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将14岁女儿杂乱房间发到同学群:抱歉,“知耻后勇”不适用于孩子

嗨猪的家庭 2024-05-15 13:48:04

有时候也想不明白,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千千万,有的父母为什么偏偏要选择最伤人的那一种呢?

前几天一对14岁双胞胎女儿,因为房间实在太乱上了热搜。

乱到什么程度呢?

进去根本无处下脚,当妈的只是看一眼就觉得血压升高。

父亲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两个孩子说什么都不改。

想不出别的办法,父亲直接拍了个视频,发到了孩子的同学群里面。

目的也很简单,想让孩子找到自尊心、羞耻心,然后好好收拾屋子。

用吃瓜群众的话说,羞耻心应该找到了,自尊心也碎一地了。

我也觉得,孩子的房间的确很乱,但这并不是父亲向同学公开的理由。

想象一下,当同学们看到平常干净清爽的同学,家里如此杂乱,会不会嘲笑她们是邋遢大王,又会不会经常以此来调侃她们。

最怕他们说出最伤人的一句:“你这么邋遢,连你爸都看不下去了。”

如果是这样,那孩子要如何自处呢?

这种让孩子丢脸,试图让孩子知耻而后勇的方式,真的能起作用吗?

让孩子丢脸不是教育

堂哥初中时他爸当着全班同学扇了他一耳光,从此之后他就再也不去学校了。

本来成绩不错,但是他初中没毕业,混到40多,到现在还天天在家打游戏、啃老。

当众让孩子在同学面前出丑,这太丢人了。

初中时可能有喜欢的女生了,就算是没有,当着全班的面这样做,孩子以后还怎么跟同学相处呢?只怕时时刻刻觉得自己矮人一头。

曾在书中看过这样的一个叛逆男孩。

作为一个初中生,他上课给老师捣乱、下课打架,把学校的校规都犯了个遍,成了学校有名的问题男孩。

不管是老师们苦口婆心地劝导,还是当着全校的面点名批评,他都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吊儿郎当,然后继续犯错。

可直到心理医生介入,所有人才明白,叛逆男孩的养成竟然只是一次公开的批评。

原来,男孩曾经出于义气和其他班同学起了冲突,老师得知后没了解事情经过,觉得是他在挑事,直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骂了他一通。

男孩对心理医生说:“当时感觉每个同学的目光都变成了一把刀子,在自己身上割来割去。”

少年人的倔强,就是明明已经丢了面子,还要假装不在意。

于是他开始对老师的批评不为所动,来掩饰自己害怕同学嘲笑的心虚,可装着装着,他就放弃了自尊,开始破罐子破摔。

毕竟,反正都已经这样了,还能坏到哪去呢?

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很多时候希望孩子先知道羞耻,再勇于改过,可问题是,羞耻这道坎真的很难迈过去。

成年人面对社死或者别人的调侃时,都会感到尴尬,何况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小时候过年哪个场景让你记忆深刻。

意外的是,高赞回答不是什么温馨时刻,而是自己被众人嘲笑,揭短调侃。

女孩说,自己因为多吃了一碗饭,本来有点紧的衣服一下子崩开,这个尴尬的意外也从此成为了她的噩梦。

逢年过节,家人总是把这当作笑料反复提及,根本没有人在意那个在角落难过得掉眼泪的她。

因为妈妈只会无所谓地告诉她:“谁叫你不长脑子,净长肚子的。”

渐渐地,亲戚间所有的孩子也都知道了这件事,每次见面的时候,都会意有所指地来一句“今天少吃点饭吧”、“衣服宽松吗”。

当自己的脸面一次次被踩进泥里之后,她变得格外在意身材,哪怕今天的她已经独立工作,不再是那个没有话语权的小孩,也仍然不敢放松。

偶尔多吃一口饭,都会让她自责不已,甚至选择催吐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而这种不健康的方式,也让她严重脱发、月经失调,备受困扰。

你看,让孩子当众出丑,根本不是一种教育,而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因为面子,从来不是对付孩子的工具,而是可以让孩子成长的动力。

就像那个女儿房间杂乱的父亲,想利用孩子的羞耻心,不妨用更委婉的方式。

周末邀请同学来家里做客,两个孩子又怎么能让同学看自己的笑话,一定会自愿且主动地收拾房间。

然后老父亲拍个照片,晒在群里,再配上几句彩虹屁,平时在家里多鼓励,孩子也更容易保持下去。

同样是利用孩子的羞耻心,只不过区别在于,一个想让孩子丢脸,一个想让孩子长脸。

不要打破孩子世界的规则

有人说,青春期的孩子比成年人更要面子。

深以为然。

只因为孩子的世界实在太小了,只有那几件事,只有那一群人。

一位妈妈发视频说,女儿明天要去春游,给她买了一桌子的零食。

看起来明显已经超过了一个孩子的分量,可她依然为女儿准备了这么多,不仅仅是担心女儿不够,更是因为她想要弥补那个曾经的自己。

小时候,她为了能带一包锅巴去春游,足足求了妈妈两天,用尽了各种小孩子能想到的办法,都没能如愿。

于是最后,她只带着一个馒头和一包榨菜,完成了自己的春游。

看着别的小朋友聚在一起吃零食,分享自己的快乐,她只能格格不入地默默坐在一旁。

因为那种难堪实在太深刻,所以长大后会报复性地给自己买很多零食,甚至把这种亏欠的爱投射在女儿的身上。

有人可能觉得,不就是一包锅巴吗,没有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聊天啊。

可孩子的世界不是那样的。

特立独行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不是特别的奖赏,而是独属于自己的惩罚。

因此无法融入,也就变得孤独。

想起纪录片《零零后》中有这样一幕。

周末时萌萌从姥姥家回来,准备去同学家一起玩。

当爸爸发话要先检查作业,萌萌才想起自己把书包忘在姥姥家了。

这下爸爸也来火了,教训萌萌只顾着玩,连自己的书包都不想着拿,还指望着姥姥送。

于是直接下令:

“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解决,你自己想办法吧!书包拿不回来,待会儿同学家也不要去,我给同学妈妈打电话,我们不去了。”

萌萌则据理力争:“为什么什么事情都得听爸爸的。”

父女俩争执不下,萌萌急得掉眼泪。

让她着急难过的不仅仅是爸爸的怒吼,更是担心自己会和同学失约。

很多人觉得,这至于吗?

只想说,可太至于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孩子对于约定总是比大人更加认真。

在他们眼中,承诺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更是自己和朋友之间重要的链接,他们不愿意做那个失信的人,更不愿意让对方得知自己受到了惩罚。

伊能静曾经在节目上聊起一位朋友家的孩子。

她说,孩子如果做错什么事让朋友不高兴,朋友就会直接扣零用钱。

后来孩子偷偷向伊能静吐槽:爸爸这样做真的对我特别不好。

伊能静一开始以为只是小孩子没钱买零食之类的,后来才知道,零用钱的作用不止于此。

零用钱对孩子来说也代表着社会交际,无关多少,而是要有。毕竟放学了总有想要和同学买瓶水,或者出去玩吃包薯片的时候。

于是一旦被扣零花钱,孩子就无形中失去了和朋友一起出门的机会。

最令他们难以接受的,其实并不是无法社交,而是所有朋友都会知道,“你犯错了、被惩罚了”。

这下面子、里子都没了,自己也不好意思再和伙伴一起出门。

对父母来说,这只是一种处罚方式,对孩子来说,却是丢脸的事。

要知道,“面子”是孩子世界中的社交货币,如果为了惩罚而让孩子没面子,就等于切断了孩子和外界交流的机会。

这时候,千万不要用“谁会注意你啊”这种成人思维要求孩子不在意,因为孩子世界的运转规则与我们截然不同。

孩子只会觉得父母站着说话不腰疼罢了,然后关上心门,再也不愿意多说一句话。

给孩子撑腰,他才能抬头

父母可能确实无法理解孩子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试着顺应他们的规则。

看过一个视频,姐姐送弟弟上学,快走到学校门口,弟弟才想起来自己忘记带语文书,急得小脸都皱到了一起。

姐姐安慰他没事,让他赶紧去上学,不然就迟到了。

可弟弟还是在门口磨磨蹭蹭,不敢进校门,姐姐一问才知道,他害怕被老师骂,在同学面前丢脸。

已经工作的姐姐一再强调“这都是小事”,可弟弟仍然一步三回头,不敢去学校。

看到弟弟如此害怕,姐姐也没有再强硬地要求他立刻进校门,而是告诉他:

“你先进去,我现在回家取,然后给你送过来。”

听到姐姐这句话,弟弟一下子放了心,眼睛里也重新迸发了光彩,蹦蹦跳跳地走进了校门。

等到放学回家,姐姐问他“没事吧”,弟弟一脸轻松,“没事,有人没带老师也没罚他,我白害怕了。”

姐姐没有责怪弟弟让自己白跑了一趟,而是感慨,如果小时候也有这样让自己心安的人就好了。

弟弟的确幸运,在那一瞬间姐姐接住了他的情绪,成为了他的后盾。

正因为我们曾经也是那个忘戴红领巾,就会很害怕的孩子,才更应该知道:

大人眼中那些不值一提的小事,很有可能就是孩子眼中天大的大事。

学校要举办成人礼仪式,可前一天晚上妈妈在熨烫的时候,不小心把女儿的礼服烫破了一个洞。

这下可给妈妈急坏了,天已经黑了,服装店也都该下班了,上哪能找合适的衣服去。

这种时候,可能有些父母会告诉孩子:“这么晚了,我上哪给你找去,将就着穿吧。”

可这位妈妈没有,她和丈夫、女儿一起急急忙忙去各个服装店找衣服,恨不得把整个城市都翻过来了,也没找到合适的。

这时妈妈的好朋友提议婚纱店租礼服,又介绍了婚庆公司的工作人员。

妈妈带着女儿立刻行动,好不容易试上了礼服,并且第二天漂漂亮亮地出现在成人礼上。

作为母亲,她从未有一刻感到不耐烦,或者因此产生抱怨,而是只想用尽全力让女儿的成人礼不留遗憾。

我敢肯定,那个在成人礼上绽放光彩的女儿,也永远会记得父母带她满城找礼服的那个晚上。

因为她人生第一次华丽的礼服,已经见证了父母浓浓的爱。

这份底气,会成为她一生宝贵的力量,永远也不会消散。

我一直觉得,养育孩子不仅仅是让他吃饱穿暖,更需要重视的是心灵抚养。

所以,在孩子只拥有一个小小世界的时候,一定要重视他们的正向需要,为他们“撑腰”。

孩子天生就能感知父母的付出,所以,当你愿意为他撑腰,他一定会用最好的面貌来展现自己,也回馈给你。

至于隐形的好处就更多了,亲子关系不仅会更加紧密,孩子也会更加自信,无惧困难。

因为他们知道,无论前路如何,身后总有父母。

点个“赞”,让我们一起顺应孩子世界的规则,陪他们慢慢探索成长的秘诀吧!

0 阅读:4

嗨猪的家庭

简介:本号主要以分享亲子教育、育儿、家庭关系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