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比中国电影先走一步?

潜水鱼X 2025-04-21 11:30:12

文 |何润萱

最近在播的剧挺多,还都有老戏骨出演,然而效果嘛,就见仁见智了。且不说云合之类的数据,有网友在微博上直接盖章剧集“一潭死水”,甚至还为此写了“悼词”:中国电视剧比中国电影还先走一步。小鱼发现也有戏在播的姚晨,正好刷到了这条,留言说,不如都看看?其实都不错。

(图源:微博)

虽然当事网友很高情商地接了话,但是此事还是透露出市场上大家一个隐隐察觉的共识:2025Q1,长剧好像真凉了。

凉的风声,去年就有。先是网传优酷大刀阔斧地砍集数,而后优酷副总裁谢颖在年底演讲提到大部分剧集前五集的弃剧率在50%以上,全剧完播率仅在20-30%之间。官方也开始同步限集:在广电总局公示的电视剧项目中,2024年长剧集数已经从高峰时期的单部剧45集下降到28集左右。

今年信号更强,在三月底举办的内容创作破局与生长力论坛上,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透露:2014年全年获得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为429部,而到了2023年就只余156部,2024年更是大幅下降至115部。

开机方面,据德塔文数据,2025年Q1开机的剧集仅为23部,是去年的一半,也是近四年最低。

回到开头说的那几部老戏骨的剧,虽然口碑尚可,但热播期集均都挺凉的。根据豆瓣小组榜上有名估算,云合4.11单日数据大致为:王宝强主演的《棋士》集均1819.2w,孙俪的《乌云之上》1227.5w,张国立《我的后半生》740w,段奕宏的《沙尘暴》654.2w,姚晨本人的《以美之名》546.6w。以上播放量是个什么水平呢?拿去年的参照物来看就能理解了:被狂嘲的古偶《祈今朝》,热播期集均都有1490w。

热播期集均数据(图源:豆瓣)

广告招商方面,长剧市场更惨。仍以去年同比来看,今年的下降几乎是断崖式的。

去年3月播出的《与凤行》,是全年长剧广告招商亚军,广告总时长长达3610s,2月播出的年代剧《南来北往》也有2776s。但今年1月招商最好是《国色芳华》,广告时长为2249s,剩下的直接断档。还有很多剧几乎在裸播,陈哲远和梁洁的《白色橄榄树》播出一月广告仅为30s,口碑相对好一点的《树下有片红房子》仅为25s(还是自家腾讯元宝的广告)。

《树下有片红房子》(图源:豆瓣)

各项数据都在说明一个事实:长剧不是偶尔播冷,而是系统性地在降温。

不是演员不够咖,而是观众的行为方式和平台的内容分发逻辑,已经悄悄变了。那些曾经能靠“人物+话题+长线情节”拉住用户注意力的套路,如今在短剧的刺激节奏下,显得冗长而乏力;而广告主也不再愿意等一部剧慢慢出圈,而是更偏爱能迅速带货的、秒转化的内容包。

于是,剧还在拍,但观众在换频道;钱还在投,但转化在流失。长剧不再天然占据叙事中心,而是被放在了一个要重新证明“它还值得慢”的位置上。

在小鱼看来,过去的长剧,之所以可以慢,是因为有足以支撑它的上一套文化系统。前在线视频时代,用户注意力愿意沉浸、平台愿意流量扶持、广告主愿意等待,但现在这三条线都全面崩塌,“慢”已经变成了一种负担。QuestMobile2025 APP流量竞争新观察报告显示,红果短剧用户规模1.66亿,逐步接近优酷的1.84亿。短剧头部聚合流量达到1.86亿,同比增长345%。观众的沉浸感需求已被爽感需求代替,长剧的流量开始转向,广告主自然也站在观众那头。

在线视频APP月活数据(图源QuestMobile)

而且,回到开头网友吐槽的那个点,这个所谓的文化系统,其实大部分时候也只是一个草台班子。

除了迷雾剧场、白夜剧场和X剧场这种真正试图在做精品化内容的频道,大部分长剧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沉浸感。甚至屡屡出现穿帮、换乘、全自动生产的低级bug。而上一波圈内回调,又把能带来商业回报的真流量们也革命掉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很多长剧既没有流量保底,所谓的“老戏骨”也就那样,端出一盘中不溜丢的菜,血本无归。时至2025,长剧的叙事出现了真正的危机,他们曾经试过大IP、试过流量、试过“老戏骨”,发现都不行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短剧并非长剧的敌人,而是时代的信号,它只是最先适应了当下环境的内容形态。长剧撑不住不是因为有人打败它,而是它没跟上这个时代的叙事加速度。

短剧《家里家外》(图源:豆瓣)

凛冬已至,自怜已没有意义,该想的是:长剧究竟应该怎么办?

其实,市场已经给出了自我调整的信号:缩集数,提浓度,以及拍续集。说到底,内容生意是一个热度、口碑与回报的三角游戏,全能型选手少见,但可以依据此进行观众分层。这几年长剧市场虽然凉,也还是有能打的,比如《我的阿勒泰》,比如《新生》,又比如《山花烂漫时》,他们的共性都很清晰:足够短,故事浓度足够高,但叙事也紧凑完整。让这一类口碑剧集继续占领观众的心智高地,剩下的去做叙事加速度(比如像短剧一样压缩拍摄周期、紧跟社会面情绪),让已经成立的IP继续拓展、成本摊销给多季,会比现在这样一股脑地囫囵前进好得多。事实上,这也是全球流媒体巨头Netflix正在做的事,它有《百年孤独》这样的严肃文学,有《雷普利》这样的流行小说,也有《布里奇顿》这样的外国古偶。其实,Netflix并没有更会做长剧,它只是通过后验经验,比国产剧先学会了建立最小有效叙事单元和观众分层。

《百年孤独》-《雷普利》-《布里奇顿》(图源:豆瓣)

在一个一夜就能爆火,当网红比科学家更有面子的时代,漫长的东西总是有原罪的。而如果这份长没有自证价值,就更没有人愿意再陪它慢慢讲完一个故事。

可说到底,真的只是长剧的问题吗?那些曾经被骂注水的、拖沓的、模式化的剧确实多,但也不是没有认真写完、好好讲清的剧。只是它们在热搜上活不过一个周末,在首页上撑不过七天。

观众说想看好剧,可他们更想要的是快点决定值不值得看;说自己没耐心,是因为太多时候,他们已经不愿意再信任一个故事了。他们在虚假的短剧里一遍遍体验着自己作为“全能上帝”的快感——那种快感,绝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他们的爽,恰恰是建立在看穿的不信任之上。

但我们真就可以自此放逐甚至摒弃长剧么?尽管如今的它,已经没有黄金时代的样貌,但是我们又真的能忘掉它带来的种种感动吗?那些瞬间,也许是童年时期的夏天抱着西瓜看《还珠格格》,也许是网文刚兴起那时看《甄嬛传》被搬上荧屏,又或者是和爸妈一起看《人世间》,那些情感体验,都是深深流淌在记忆之河下的闪光碎片。它的长和慢,曾经是撑起过我们的文化生活的。而如今它的坍塌,也与我们不再交付信任相关。我们当然可以不再信任长剧,但也许我们也在放弃一种更深沉的自我表达。

长剧在失速,观众也没在变好。这场“内容信任崩塌”的双向退场,没有赢家。

*本文图源网络,如侵权联系删改

运营|CCC

校对|刺梨

参考资料:

国产长剧真的要完蛋了

https://mp.weixin.qq.com/s/9xTns_ZcYhLGQmWJCFJcsg

报告| 2024年Q1剧集网播表现及用户分析报告

https://mp.weixin.qq.com/s/XLFrn2qvLfTo-J3yV7xbBQ

25年 4/11 云合估值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23428764/?_spm_id=MjA0MDMxMDE4&_i=4535606dEpXqkj

商业价值|2025年 剧集招商广告 汇总贴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17142075/?_spm_id=MTQ3Nzk4NTEx&_i=4293227dEpXqkj,4535529dEpXqkj

今日互动:你最近有在追的长剧吗?

0 阅读:6

潜水鱼X

简介:关注剧集,流行文化和新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