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危机应对

蔻蔻米菲 2025-01-26 10:00:38

巴菲特11岁开始参与股市,20世纪50年代正式踏入股坛,这中间经历了美国总统被刺杀、冷战、恶性通胀、石油危机、互联网泡沫破灭与多次金融危机下的市场闪崩,而他一步步走到了世界财富之巅。是“卵巢彩票”,还是“跳着踢踏舞去上班”般的热爱,造就价值的成长?在以下案例中,我们将看到一些“股市长赢之道”。

PART 01 肯尼迪遇刺

1963年11月22日(星期五),时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达拉斯遭到暗杀。当听见有人说这一事件时,巴菲特正在办公楼下的自助餐厅和熟人吃午饭。

巴菲特返回办公室,此时纽约股票交易所一片恐慌:股票跳水,并伴随交易量猛增;指数半小时内下跌约3%。随后,交易所休市,这是自大萧条以来第一次在交易时间内紧急休市。不久,美联储发表声明,全球其他央行将合作打击针对美元的投机行为。

这次事件震惊全美,学校停课,企业关门。那个周末,全美人民一起收看电视报道,巴菲特也显得异常严肃。历史上第一次,美国总统暗杀事件通过电视在全球播出。可能是巴菲特还没来及筹划,也可能是巴菲特一贯的价值信仰,总之根据记录,巴菲特并未在此期间进行什么操作。反而,在能找到的《致合伙人的信》中(巴菲特亲笔信在1971年之前叫《致合伙人的信》,之后才是《致股东的信》,因为之前的投资主体是与很多个人组建的合伙公司,而之后则是以上市公司年报的形式正式表述),巴菲特强调自己不会去预测市场涨跌:

衡量我们短期的投资表现意义不大,尤其是我们这种投资组合,其中包含大量已取得公司控制权的股票,而长期我们有信心跑赢市场。

我并不试图去猜测未来市场到底是上升还是下降。我们认为我们的三种投资策略在长期都会产生令人满意的利润,所不同的只是在短期它们的表现会随着大盘的表现而有所不同。

从1963年的走势图中,我们可以窥见这次“深V”反转(见图1)。经历了美国总统被刺杀的大恐慌事件,美股的反转竟然只用了一天。再来看2022年7月8日(星期五)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案,当日日经225指数短线跳水,而后磨了几天底,随后就跳空高开了。好的投资穿越时光,巴菲特的选股方式也逐渐从格雷厄姆的“捡烟蒂”转为“买成长、买未来”。

1963年标普500指数的走势

PART 02 失去的10年

我们都知道日本有“失去二十年”“迷失三十年”这样的说法,其实美股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也进入了“暗黑十年”。历史上总有一些垃圾时间,此时的美国正面临低增长、高失业、高通胀,导致美股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灰暗的十年。

1979年年底,股市交易已经像挤眼药水般困难。标普500指数近十年萎靡不振,仿佛一辆破旧的汽车,冒着黑烟艰难地颠簸前行,又跌回多年前的水平。福特总统之后,卡特上台。三哩岛核事故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震惊全美。与此同时,通胀率攀升至两位数,加油站前排起了长队。

《商业周刊》宣称这是“股市之死”,仿佛再也没有人会购买股票。极度悲观的情绪笼罩整个美国。投资者疯狂囤积黄金、钻石、铂金、艺术品、房产、家畜和石油,当时流行的口号是“现金是垃圾”。在这个悲观的市场环境中,巴菲特的观点却截然不同。他在《福布斯》上发表文章,称这是投资者购买股票的最佳时机。

未来的事永远没有人知道,但是当大家都看好股市的时候你再入市,就不得不出高价了。那些着眼于长远的投资者要一直学习如何与不确定性周旋。

1979年,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纳斯达克敲钟了,据统计,当年公司股价涨幅达102%,为历史上股价涨幅最大的一年。这家公司曾是衰落的纺织厂,被巴菲特收购以后,一步步打造成如今的金融集团,这个过程看似是麻雀一飞冲天,实际上巴菲特与日薄西山的纺织业搏斗了20年才放弃,巴菲特曾评价:“我的很多钱被套在这个‘烟蒂’里了。如果我从来都没听说过伯克希尔-哈撒韦,可能我会更好。”

PART 03 “9·11”事件

9月11日9点多,巴菲特接到了《华尔街日报》记者的电话。记者说:“哦,天哪,沃伦,快看电视。”巴菲特打开新闻频道,看到了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北楼被一架飞机撞击,紧接着另一架飞机撞向南楼,爆炸后升起一团蘑菇云火焰。新闻频道开始重复播放这些镜头时,他们都静静地看着。

几分钟后,美国航空77号班机撞向五角大楼。巴菲特根据收到的信息,对自己的工作做出安排。他联系了通用再保险公司,说如果机场开放,航班恢复正常,他就计划飞到位于康涅狄格州的通用再保险公司,与几位经理商讨如何应对这次重大事件。这是因为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有许多保险公司,而巴菲特之所以喜欢收购保险公司,是因为想利用保险公司账面的浮存金做交易。

世界贸易中心两座大楼相继坍塌。纽约股票交易所关闭,曼哈顿区的市民冒着烟雾撤离。

巴菲特和美国财政部前部长罗伯特·鲁宾,以及刚从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职位退休的杰克·韦尔奇共同参加《60分钟时事杂志》节目。在节目中,巴菲特说他不会抛售股票——如果股票持续下跌,他会考虑买进,并解释说他相信经济会克服恐怖袭击带来的波澜。

第二天,标普500指数大跌5%。股市重新开市后,美联储开始干预,下调利率50个基点。一周后,指数还是跌超11%。随后美联储将利率调到历史最低水平,确保银行体系具有流动资金。在一系列组合拳下,一个月后美股企稳。

这一年,标普500指数经历了显著波动,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也跟着受挫。但值得一提的是,巴菲特依旧没有投资互联网企业。尽管他和比尔·盖茨是朋友,并且很清晰地看到了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改变和提升,但他认为自己无法判断谁会是最后的赢家。2000年开始,互联网泡沫开始破灭,伴随着“9·11”事件、安然造假案等,美股似乎再次陷入灰暗时刻。

PART 04 次贷危机

2002年开始,美股经历了估值修复。在涨声一片中,次贷危机来临。2008年全年,全球主要市场遭受重创。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净资产当年损失了9.6%,同期标普500指数则下跌了37.0%。尽管股价有所下跌,但巴菲特还是跑赢了投资大环境,一举成为世界首富。

在市场恐慌中,商业萎缩,萎缩之下又带来更大的恐慌。但巴菲特认为在20世纪,美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多次经济衰退,生活水准依然提高了7倍。尽管前进之路不平坦,但美国经济体系一直运转良好,未来依然充满希望。

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巴菲特在放弃投资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后,选择投资高盛。这是他在次贷危机以来首次对金融业进行大规模投资,他认为在美联储的干预下,高盛拥有良好的资金基础。这次投资包括50亿美元的永久优先股和行权期为5年的认股权证,认股权证允许巴菲特以115美元/股的价格购买50亿美元的高盛普通股。高盛可以随时以10%的溢价回购这50亿美元的优先股,而高盛普通股的年平均分红回报率仅为1%。

2011年3月,高盛宣布以56.5亿美元赎回伯克希尔-哈撒韦持有的优先股。这笔资金包括最初的50亿美元投资、10%的优先股利息和第一季度的分红。巴菲特通过这笔投资共获约12.7亿美元的利息,加上24.3亿美元的期权收入和5亿美元的提前赎回费用,总回报接近翻倍。

看了这些,不知道你对市场波动有所领悟了吗?以上案例,摘编自《股市长赢之道》,更多巴菲特的智慧,请移步这本书解锁。

时贞易 著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

0 阅读:1

蔻蔻米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