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剧毒,无解药,这种东西不能吃,加热120℃也没用,已有人死亡

小菲有点烦 2025-03-26 13:09:30

在三月中旬,网络上出现了食用癞蛤蟆死亡的消息,很多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癞蛤蟆也被称为蟾蜍,在民间的偏方里面也有癞蛤蟆身影,不仅可以以毒攻毒,甚至还有壮阳功效,只是这些缺乏一定科学依据。

可是一些百姓还是不断尝试,在报道里面广州男子服用之后抢救无效死亡,癞蛤蟆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毒素,在中药里面又起到怎样作用?

男子吃癞蛤蟆身亡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有着“五毒”这样的说法,其实就是五种含有毒素的动物,其中就包含了毒蛇,蜈蚣和蝎子以及蟾蜍和壁虎,这样的五种动物组成了五毒,在中国传统端午节,这些动物的纹样也是会出现在家里。

五毒在传统文化里面也有着驱邪祛病这样的说法,其中蟾蜍也就是人们口中的癞蛤蟆,在一些地区是非常受欢迎的,也有着招财这样的寓意,蟾蜍在现在也是非常宝贵的动物,还有着“三有”保护动物这样的称号,其中也是因为蟾蜍和重要生态和科学以及社会有着一定关系。

不过这种动物在农村地区是非常常见的,因为一些民间偏方,蟾蜍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不过要知道蟾蜍作为五毒,身上也是具有一定毒素,人一旦食用也会产生健康影响,3月22日,光明网就曾发表相关文章。

文章当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名来自广东的男子,在家里面食用了蟾蜍,出现中毒情况,就算是第一时间被送去医院,可是这位男子还是没有被抢救回来,一时之间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对于食用蟾蜍,不少网友表示是不是没有“煮熟”,其实蟾蜍身上含有大量的毒素,因为特殊的身体结构,蟾蜍除了腺体内有毒素,就连皮肤上也是有毒的,仅仅需要0.1克人就会面对死亡威胁,就算是120摄氏度高温也是难以杀灭毒素,四小时之后再次的检查,还是存在一定毒素。

蟾蜍在中医领域也是重要的中药材料,不少的部位在处理之后,也是可以入药的,不过一些听从民间偏方的老百姓在处理上却是非常危险。

蟾蜍毒素

蟾蜍作为一种有毒动物,在中药上有着一定的重要作用,一些老百姓在处理的过程里面会进行“烹调”,就算是高温也是难以将蟾蜍身上的毒素清除,“泡酒”更是非常危险的,蟾蜍的身上甚至内脏里面都含有毒素,在浸泡过程中,一些有害物质也是会跑到酒水里面。

随着夏天的到来,蟾蜍也开始“泛滥”,在这个时候,一些危险也悄然而至,老百姓想要用蟾蜍入药的时候还是要走正规渠道,因为中医里面的蟾蜍是经过了精心的炮制,才行程可以入药的物质,如果不小心的中毒了。

毒素也有着一定潜伏期,刚开始的时候心脏和神经系统以及消化系统是最先反应过来的,人类在误食会出现呕吐恶心症状,心脏也会出现心率不齐,严重的情况也会导致心衰,就算是简单的触碰表面,皮肤上会出现一些红疹。

毒液不小心接触到眼睛,眼睛也会出现失明情况,在刚出现中毒情况之后,第一时间要赶往医院,可是现在对于这样的毒素并没有很有效的治疗,也就是说“没有解药”,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生只能先采取催吐情况。

不管是身体出现任何状况第一时间还是要及时就医,对于蟾蜍这样的野生动物还是不要随意食用,生命安全第一位,不过在这个特殊的季节,蟾蜍到来的危害也是一部分,在吃鱼的时候也要注意。

吃鱼也是要小心

春天万物复苏,很多的动物也开始进行繁殖,其中鱼类也开始变多,一些年轻人会选择春游钓鱼,发现一些不了解的鱼类也是不要进行食用,不过在新鲜的鱼类市场里面,溪石斑鱼深受欢迎,其中最重要的是这种鱼类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

不过这种鱼类含有一定“毒素”,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在南方的鱼类市场上是非常常见的,并且长相也有着特点,身上呈现出黑色条纹,为何会发现这种鱼类有毒素,是因为,不少人在食用的过程里面出现中毒情况。

原本营养丰富的鱼类也变成了“毒鱼”,这其实和溪石斑鱼的生长特性有着一定关系,每年到了夏天的6到8月份,溪石斑鱼来到繁殖期,成群结队出现在水流当中,在生产的过程里面是有着一定毒素的,尤其是生产下来的“鱼子”。

所以在这个时候,溪石斑鱼是存在一定的毒素,最好不要进行食用,就算是食用在烹饪过程里面,进行高温加工,对于毒素也是不能减少,相反高温对于毒素还有着一定“扩散”作用,在社会上也是出现了不少的中毒情况。

渐渐地这种鱼类就和“河豚”有着异曲同工,环境的影响也会让溪石斑鱼产生“毒素”,有时候吃鱼还会搭配一些酒水,这时候喝酒也是会造成毒素蔓延情况,不过在中毒之后,第一时间是要到医院,进行相关治疗。

不管是怎样的鱼类,在挑选过程里面是需要进行正规的选择,要到一些大商场,这样食品安全也是能够得到保障的,饮食安全非常重要,鱼类作为一种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在餐桌上也是非常受欢迎。

看完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你是否也曾听说过“以毒攻毒”的偏方?蟾蜍入药、溪石斑鱼“藏毒”,民间传言与科学真相之间究竟如何权衡?你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盲目尝试偏方的人?或是了解过其他“暗藏风险”的食物?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闻或观点,一起探讨如何辨别谣言、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生命无小事,你的经验或许能拯救更多人。

主要信源

钱江晚报2024年7月17日——一碗当季美味下肚,妈妈和女儿纷纷中毒!眼下是毒性最强时节

男子吃癞蛤蟆身亡!当地紧急发布预警——光明网2025-03-22

不要吃!含剧毒!无解药!已有人吃后身亡,疾控紧急提醒——2025-03-22 22:37·荆门晚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