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娃娃》——一个“皇帝种地用金锄头”的故事

书南说国际 2024-07-28 16:40:40

最初知道《抓娃娃》这个电影,是因为电影改名,开始的名字叫《资本接班人》。后来是因为导演陆川在某社交平台上发言称“麻花的低质强碱性搞笑片雄霸中国电影市场,是文化的悲哀”,不知什么原因陆川突然又怂了说是账号被盗,结果火速被平台反驳打脸。于是我就有了兴趣去看看这个“低质强碱性搞笑”电影到底搞不搞笑?

《抓娃娃》讲的就是西虹市首富马成钢(沈腾饰)与春兰(马丽饰)夫妇,掩盖家庭背景“穷养”孩子马继业,希望马继业能够继承家业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一部育儿版的《楚门的世界》。先不说好不好看,搞笑确实是挺搞笑的。我们普通人都是过着“毛坯的生活,精装的朋友圈”,但在《抓娃娃》里却连“毛坯”都是假的,沈腾和马丽两人穿着破鞋袜;裹着大棉袄;住着漏水房;还有一个卧床瘫痪的老太太,却能从那“装修”成快要发霉的房子里,掏出最便宜也要200多一支的高希霸雪茄;端出世界十大咖啡贵族品牌之一的蓝山咖啡;坐进你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传说不仅要验资还要验人的红旗国礼车;带的表也是一表传三代,人走表还在百达翡丽。《西虹市首富》里的王多鱼是穷人乍富,《抓娃娃》里的西虹市首富马成钢是富人装穷。保证让你看到爽笑个够!

《抓娃娃》不但搞笑还挺好看的,有一段影评是这样说的:电影矛盾的拍出了穷人眼中的富人,和富人眼中的穷人,让彼此都看了笑话。是啊!其实这部喜剧电影就是借用富人装穷的设定,来讽刺平凡家庭“苦难鸡娃”的教育方式。沈腾在电影中有大段的“爹味”说教,那是许多平凡家长一种极端自大又极度自卑、害怕失败但又绝不肯承认、可恨又可悲的特性大集合。

我们儒家文化圈的人是都相信“苦难”教育的,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们都是这么教育长大的。AI教父黄仁勋就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是在中国家庭中长大的,可能已经经历了不少的艰辛和磨难。而我们的文化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让人能够忍耐长期的痛苦和苦难。实际上,能够忍耐痛苦和苦难的品质,被称之为毅力(grit)。而这已经被公认为成功人士最关键的特质之一。但黄仁勋却并不认同“苦难”教育,因为有科学研究表明:来自恶劣环境家庭的孩子端粒平均缩短19%。端粒长度一直被认为是慢性应激的生物标记。这种变化意味着这些孩子的生命可能相对会缩短。童年创伤还可能导致一个人长期的焦虑、抑郁、自闭、自我贬低和自我伤害等问题。这些影响可能会持续数十年,甚至一生。所以富人基本不用“苦难鸡娃”的教育方式。

《抓娃娃》的故事在富人看来,就是穷人在讲:“皇帝种地用金锄头,皇后挑粮用金扁担”的故事,完全是不合逻辑的。我都能够想象,当很多人看到马继业模拟考试能考707分却放弃高考,他们会认为马继业是不是疯了?这主要是因为普通人并不知道什么是精英教育?精英教育指的是为那些特定的学生提供特别设计的教育课程或者培训,旨在将他们培养成为未来的领导者或者在特定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人才。这种教育常常注重个性化学习的,和我们这种应试教育长大的普通孩子学的东西并不一样。

真正西虹市首富的儿子,是不会和普通人家的孩子卷应试教育的·。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考上清北是为了获得阶层跃升的入场券,是为了向这个社会证明他能力才华出众。而对于一个巨富家庭的孩子来说阶层他已经有了,他也无需向任何人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他不会去挤高考的独木桥了。这就是为什么你从来没听说过有巨富二代考上清北的,不是说他们考不上,是没必要!直接去国外读个常青藤名校不比清北香吗?

巨富的生活我们没机会体验,有时候也很难理解。娃哈哈集团的创始人宗庆后,以其节俭的生活方式而闻名。他曾在多次采访中表示,自己的年度生活开销一般不会超过5万元。我当然相信宗老生活节俭,毕竟他已经身家千亿了,而且节俭也是优良的品质。但5万块钱我相信连宗老一年的物业费或者水电费都不够,你别说这不是生活开销啊?谁家生活不交物业费水电费的?那他为什么这么节俭呢?省钱交物业费吗?我猜应该只是宗老的生活习惯罢了。你看我像不像在幻想皇帝每天吃的都是白面馒头?

0 阅读:14

书南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