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小,不懂,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等你长大了就懂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听着这句话长大的,父母理所当然的将自己心中的期望,强行施加给自己的孩子,也不管孩子是否愿意。
戴柳就是这样的人,高考687分,一直心心念念上北大的她,却被父亲偷偷修改了高考志愿,导致她被迫上了自己不喜欢的大学。
兴许是为了报复,被迫接受命运的戴柳,24年都不曾踏入家门半步,甚至可能以后都不再回家了。
高考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父亲究竟为何要在这紧要关头,私自修改自己女儿的志愿?被迫接受命运的戴柳,如今又怎么样了呢?
被迫接受的命运戴柳的父母其实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社会人士,相反,在那个大学生还不是很泛滥的时代,戴柳的父亲和母亲就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大学生,知识分子。
虽然不是什么名牌大学毕业,但已经非常够用了。
似乎是遗传了父母优秀的基因,戴柳从小的学习成绩就十分优异。
在那个别的父母都只知道让孩子学习,却不知道怎么学习的年代,戴柳的父母就给自己的女儿制定了一整套详细且明了的学习计划。
而且,除了计划之外,父母对于戴柳的各方面都不强加干涉,他们的教育理念就是让戴柳在保证学习的情况下,自己摸索生活的各种乐趣,只要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他们都会支持自己女儿做出的选择。
从表面上看,这样开明的家教,不会出现什么胁迫、强制之类的名词,但就是在这所谓的开明当中,却隐藏着对戴柳巨大的限制。
戴柳的父亲,是一名大学生,当初他的梦想院校是中国政法大学,出来之后可以从事法律行业,成为一名法官。
但是在高考的时候,戴柳的父亲因为几分的差距,跟中国政法大学失之交臂,最后只能当一名默默无闻的记者,这成为了他一生当中最大的遗憾。
本来父亲对于上中国政法大学没有什么期望了,对于当法官也不再奢求,但是在看到自己女儿的成绩之后,那颗早已沉寂的心脏,又再次跳动起来,他迫切的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帮助自己弥补当年的遗憾,考上中国政法大学。
但戴柳的理想并不是中国政法大学,而是北京大学,并且一直都在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努力。
两所大学都是一等一的名校,真要对比起来,北京大学其实还是要比中国政法大学强一些。
为了能够改变自己女儿内心那种想法,让她走上自己为她规划好的道路上,父亲总是有意无意地提起法律的好处,以及中国政法大学的优点,甚至还会时不时地提起自己当年的遗憾。
但戴柳不为之所动,内心非常坚定,一心想要考北京大学。
很快,到了高考那一天,戴柳以687分的优异成绩,成为当年的黄冈市的市状元。
这样的成绩,北京大学是能够稳稳拿下的,她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将北京大学当作自己地第一志愿。
可是等他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却傻眼了,自己手上的根本不是什么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而是非常刺眼的六个字:中国政法大学。
这一刻,戴柳全明白了,怪不得父亲会一直时不时提起法律和中国政法大学,只是她没有想到,父亲竟然会极端地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修改了自己的志愿。
戴柳发了疯一样的杨昭父亲理论,质问他凭什么修改自己的志愿。
父亲听后,脸不红、心不跳,只是淡淡的说了句:“我这都是为了你好,等你以后就知道了。”
前所未有的窒息感笼罩着戴柳,她绝望、痛苦,可又无可奈何。
重写人生人生总是伴随着遗憾和无奈,事已至此,戴柳别无选择,只能被迫接受自己的命运,去上自己根本就不喜欢的中国政法大学,即便这个学校同样优秀。
这个学校终究不是戴柳心中所愿,她对学校当中的任何事物都提不起丝毫兴趣,那些枯燥的法律知识,她更是一点都听不进去。
出于对父亲的憎恨,她在上学期间一直没有回过自己的家,甚至就连学费都是自己勤工俭学赚出来的。
在她眼里,父亲修改自己志愿的时候,他就已经跟那个家没有关系了。
蹉跎的人生总是简单的,但戴柳不想就这样放弃自己的人生。
她开始振作起来,强迫自己接受那些晦涩难懂的法律名词以及种类繁多的法律条例,她在努力,同时,也在等待一个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
2003年,戴柳在老师的推荐下,报考了韩国的国际法律经营大学,并且成功通过了考试,获得了出国留学的资格。
在确定自己能够出国之后,戴柳才给家里打去电话,告知自己要出国的消息。
事情已经确定,即便戴柳的父亲再不愿意,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戴柳自己一个人“远走高飞”,脱离自己的掌控。
到了韩国之后,戴柳更加努力,还没毕业的时候就被韩国一家大公司看中,顺利进入到那家公司当中工作。
在工作中,她认识了自己的丈夫,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并决定结婚。
跟以前一样,戴柳在结婚的前一天,才跟自己的父母打去电话,通知自己即将结婚:“妈,我马上就要结婚了,估计以后就不会再回去了,你们照顾好自己。”
听着滴~滴~的电话挂断声,戴柳的父母心如刀绞但又无可奈何,毕竟这一切,全部都因自己而起,如果没有修改女儿的志愿,或许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情况了。
人生总是充满着遗憾,但人生不就是因为这些遗憾才显得美好吗?
孩子是独立的人,他们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怀抱,他们的路,应该由他们自己选择。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