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禅让千古流芳,而这位国君的禅让却是贻笑大方

真益谈谈历史 2025-03-02 17:40:53

在战国七雄里燕国无疑是最弱小的,是最没有存在感的诸侯国,其大致区域位于今天河北、辽宁以及朝鲜部分地区,由于地处偏僻。所以在其他六国打的是“热火朝天”,燕国却很安静,只能看着这些国家彼此争天下。

虽然燕国国力不行,但燕国却是大周嫡系一脉,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封召公奭于燕地,召公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的弟弟。召公奭是为燕召公。周武王分封给弟弟的封地,可召公从来没有机会去过,为了方便管理封地事务,召公决定像周公那样,把自己的长子留在封地治理。周武王去世以后,召公与周公共同辅佐周成王登基,受封太保,位列三公。由其子就藩封地。

后来随着周王室的衰微,越来越多诸侯国,纷纷自立门户。到了战国时代,诸侯国纷纷僭越称王,而作为姬姓宗室诸侯国,燕国无疑是曾经数量庞大的姬姓诸侯国中佼佼者。在其他各国纷纷称王之际,燕国也僭越了同宗周王室的王号,自立为王。

而燕王哙是战国时燕国第38任国君,是燕易王之子。周显王四十八年燕王哙继位,燕王哙在位两年,在位期间重用国相子之主持政务,期间曾经四国联军攻打秦国,可惜未能成功。子之这个人,在《战国策》中以“贵重主断”四个字总结了他执政期间的能力表现,可见,在当相国期间,子之还是相当有能力的。

燕国国相子之当时位高权重,专断政事。苏代为齐国出使燕国,燕王哙问道:“齐王如何?”苏代回答说:“必定不能称霸。”燕王哙说:“为什么?”苏代回答说:“因为不信任他的大臣。”苏代的用意是激发燕王哙尊重子之。于是燕王哙特别信任子之,子之因此以百金赠送苏代,而听凭他的指使。

就是这位姬哙不知道咋想的,为了效仿上古的圣王仁君,一直就想禅让,对于这一点宰相子之是心知肚明,为了让自己成为第二个“田氏代齐”的受益人,子之展开了一系列的缜密的布局。为了早日实现像“田氏代齐”的丰功伟业,子之先后收买了燕王哙心腹苏代和鹿毛寿两个大臣。其中,苏代是战国时期合纵家苏秦的族弟,跟子之算是有点姻亲关系。鹿毛寿当时向燕王提出“禅让”这个概念。他对燕王哙说,您不是一直想学尧、舜、禹吗?不如您直接把国家大事全部放权给子之,您可以躲在幕后,咱还听您的,有活他干,功劳您拿,岂不美得很?

燕王一听,有道理,这样一来,既能学到尧、舜、禹禅让的精髓,又不会被燕国公主骂自己失国误国,实在两全其美。这个在位不到3年的国君向全天下宣布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他居然要效仿先贤,退位让贤,国君之位让于丞相子之打理,自己回家种地,而且一再表示自己是主动的,丞相子之不不是权臣篡位。可问题在于,在当时像尧舜那样传承王位,根本就是不现实的,这实际上不过是燕王姬哙自作多情,贸然使用传说中的王位继承制度,风险可想而知。

当这决定一出,燕国上下一片哗然。而作为燕国“家天下”制度个文化的最大受益者,燕国太子姬平更是愤懑不已。他根本无法想象自己老爹是不是吃错了药,要不然为何做出这种无脑并悖逆天下趋势的决定。为了重新夺回王位,燕国太子与燕国丞相之间爆发战争就是必然,这场内乱,将原本国力不强把燕国又置于濒临亡国的境地。

燕王哙为什么禅让王位?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燕王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好贤”、“行仁”,对历史上唐尧虞舜禅让的传说非常仰慕,企图通过自己的实践建立一种君位任贤的制度。再就是子之是一位雄心勃勃的野心家,他迎合了燕王哙让贤推能的心理。第三最就是在燕国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一个劝说燕王哙让位,协助子之夺位的派别。

而子之一称王,立即丢了本来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好形象。《史记》记载,子之称王期间,横征暴敛,燕国上下民怨沸腾。尤其是那群感觉燕王被骗的燕国公族更是反应强烈,恨不得扒了子之的皮。而那个被抢走王位继承权的燕国太子姬平立即打起了王位争夺战。燕国就此进入了一个相当动荡的时期,而齐国为了占据燕国,开始积极介入燕国内战。

齐宣王一方面在给燕国太子姬平提供技术援助,一方面派匡章率领齐军精锐,打着帮扶燕国的旗号,一路高歌猛进,进入燕境。燕国臣民由于痛恨子之篡位,对齐国的进攻不仅不抵抗,反而城门大开夹道欢迎。所以,齐军仅用了50余天几乎占领了燕国全境,攻破燕国都城。一朝称王的子之,被愤怒的燕国军民剁成了肉泥。燕王哙也死在了这场战争中,了结了自己滑稽的一生。

不过,齐军这次“帮扶”之旅,实为明目张胆的打劫。当齐军完成了“解放”燕国的任务后,他们狰狞的面目也就逐渐展露出来了。趁着燕国无王,齐军开始侵入燕国宗庙,而燕国西边的中山国也趁着齐攻燕之机,混水摸鱼,派出自家军队伐燕,为中山国拓展了数百里的土地。

对于齐国趁火打劫的行为,燕国自然不能答应,各地燕地的军民也开始拼死反抗齐军,保家卫国。同样关注燕国内乱的,还有离得不远的赵国。但齐国这一举动对赵国将是巨大的威胁,赵武灵王知道,如果齐军趁机吞并了燕国,实力必然大增,这将对赵国安全产生巨大威胁,在齐国强大之后,将再也没有缓冲的地带,赵国难保不是下一个燕国。

于是,赵国联系韩国,将流亡到那里的燕国另一位公子迎请回燕国,两国希望通过燕、赵同盟灭了中山国。于是,在子之死后二年,赵武灵王派军队送立太子姬平之弟姬职继位,是为燕昭王。燕燕昭王即位后,励精图治,他在位期间燕国很快由动荡走向稳定,国家富强,成为燕国最伟大的君主,可惜燕昭王薨世之后,很快就衰落下去。

不到一百后,也就公元前222年,秦军俘虏了末代君主燕王喜,燕国亡,享年八百年!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