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的“怪现象”,女高中生扎堆进医院手术,家长排队去民政局

丹青史笔 2024-11-16 14:09:48

高考落幕,想必大多数人以为会迎来一片祥和安宁,但事实远非如此。

高考结束后,医院和民政局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场所,竟然异军突起,成为了热门景点。

走进医院大厅,只见一波接着一波的年轻女生扎堆而来,个个打扮时髦,不断拉着医生讨论着什么。

与此同时,民政局里也是熙熙攘攘、川流不息。

她们无缘无故,跑去医院干什么?这其中有何隐情?

扎堆去医院

我们先来看看整容医院的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高考后进入医院想要做整容手术的学生是平常的4倍,做双眼皮、隆鼻、祛痘等项目,寻求“完美革命”。

更让人惊讶的是,其中70%的学生是在家长的陪同下前往的。

可见,这种高考后的“奇景”绝非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面对女儿们蜂拥而至的热情,不少家长会感到惊诧、错愕。

有的父母劝阻无效,只能沮丧地说:“你们怎么这么着迷于容貌?相貌可不是人生的全部啊!”

有的家长更是痛心疾首:“你们不应该将注意力放在考研、就业规划上吗?整容可是有风险的!”

然而,女生们的决心似乎无人能够撼动。

毫无疑问,这种现象反映出当下年轻人对容貌的极度执念。

在朋友圈被美颜相机改头换面后,他们开始觉得完美的外表才是社交的“通行证”。

在短视频时代,精致的容貌常常能为人带来无数赞美和流量,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

可以说,随着审美观念的升级,年轻人对自身形象的重视程度也在与日俱增。

他们渴望打造属于自己的“网红颜值”,比起曾经的高考梦,现在他们似乎更向往成为“人生赢家”的美丽新标签。

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现象呢?

背后原因

首先,这与我国长期沉淀的应试教育环境是分不开的。

从小学直至高中,学生被灌输的都是考试分数、排名等刚性指标。

在这种单一化的评价体系下,美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培养皆显不足。

价值观的建构遇阻,学生们难以树立正确审美观和自我意识。

其次,家长的过高期望值也是一个诱因。

对孩子的成长,父母心存美好憧憬是人之常情。但一些家长的期望值未免过高,对孩子无止境地伺候备至,生怕她们输在任何一个细节上。

这不免让孩子在暗中产生极大压力,从而将过多注意力转嫁到外表上。毕竟,拥有完美外形就等于获得一项“优势”。

再者,网络带来的同质化审美观也开启了年轻人对容貌焦虑的大门。

现下,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充斥着明星网红的“大长腿”“小蛮腰”等标准化身材,同质化审美趋于极端和理念化。

受这些影响,年轻人开始将自身容貌与网上的“旗手”对比,进而产生极大的自卑感和整形欲望。

最后,我们也不能回避一些不负责任的商家和平台的推波助澜。

面对离“完美”仅一步之遥的诱惑,年轻人往往会出于不理性地跟风。长此以往,行业乱象也就愈演愈烈。

在这股整容热潮的大潮下,不少医美机构如同发现了新大陆,纷纷趁热打铁,推出层出不穷的“微整形”项目,以便吸引更多年轻客源。

从双眼皮、隆鼻到溶脂、吸脂、水光针,项目五花八门,价格也被有意压低到“亲民化”水平,让整形门槛大幅降低。

可正是这些表面上貌似无伤大雅的“小手术”,往往暗藏杀机。一些徇私舞弊的黑心商家,在忽悠顾客之余,更不忘趁机运作起高利贷消费模式:只要你肯借贷,便可“优惠”解决任何整形需求,贷款金额还可“尽情狂欢”。

年轻人往往头脑一热就上钩了,对利率和还款压力未曾三思。

错误一旦产生,就将承担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进而陷入更大的生活困境。更有家长被技师蛊惑,让尚在求学的孩子盲目消费,结果背上沉重债务,引发家庭矛盾。

除了这些阴谋诡计,医美行业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是不容忽视的。

由于追求暴利,不少机构聘请了医疗水平有限的“技师”,采购一些来路不明的材料,存在严重的医疗风险。

一旦出现并发症,轻则需要额外治疗,重则将影响生命安全。

除了教育环境、网络审美、商家误导等主要原因,导致年轻人盲目整容的潜在因素还有很多。

首先,来自同龄人的评判压力是不容忽视的。

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少男少女,对外表往往格外敏感。哪怕是无心的一句调侃,都可能引发自卑与焦虑。

为了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不惜以“改头换面”的方式迎合大众审美。

其次,浮夸做作的娱乐媒体也是推波助澜。

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各大媒体上全是明星网红的精雕细琢容颜。

加之一些影视剧生怕“路人丫头”抢了主角的风头,将普通演员的长相都“精修”了个遍。

久而久之,这些夸张的“假象”被大众所接受,年轻人更是深陷其中,再难自拔。

再者,择偶和就业的现实压力也是一大推手。

现下社会,长相确实对谈对象和职场发展有一定影响。虽然这不公平,但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得不如此。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年轻人不惜铤而走险,去追求所谓的“标准化容貌”。

最后,我们也不能忽视家庭环境的影响。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常因离婚、过度期望等因素,对孩子的外表苛刻到近乎病态的地步。

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内化这些评判标准,对自身容貌也是无比挑剔。

归根结底,教育的缺失和社会审美的同质化,是这一切的根源所在。

那民政局那边是啥情况呢?

民政局乱象

在高考结束后,成百上千的家长像是被人按下了某个开关,转眼间就迫不及待地赶往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

第二天黎明时分,民政局大门前已经开始拥挤不堪。

男人们阴沉着脸,发着暴躁;女人们则泫然欲泣,眼眶通红。

可以想见,他们在平日里必定水火不容、剑拔弩张。只不过,为了不影响孩子备战高考,他们一直在苦撑着,维系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假象。

一些学生在高考结束后,情绪迅速失控,对父母离异的痛苦记忆开足了火力,发泄着压抑已久的愤怒与不满。

有的痛骂父母,有的赌气离家出走,更有人一度想不开、企图自杀。

这些令人揪心的事件,警示我们要反思离婚家庭中的一些深层问题。很多夫妻关系的决裂,其实是婚姻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

缺乏良好的沟通习惯,双方都无法真正体谅彼此,分歧一点点被放大,最终酝酿成了离婚的决定。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往往是无辜的受害者。

他们看着父母的关系每况愈下,无助地承受着家庭的分崩离析,内心深处酝酿着创伤与不安全感。高考后的情绪爆发,不过是压抑太久的结果。

作为父母,我们理应肩负起更多责任。婚姻确实脆弱,但分居离婚并不代表就可以对孩子减少投入和爱护。

面对父母的分居或离婚,孩子们难免会遭受情感创伤,甚至在生活自理、心理健康、人生观念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为父母,我们更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首先,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缺乏独立自理能力。

由于父母常年分居,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得到应有的监护和照顾,只能自己扮演着“大人”的角色。虽然自理能力会因此得到锻炼,但他们也很容易出现生活和学习上的疏漏。

更为重要的是,父母离婚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困扰。

面对父母冷战和决裂,他们难免会经历内疚、自责、愤怒、迷茫等负面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就极易滋生恐惧、自闭等心理问题。

同时,离异家庭的孩子也容易对婚姻家庭形成片面、偏激的看法。

他们或许会对感情产生过度恐惧,变得情感冷漠;或者会对婚姻缺乏信心,放弃组建美满家庭的期望。如果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引导,他们的三观很可能会就此偏离正途,步入歧途。

可见,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作为父母,我们要主动关注孩子的生活,在饮食起居等方面给予悉心照料,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更要耐心疏导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科学理性的方式消除他们的恐惧与负面情绪。

同时,也要以身作则,用理性客观的态度来向孩子解释婚姻的真正内涵,鼓励他们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告诉他们,婚姻虽然脆弱,但爱仍然值得期待;生活虽然艰难,但仍有无限希望和美好可追求。

当然,这些并不是高考生假期的全部,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们去做。

高考结束可以做什么

高考已经结束,但对广大考生来说,这场人生重要一役却远未彻底结束。填报志愿这一关键环节,直接关乘着未来学习生活的全新篇章。

填报志愿不仅决定着孩子们能否如愿以偿地进入理想学府,更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发展方向。可以说,合理规划这一步走错了,将会影响孩子们一生的前程。

因此,我们一定要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志愿观念,摒弃侥幸心理和攀比心态,真正理性地去规划人生。

首先,要让孩子们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水平,结合自己的实际成绩,对照历年分数线,合理定位报考目标。

盲目照搬他人的志愿填报序列,或是抱有侥幸心理、把分数线当成“真理”,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

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志愿填报也要因人而异,量身订制。唯有如此,孩子们才能获得最大的入学机会。

其次,也要引导孩子们了解报考院校的真实情况。

不能被往年那些夸大的招生宣传所蒙蔽,要冷静对待自己手头的数据,认清院校的真实实力和优劣势,再作出理性选择。

要明白,一旦错失报考良机,重新承受高考的艰辛很可能会是一个巨大的心理负担。因此,一定要紧抓住手中最后的机会,慎重填报,不做亏待自己的决定。

在结束志愿填报后,我们还有很多时间,而这个时间对于即将步入大学的人而言,可谓弥足珍贵,别具意义。

首先,应该好好陪伴一下父母亲人。作为孩子,你们或许还没有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育之恩的伟大。

那些为你们瞎操心、日夜憔悴的日子,父母是拼尽全力在为你们创造美好未来。

现在,高考结束了,你们应该好好报答父母的付出,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与他们促膝长谈,诉说你们的感激之情。

其次,如果家境允许,不妨规划一场短途游学或打工。

开拓视野,丰富见识,在实践中历练自己,磨炼成熟独立的能力。

这对于你们今后的大学生活也将受益匪浅。作为即将飞入社会的年轻人,必须拥有独挡一面的力量,而非总是被人呵护。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你们要为自己的人生设立新的目标。

高中的主要目标已经完成,那么接下来呢?难道就要荒废在游戏和无所事事中吗?当然不应该!你们要为自己描绘新的理想,寻找属于自己的新征程。

无论是就业创业,还是报考更高学位,都需要你们从现在就制定详细计划,精心谋划。

参考文献

【新京报】——《高考结束带女儿整容,家长不该助推“容貌焦虑” | 新京报快评》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Y3NjEyMA==&mid=2653077179&idx=2&sn=3641d28a73a87b439514b1846cfdc11c&chksm=bd3389cc8a4400dab61147e69565926471701455296ab580532976369b4e0d02d5f8b464e223&scene=27

中国青年报——夜思 | 高考完,我陪爸妈去离婚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