比,表明思妇由于怀念远方丈夫而变得削瘦,失去了往昔的风韵。第五句“清江江上村”,是化用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等词句的意境,进一步表现少妇的孤寂与悲痛之情。第六句“香闺里冷落谁瞅问”,是少妇发出无可奈何的慨叹。
8.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
——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9.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御街行·秋日怀旧》宋·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俗话说,人有七情六欲,这样一位端方君子,其实也有自己的爱恨悲欢,于是在为家国奔波之余,也会提笔蘸墨,叙情抒怀,其中一首秋日佳作,亦为经典。
10.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
——朱淑真《菩萨蛮》
山亭水榭沐浴在秋色半分之中,凤帷之内深闺女子独坐,无人陪伴的寂寞如同画卷铺展。愁闷似潮水般涌上心头,双眉虽仍是旧时微蹙,却更添了几分新愁。

11.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白居易《买花》
12.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13.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开篇以“飘飘”二字,生动描绘了诗人自身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般的漂泊状态。这里的“飘飘”,不仅是物理上的流离失所,更是心灵上的一种迷茫与不安。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或许都会经历这样的时刻:面对未知的前路,心中充满了不确定与彷徨,仿佛自己就是那片随风飘荡的落叶,不知终将归于何方。杜甫以此句,道出了人类共有的漂泊感,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
紧接着,“天地一沙鸥”,则将这种漂泊感置于了一个更为宏大的背景之下。天地之间,广阔无垠,而诗人却将自己比作了一只小小的沙鸥。沙鸥,作为自然界中微不足道的存在,与浩瀚的天地相比,显得那么渺小与孤独。这一比喻,不仅展现了宇宙的辽阔与深邃,更深刻地揭示了人在宇宙中的渺小与无助。然而,正是这份渺小,让诗人对生命有了更深的体悟——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个人的荣辱得失、悲欢离合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从而促使人们跳出自我中心的局限,以更加平和、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这不仅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抒发,更是一种超越与超脱的精神追求。在杜甫的笔下,漂泊与渺小不再是绝望的代名词,而是成为了一种探索生命真谛的契机。诗人通过这一诗句,表达了对自由、对自然、对宇宙的向往与敬畏,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与洒脱。在漂泊中,他学会了与自我和解,与世界和解,最终达到了一种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14.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悭会遇,同翦灯语。
——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解析】
写入冯深居,呼应题面“与冯深居”四字。梦窗乃于开端即著以“寂寥”二字,又接以“久坐”二字,其所以久坐不寐之故,正缘于此一片寂寥之感耳。此三句,一气贯下,全写寂寥人世今昔离别之悲。
15.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
——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读过美国现代文学,再看宋词,真有从喧闹的现代大排档到古寺淡斋之感。宋词的文字之美、意蕴之秀,真是没有其他文体可及。(南宋)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冷眼尽归图画上,认隔岸,微茫云屋。想半属、渔市樵村,欲暮竞燃竹。须信风流未老,凭持酒,慰此凄凉心目。一鞭南陌,几篙官渡,赖有歌眉舒绿。只匆匆残照,早觉闲愁挂乔木。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
16.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南北朝·陈叔宝《玉树后庭花·丽宇芳林对高阁》花开花落,是自然界的轮回,短暂而绚烂。花瓣随风而落,铺满了小径,那一抹抹红色,是生命的告别,也是岁月的沉淀。最终,一切归于寂静,仿佛从未存在,只留下满地的落红,诉说着曾经的繁华。

17.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
——苏轼《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菩萨蛮·回文秋闺怨宋·苏轼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简析:“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女子对着井中花忧愁羞怯,花与人相互映衬,更显其哀怨。“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直接表达出秋天的环境不适合女子的心境,她在楼中更添愁绪。这首词以回文的独特形式,展现出细腻而幽深的闺怨之情。
18.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龚自珍《浪淘沙·写梦》
19.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宋·吴文英《风入松·麓翁园堂宴客》良宵好月,本就充满诗意与浪漫,再加上热闹的欢宴,更显温馨。而佳人的存在,让这场景多了几分柔情。那一夜,欢声笑语,美酒佳肴,修竹在风中摇曳,清风拂面,带来丝丝清爽,令人陶醉。

20.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解析 : 词的最后两句更显出作者艺术手法的高超:“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舷,船边。扣舷,敲着船舷,也就是打拍子。苏轼《赤壁赋》:“扣舷而歌之。”啸,蹙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张孝祥说:“扣舷独啸”,或许有啸咏、啸歌的意思。“不知今夕何夕”,用苏轼《念奴娇·中秋》的成句:“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张孝祥稍加变化,说自己已经完全沉醉,忘记这是一个什么日子了。这两句作全词的结尾,收得很经松,很有余味。从那么博大的形象收拢来,又回到一开头“近中秋”三字所点出的时间上来。首尾呼应,结束了全词。
21.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又怕这里的朋友们思念我。到那时,友人只能独自面对深夜凄雨,屋子的小窗上,灯火映着孤单的身影。兵戈乱世中的对视,隔着十年离丧。雨打窗棂如更漏,数尽未诉的衷肠,灯花爆时,照见的是破碎山河里两颗伶仃的心。
22.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晏殊《中秋月》
23.妾身独自眠,月圆人未圆。
——王元鼎《凭栏人·闺怨》
谁说中秋只能欢聚?无数游子身在异乡只能思念家乡的味道。不能归去,可家中的亲人们却依然盼望着。“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最终见不到久别的身影,只能望天长叹:“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只能对月长叹:“妾身独自眠,月圆人未圆”。
24.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秦观《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
玉楼深深,锁住了那薄情人的心,清冷的夜晚,悠悠然,又有谁能伴我共度?月挂高空,星辰点点,独倚阑干,心中那份孤寂,如同寒风中的烛火,摇曳而微弱。
25.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感悟】
创作背景:此词写作背景有两说,一是以为作者在滞留青州时写给移守莱州的丈夫;一是以为作者在赴莱州途中的昌乐馆写给留居青州的姊妹们。平慧善《李清照诗文词选译》认为,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辛丑)八月间,李清照自青州赴莱州,途经昌乐宿馆。作此词奇姊妹。
26.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
——柳永《尾犯》
27.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28.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李煜《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

29.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原文:
《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这首词描绘的是前人写过千万遍的离愁别绪,是写于作者入宋之前,饱含了五代离乱的时代投影,全词主人公的行踪、神态心理活动跃然纸上。从饮酒散去开始写起,上船西行,频频回头望,重重烟柳阻碍,已是徒然,天寒日暮,孤雁独飞,这正是自己的写照。下片是想象的空间,船在淮水上行进,星月朦胧,行至五更,微风轻浪,把人摇醒,此时醒来,更是愁烦。
30.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
《警世通言》·第一卷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明朝警世通言冯梦龙 著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干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岳飞的小重山全诗如下: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作者】岳飞 【朝代】宋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难以交流,在于“鸡同鸭讲”;又由于所处环境不同,正所谓”夏虫不可言冰“。
故而,能够找到能够聊到一起的人,随便侃侃大山,聊聊天,有时候,也是一种奢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