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临死前,刘备冷冷地说了9个字,赵云听了后,想离职回常山!

啊狮说历史 2025-01-19 05:30:42

黄忠临死前,刘备冷冷地说了9个字,赵云听了后,想离职回常山!

从无名小卒到威震三军

建业十三年,刘备统一川蜀,建立汉中王朝之际,一场足以改变蜀汉命运的风波悄然酝酿。这一年,年过古稀的五虎上将黄忠躺在病榻上,回想起自己从一个籍籍无名的荆州小将,到斩杀魏将夏侯渊、跻身五虎将的辉煌历程,内心不禁五味杂陈。然而,就在他弥留之际,昔日以仁德著称的刘备,却冷冷地说出"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这九个字。这番话不仅让垂死的黄忠心如刀绞,更让同为五虎上将的赵云闻言后愤然欲归故里。这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一丝轻蔑之意,揭开了蜀汉王朝人心离散的序幕,也为此后魏延叛乱埋下了祸根。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仁义"的刘备说出如此无情的话语?这背后又暗藏着怎样的权力博弈?

天降英雄出荆州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天下大乱。这个乱世中走出一位武将,十三岁习武,精通骑射,此人便是后来震慑三军的黄忠。

在荆州刘表治下,黄忠不过是个普通的裨将,领着微薄的俸禄养活妻儿。那时的荆州虽地广人稠,却也是世家大族的天下,像黄忠这样的寒门子弟,即便有满腹才能也难出头。

刘表统领荆州期间,黄忠始终默默无闻。荆州之地虽然富庶,但刘表的几个儿子却不成器,让这片沃土蒙上了一层阴影。

公元208年,刘表病逝,次子刘琮继位。面对北方曹操的压境之势,刘琮却怯懦不堪,听信奸臣之言,竟然不战而降。

随着刘琮投降,黄忠也被编入曹军序列。曹操任命他为代理裨将军,隶属长沙太守韩玄麾下。

转机出现在公元209年,孙刘联军趁曹操北返之际,大举进攻荆州。韩玄派黄忠率军抵挡来犯之敌,让他的人生由此掀开新的篇章。

在这场战役中,黄忠展现出非凡的武艺。他统领的部队屡立战功,让敌军闻风丧胆。

正当黄忠声名鹊起之时,韩玄却对他心生猜忌。就在韩玄准备除掉黄忠之际,魏延挺身而出,一剑斩杀了韩玄。

在魏延的帮助下,黄忠带领部下投奔了刘备。从此,这位年近花甲的老将,开始了人生最辉煌的篇章。

归降刘备后,黄忠很快就展现出过人的才能。在刘备征讨益州的战役中,他连续击败刘璋的多员大将,为占领成都立下汗马功劳。

刘备不负黄忠所望,擢升他为讨虏将军。这个任命不仅是对黄忠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忠诚的褒奖。

在随后的日子里,黄忠追随刘备南征北战。他的箭无虚发,刀法精准,即便年事已高,依然能在战场上以一当百。

这位从荆州走出的将领,用自己的实力证明:即便出身寒门,也能在乱世中搏出一片天地。他的故事,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普通士兵通过自身努力,最终成为一代名将的传奇。

文章结束

定军山下铸就不朽功

汉中之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215年,刘备挥师北上,意图夺取这片战略要地,一场改变三国格局的大战就此拉开帷幕。

驻守汉中的乃是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渊,他率领精锐大军据守要塞。刘备军队抵达后,便分兵两路,一路攻打阳平关,一路进攻马鸣阁。

战事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马超、张飞等将领在固山遭遇强敌,久攻不下。阳平关的战事同样陷入胶着,曹军凭借地利之势,死守不退。

刘备见正面强攻难有作为,立即改变战术。他命令大军绕过阳平关,南渡沔水,将战场转移到地势开阔的平原地带。

定军山下,刘备的军队与夏侯渊部隔山对峙。夏侯渊将大军一分为二,令张郃率军把守东营,自己则率军镇守南营。

刘备看准战机,派出一万精兵,分作十队,对东营发起不间断的进攻。张郃在连续作战中损失惨重,不得不向夏侯渊求援。

夏侯渊权衡利弊,决定分出一半兵力支援张郃。就在这时,刘备又派出一支奇兵,突袭魏军前线,夏侯渊不得不亲自带兵前往救援。

此时的黄忠早已在山上埋伏多时,他观察到夏侯渊分兵救援的破绽。乘着魏军主力分散之际,黄忠率领精锐骑兵,从山上直插夏侯渊部。

这一战中,黄忠亲自冲锋陷阵,与夏侯渊在山谷中展开激战。双方你来我往,刀光剑影,杀得是天昏地暗。

最终,黄忠抓住战机,一刀将夏侯渊斩于马下。夏侯渊阵亡的消息传开,曹军军心大乱,纷纷弃甲而逃。

消息传到曹操军中,举营哗然。曹操闻讯后立即亲自率军增援汉中,但为时已晚。

黄忠这一战,不仅斩杀了曹操的重要大将,更打开了汉中的大门。刘备趁势占领汉中全境,自封汉中王。

这场胜利让黄忠声名大噪,刘备破格将他列入"五虎上将"之列。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比肩而立。

然而,黄忠的晋升却在蜀汉军中引发争议。诸葛亮认为黄忠资历尚浅,不宜与关羽等老将同列。

关羽在荆州得知此事,更是大为不满。这位威震华夏的武圣公然扬言:"耻与老兵同列"。

黄忠用一场惊天动地的胜仗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却未能赢得同僚的认可。这场定军山之战,既是他人生的巅峰,也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伏笔。

文章结束

九字寒言动摇军心志

定军山大捷后,蜀汉军中暗潮涌动。刘备登上汉中王位,权力达到巅峰,他的用人态度也悄然发生变化。

当刘备回顾定军山之战时,他并未褒奖黄忠斩杀夏侯渊的功绩。在众将面前,刘备反而冷冷地说出了"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这九个字。

这九个字的分量极重。在刘备看来,夏侯渊不过是个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庸将,击败他算不得什么大功。

对于让曹军主将张郃成功突围,刘备更是耿耿于怀。他认为黄忠错失了一个彻底削弱曹军实力的大好机会。

这番话传遍蜀汉军营,引发轩然大波。特别是那些年迈的将领们,纷纷议论此事。

赵云得知此事后,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他与黄忠同为荆州出身,两人年纪相仿,都是刘备的倚重大将。

在赵云看来,刘备的言论不仅是对黄忠的否定,更是对荆州老将群体的轻视。一时间,赵云萌生了归隐常山的念头。

不仅是赵云,就连其他将领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刘备的关系。刘备这番话,让他们看到了一个不同以往的主公形象。

随着时间推移,刘备对待老将的态度愈发冷淡。在关羽战死麦城后,一批年轻将领如关兴、张苞等人逐渐崭露头角。

面对新老将领的更迭,刘备再次发出感慨:"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矣"。这句话不仅否定了黄忠的功绩,更是对包括赵云在内的老将们赤裸裸的否定。

这种否定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蜀汉军中,开始出现了明显的派系分化。

原本团结一心的将领群体,逐渐分化为荆州系、益州系等不同阵营。这种分化不仅影响军心,更动摇了蜀汉政权的根基。

到了建兴元年,年过古稀的黄忠带着这份遗憾离世。他的死亡,标志着荆州系将领的影响力进一步衰退。

黄忠之死后不久,同属荆州势力的魏延也开始显露异心。这位曾经救过黄忠性命的将领,在看到主公的态度转变后,内心的不满与日俱增。

刘备的九字评语,宛如一颗种子,在蜀汉军中生根发芽。它最终结出的果实,是一场波及整个蜀汉政权的内部动荡。

这段历史给后人的启示是深刻的。一个政权的衰落,往往始于统治者对功臣的态度转变。帝王一句无心之言,足以动摇军心。

文章结束

历史难免波澜暗涌生

建兴元年,蜀汉政权面临重重危机。荆州系将领黄忠的离世,不仅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预示着蜀汉内部矛盾的加剧。

在黄忠之后,荆州系另一位重要将领魏延的表现引起了朝廷的警惕。这位在定军山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开始展露不满情绪。

魏延的不满源于刘备对待老将的态度转变。随着关兴、张苞等年轻将领的崛起,老一辈将领的地位每况愈下。

刘备对新生力量的重用,让老将们感到地位不保。特别是在关羽战死麦城后,这种新老更替的趋势更加明显。

蜀汉军中的派系之争也日益激烈。荆州系、益州系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各自为营的局面逐渐形成。

诸葛亮作为丞相,试图调和这些矛盾。但他发现,连刘备本人对他也存有戒心,这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在这种氛围下,魏延的反骨特征越发明显。他开始在军中结党营私,拉拢同为荆州出身的将领。

此时的蜀汉朝廷,已经不是当年同心同德的景象。各个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消耗着这个政权的元气。

刘备统治后期,军中将领的忠诚度明显下降。那些曾经誓死效忠的将领,开始思考自己的出路。

这种变化让人不禁想起赵国的教训。当年赵孝成王也是这样对待老将廉颇,最终导致赵国由盛转衰。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刘备对黄忠的态度,与赵孝成王对廉颇的态度如出一辙。

两位明君都在功成名就后,开始轻视那些陪伴自己打天下的老将。这种态度的转变,最终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魏延的不满最终在诸葛亮执政时期爆发。这场叛乱虽然被平定,但给蜀汉政权造成的伤害是致命的。

从黄忠被轻视,到魏延叛乱,再到蜀汉的最终灭亡,这是一个王朝由盛转衰的缩影。一个政权的覆灭,往往始于统治者对老臣的态度改变。

而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刘备对黄忠说的那九个字。那看似平常的评价,却如同一粒种子,最终长成了动摇国本的参天大树。

这段历史告诉后人:一个君主的言行,看似微不足慎,实则关乎江山社稷。轻视功臣、疏离老将,必然会带来统治基础的动摇。

文章结束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