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诊了一个小伙子,年纪不大,也就三十左右,来了之后就诉苦,说硬不起来,功能差,还伴有胁肋胀疼,焦虑的情况,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都没什么用,光是补肾就补了好久,但是最后的结果,总是不尽人意,于是想着用中医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求多快见效,只要真的有效果就好。

在看诊时发现,这个小伙子舌质红,苔薄白,瘀斑瘀点重,脉象弦细。
综合辨证为肝郁气滞,阳道不通,宗筋失养。
小伙子说自己没什么伤精的行为,所以肾虚的可能性不大,况且自己也是补肾好久,不仅仅没有好,反而加重了病情,那么就说明这个病并不是虚症,而是实症。

通过症状脉象分析是典型的气机郁结之象,气机郁结,阳道不通,即使你的气血再充足,依然也无法过来充分濡养宗筋。
所以这个时候啊,只需要通通阳道便可以迎刃而解,给他拟了一个方子,由橘核、山楂核、荔枝核、生麦芽、生稻芽、牛膝、合欢皮、佛手花、蜈蚣、蜂房组成。

这位患者调理一段时间之后,复诊的时候自我感觉大好,久违的晨起越来越多,为什么要这么调理呢?
其实本质还是认清了其病机,虽然症状大都相似,但是症结不同,治疗的方向也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