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22年,印度在基础建设领域再次上演了一出闹剧,引发全球关注。这次的主角,是一台从日本远道而来的130吨级变压器,以及一座承载着百年历史的苏赫特大桥。
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为了解决国内日益严峻的电力短缺问题,印度政府决定斥巨资从日本购买大型变压器,以期效仿中国的特高压输电系统,构建起一张强大的电力网络。

然而,这台被寄予厚望的“救星”,却在运输途中遭遇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波折,最终导致一座百年大桥轰然倒塌,将印度基建的脆弱与尴尬暴露无遗。
据报道,这台变压器价值高达1.6亿卢比,约合人民币1600万元,是名副其实的“天价”设备。然而,印度政府似乎只顾着花钱购买设备,却忽略了基础设施配套的重要性。
由于国内缺乏能够承载如此重型设备的运输公司,这台变压器在港口足足滞留了一个多月,无人敢接手运输。

几经周折,变压器终于在2022年4月踏上了前往北方邦的旅程。然而,当运输车队行驶至苏赫特大桥时,意外发生了——这座拥有150年历史的老桥,不堪重负,轰然坍塌,变压器也随之坠入河沟之中。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印度国内外媒体纷纷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不少国际媒体更是将此事作为笑柄,嘲讽印度基建的落后和管理的混乱。
面对外界的质疑,印度官方的回应却显得苍白无力。他们将事故原因归咎于“交通意外”,甚至试图将责任推卸给中国,声称“中国也曾发生过类似事故”。

然而,这种“甩锅”行为不仅无法掩盖自身的问题,反而更加凸显了印度政府在面对基建问题时的推诿和不作为。
事实上,熟悉大型设备运输的人都知道,类似事故的发生并非偶然。在进行大型设备运输之前,必须进行周密的路径规划,选择合适的运输时间,并对沿途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进行安全评估。
然而,从印度官方公布的信息来看,他们在进行变压器运输前,显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苏赫特大桥是一座拥有150年历史的老桥,其承载能力和安全状况本就存在很大隐患。

在没有进行充分安全评估的情况下,贸然让重达130吨的变压器从桥上通过,无异于拿生命开玩笑。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事故发生后,印度方面居然没有能力及时将坠入河沟的变压器打捞上来。尽管当时河沟内没有水,但打捞工作依然拖延了两个月之久,这足以说明印度在应急救援方面的能力也存在严重不足。
为了继续运输变压器,印度方面不得不重新修建桥梁。然而,由于雨季来临,施工进度缓慢,运输物料的船只甚至在途中沉没,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这一系列事件,将印度基建的落后与尴尬暴露无遗。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特高压输电领域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中国特高压输电变压器的重量接近400吨,远超印度此次运输的变压器,但在运输过程中却从未发生过类似事故。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拥有完善的基建体系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基建领域的从业人员拥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

变压器运输事件,只是印度基建问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印度桥梁坍塌事故频发,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类似事件发生。究其根源,问题不仅出在基础设施本身,更在于印度政府在基建管理方面的缺失。
信源:印度一座在建桥梁坍塌:耗资约1044万元,部分桥体几秒钟内被冲走,上游新闻2024-06-19

印度,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经济增速迅猛,被誉为“金砖国家”之一。然而,在光鲜亮丽的经济数据背后,印度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从坑洼不平的道路,到年久失修的桥梁,再到电力供应不足,基础设施的落后已经成为印度社会发展的一大顽疾。
在印度,想要找到一条平坦的道路,简直是一种奢望。很多公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甚至连国内的乡道都不如。

桥梁状况同样不容乐观。很多桥梁都是殖民时期留下来的老旧建筑,缺乏维护,安全隐患极大。
电力供应也是印度面临的一大难题。每到夏季用电高峰期,印度就会出现大面积的电力短缺,工厂停工、家庭断电的情况时有发生。
基础设施的落后,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严重制约了印度的经济发展。

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印度糟糕的基础设施每年给其GDP造成约9%的损失。
为了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印度政府近年来也提出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基建计划。
例如,莫迪政府提出的“印度制造”战略,就将基建投资作为重要抓手,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投资数万亿美元,用于建设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

然而,雄心勃勃的计划,却往往难以落地。
一方面,印度政府的财政状况并不乐观,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基建投资规模。另一方面,印度基建领域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也制约了基建项目的推进。
例如,印度土地私有制盛行,征地难、拆迁难成为制约基建项目推进的一大难题。

此外,印度官僚主义严重,项目审批流程复杂,效率低下,也导致很多基建项目迟迟无法开工。
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将中国视为“对标对象”,试图学习中国基建的成功经验。然而,印度似乎只看到了中国基建的“速度”和“规模”,却忽略了中国基建成功的深层原因。
中国基建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完善的体制机制、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技术水平以及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等多重因素的基础之上。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中国基建成功的“密码”。印度要想复制中国基建的成功经验,就必须正视自身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基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并不断提升自身的资金实力、技术水平和人才素质。
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印度似乎并没有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没有拿出足够的诚意和决心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变压器运输事故发生后,印度官方并没有进行深刻反思,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改进基建管理,反而试图将责任推卸给外部势力。

这种“甩锅”行为,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印度在基建问题上越陷越深。
印度基建问题的根源,在于其长期以来形成的“殖民”思维和“依赖”心理。
在殖民时期,英国殖民者为了掠夺印度的资源,修建了一些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但这些基础设施的设计标准低,建设质量差,难以满足印度独立后的发展需求。

独立后,印度政府长期奉行“进口替代”战略,对外国资本和技术持排斥态度,导致印度基建领域缺乏竞争,技术进步缓慢。
此外,印度社会等级森严,种姓制度根深蒂固,不同种姓之间缺乏沟通和合作,也制约了印度基建的发展。
例如,在印度,很多基建项目的承包商都是高种姓出身,他们往往只顾自身利益,不顾工程质量,导致基建项目质量低下。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印度必须彻底摒弃“殖民”思维和“依赖”心理,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基建发展道路。
基建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印度要想实现经济腾飞的梦想,就必须正视基建领域的不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补齐基建短板,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印度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
摆脱“甩锅”思维,正视自身问题,脚踏实地,才能真正走出一条适合印度国情的基建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