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涵美一
图/来自网络,侵删
我们都知道,两个人恋爱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要见一见对方的家长,也好让这段感情能够更进一步地发展。
对于那些和对象相处了一段时间,和对象感情又比较好的人来说,第一次见家长可谓是隆重而又正式的,因为,ta们早已在心里把对方的家人当成了未来的公婆/岳父母看待,因此,为了给对方父母留有一个好印象,也为了能如愿和相爱之人走到一起,ta们往往会怀着忐忑的心情去准备。
尤其是初次见面所带的礼品,怎么既能体现自己的诚意,又能合乎对方父母的心意,常常是让很多人头疼的“难题”。
以我个人来说,我第一次见先生的父母时,就在该带什么样的礼物上发了愁:买简单了吧,担心他父母觉得上不了台面;可买贵重一点的,因为我那时才毕业两年,又着实没有太多的钱。
先生看到我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安慰了我几句后声称自己全权负责,不让我费心。
也是在去他家的那天,我看到了他买的“礼物”:两箱牛奶和两箱水果。
当时,我觉得有些少,本想再添点儿其他东西,却被先生劝阻:“这多少都是一点心意,我爸妈再不懂事,也不能嫌弃啊!本来嘛,咱们也都不是啥有钱人,没必要太过破费,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人只要到了就好,其他都不是事儿!”
的确。在“见面礼”上,先生的父母如他所说的那样,非但没有表现出一丝嫌弃,反而还很和气地表示“人来了就行”,整个过程,他们对我也是和蔼可亲,没给我任何的压力。
所以,我是觉得,在第一次见家长准备礼物方面,不但要看年轻人当时的经济条件,也要考虑到双方的家庭“背景”,要量力而行。
我们常说:礼物有价,心意无价。
对于接收礼物的人来说,不管这份礼物是否合乎心意,只要送礼之人坦诚、真诚,就不应该对礼物太过挑剔。
仅以“见面礼”的贵重与否,去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不但有些盲目,而且很有可能会毁了一段感情。
同事冉冉(化名),上周末去见了男友的父母。
提起这次见面,冉冉有些不愉快,“本来都是普通人家,但男友母亲的态度总感觉像是我高攀了他家!”
冉冉和男友王林(化名)已经谈了两年的恋爱,两个人的老家是一个市的不同县。
冉冉今年26岁,有一个小一岁的弟弟,她的父母在镇上经营一家服装店,虽然规模谈不上很大,但家里的条件倒也不算差;
至于王林,他比冉冉大一岁,有一个大三岁的哥哥(和父母分开住,有一个七岁的儿子,目前,嫂子二胎四个多月),哥哥自辍学后,便和父亲常年包活儿干,而母亲则是县城一家大超市的理货员。
也正是因为双方都对对方有了一些了解,王林便提出,先让冉冉见一见他的父母,之后,他再见一下冉冉的父母,双方父母都无异议后,他们接下来就要商谈结婚的事情。
想着第一次见家长也是隆重的事情,冉冉难免有一些紧张,自从知道见面日期的那天,她就时不时念叨着怎么样准备才能“万无一失”。
毫不夸张地说,从仪容仪表,到言谈举止,再到买一些什么样的礼品,每天只要有时间,冉冉都会反复问王林这些事情。
只是,对于冉冉的“敏感”,王林觉得没有必要,“哎呀,不就是见个面嘛,就当走个亲戚,正常表现就行了!没有那么麻烦!不至于那么紧张。”
“我毕竟没和你父母生活过,不知道他们的脾气、喜好,不管怎么说,我作为晚辈,都想尽力表现得好一些,可不能唐突。”
看到冉冉如此坦诚,王林想了想,于是给了她一些建议,妆容和谈吐,他不太懂,只表示冉冉和平时一样简单、大方就行,至于礼品,“实际一些,不用太花哨、贵重,能吃能用就行!平时只有我母亲一个人在家,她毕竟不像我们年轻人,没有那么多需求。”
听到王林这样说,冉冉于是买了两箱高钙奶,另外又去了一家水果超市,精心挑选了几样好点儿的水果,拼成了一个果篮。
就这样,两个人带着这些,开开心心去了王林家。
本来冉冉以为男友王林既然全程没有任何不满,那么,对于她的表现,王林的父母自然也不会太过挑剔的,毕竟,作为父母,不都是看到子女好,也会跟着好的吗?
未曾想,事情还是超出了她的预期。
当天见面,是王林的母亲开的门,原本笑意盈盈和冉冉打了招呼的她,在冉冉提着礼品进了屋后,笑容逐渐僵住,她似是玩笑又似是埋怨地说了一句,“现在送礼还有送牛奶的吗?再怎么说,也算是见未来公婆,不说礼品要买得多么贵重,但这见面礼太寒碜了吧!就算过年走亲戚,也得比这好吧?”
听到这些话,冉冉瞬间心凉了半截儿,她呆在原地,礼品提也不是,放下也不是,正当她尴尬地不知该怎么办时,王林一句话“救”了她:“妈,你看你,说的什么话!这不少了,够你吃几天的了!”
说完,王林一边接过冉冉手上的东西,一边拥着她向屋子里走去。
虽说,在这之后,王林变着花样地分散冉冉的“注意力”,但冉冉却再也没有最初想着见面时的那份热情。
当然,或许是觉得是冉冉条件不太好,才会准备了这些礼品,王林的母亲在接下来的谈话中,不是问冉冉父母是做什么的、收益怎么样,就是问冉冉在什么单位上班,每月工资能拿多少钱,以后对工作还有什么样的打算。
在得知冉冉在私企做设计,工资也是时高时低后,王林的母亲更是长叹一口气:“怪不得呢,你那单位毕竟不像小林所在的国企那样,稳定、待遇又好,手头儿紧也是必然的!你可不能自甘堕落,以后可得努力考个好单位!”
这还不是让冉冉难堪的,最让她无语的是,吃饭的时候,王林的母亲从王林的吃喝,到全家人的日常用度,再到对王林嫂嫂的“大手笔”,都一五一十地列举,“虽然小林爸做包工头有点儿累,也不常在家,但好在赚得够多,让我们这一大家人从来都不缺吃喝,我不说以后你嫁过来能过得多富足,但至少,比你在娘家时要强!”
好在王林眼疾手快,时不时说句话、夹点菜打个岔,才没有让场面过于尴尬。
只是,对冉冉来说,这一顿饭可谓是让她如坐针毡。她强颜欢笑,整个过程都在想着尽快结束、尽快逃离。
显而易见,这次见面非但没有让冉冉有继续下去的勇气,反而让她有了果断放弃的决定。
她和王林原本计划的是当天留住一晚,第二天再返程,但最终她编了个理由,吃过饭就声称有事、得走。
王林自然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从他家出来后,他急忙安慰了冉冉,声称母亲只是嘴快,为人并没有城府。
冉冉笑了笑,很是干脆,“我们分手吧!我高攀不起你,你再找一个送得了贵重礼品、家境也配得上你的女孩吧!我可不想以后结了婚,让婆家人觉得我沾了他们的光。”
王林急了,“你发哪门子疯啊?我都说了,我妈只是嘴上不饶人!你别把她说的话放在心里不就行了,只要我是真心待你,你管我妈怎么看你!”
冉冉摇了摇头,斩钉截铁地回复,“不,婚姻从来都不是两个人的事!你还没看出来吗?你妈看不上我,既然如此,咱们就断了吧!婚前和婆婆有什么问题,婚后只会变本加厉的,我不想以后面对难缠的婆媳矛盾!”
眼看着不管自己怎么苦口婆心地规劝,冉冉都不为所动,王林扔下一句“不可理喻”后,径直回了家,把冉冉一个人留在了车站。
就这样,从王林家回来后,冉冉就删除了王林所有的联系方式,虽说王林也打过两个电话,但看到冉冉决意如此,他也不再挽留。
对此,冉冉看得很开,“唉,从一开始他母亲说我带的礼品寒碜后,我就不想再进门了,但碍于当场就走有些不礼貌,我还是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我本以为,他母亲也是嘴快,可事实看来并不是这样,算了吧!还是不合适。这不是靠忍就能解决的事,一开始就看不上你的人,不看怎么做,ta都会看不起你。”
冉冉觉得,第一次见家长,本来就不可能准备的十全十美,对方可以不喜欢自己带的礼品,也可以认为自己带的礼品不上档次,但当面直接埋怨,太让人接受不了,毕竟,不管怎么说,那都是一份心意。
你可以理解不了别人的心意,但多少给予一些尊重,也好过当场让人下不来台。
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婚姻是讲究门当户对,但初次见面,以“见面礼是否贵重”对一个人“区别对待”,这真的太过势利。
因为,比经济条件更好的,还有一个人的家风、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