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说令狐冲之前,我想先从李白谈起。《长安三万里》的爆火,让我们从小学习的诗人李白变得鲜活起来。
上学时,我一直以为他是潇洒不羁、不慕权贵的代表,他的“贵妃研磨、力士脱靴”,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屡次出现在作文中,作为蔑视权贵的代名词;没想到历史上的李白却是这样一个穷极一生追求入世、追求做官、追求大显自己政治才能而不得的人。
一时之间,明白了他的“与尔同消万古愁”愁的是什么,明白了他的“轻舟已过万重山”过的又是什么。结合他的人生经历来看,这些死的、印在书本上的诗文,穿越了几百年的时间,也变得具体、容易共情起来。
打破了滤镜的李白,变得不再“仙”,不再高高在上。但是我却觉得,这样真实的李白更加值得我们喜爱。
他是一个天生的梦想家。他天赋异禀、志向远大、永不服输、一生少年。
他是一个矛盾体。明明有着超高的文学天赋,却把人生大部分的光阴都用在追求当谋士的梦想上;他为了让人提携放下身段,去干谒一些谋士,写一些“肉麻”的诗,但是又不能完全放下文人的傲气和风骨;在官场里,他学着去世故、去钻营,但是又压抑不住自己的本性,骨子里的傲岸始终发着光。
他是一个中二少年。写诗动不动就“与天道共尽”,让昆仑颠倒、让江河倒流、让宇宙叹息;在拜谒李邕而没得到赏识后,也会写下“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后扬长而去;在得到皇上的赏识后,荣华富贵扑面而来,却发现自己只是被养的“宠物”,他的到来就是为了歌功颂德、赞美大唐盛世的,他又毅然辞职。
看他的诗,会觉得他一生都潇洒不羁、诗酒年华,会觉得郁郁不得志、壮志未酬跟他不沾边吧?
看了他的经历才知道,原来是他的干净的少年气和强大的生命力,总能在经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后,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和勇气找回来;总能不断地除去生命中的沧桑苦难,纵使“世人皆欲杀之”,他也能转身而出又是一个潇洒执剑、身形飘逸的少年。
李白,用一生去追求入世、建功立业而不得,但是却留给我们一个惊艳中华文坛的李白。
02
令狐冲与李白不同,他没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是一个追求出世的人;但是他们同样桀骜不驯、放荡不羁、嗜酒如命、剑法高超,令狐冲骨子里的少年感、生命力和李白一样,熠熠生辉。
他从小成长于“体制内”,只要他老老实实、按部就班按照岳不群规划的道路走,就能接手华山,就能得到在那个江湖里一般人努力想得到的东西。但是,也是骨子里对自由的向往和自身朴素的是非善恶观,让他不得不冲出了牢笼,走向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他是一个矛盾体,也是一个中二少年。他穷极一生追求自由潇洒,却又放不下心里的道德准则;他有着自己的偏执和坚守,他不愿违背本心,在多次选择中,他身体里的傲骨都促使他选择了“站着死”而不是“跪着生”,所以他宁愿死也不入少林治伤,对日月教副教主和五岳盟主的权力地位不为所动等等。
回想《笑傲江湖》,总觉得令狐冲的一生是开挂的一生,丝毫也联想不到他从出场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满过血”,也经常被人误会、背黑锅、在江湖里也有许多正派人士人人得而诛之。但是他满不在乎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们都信了,再大的困难在他那里都不算什么。
他和李白一样,生命力顽强而旺盛,少年感十足,清爽而不油腻,不管面对再大的困境,一顿酒喝完,那个对生命充满信心的他们就又回来了。
03
少年,是经常与幼稚、冲动、不稳重、热血这些词联系在一起的。
李白被人诟病政治上幼稚,不会站队,没有情商,太过高傲和尖锐;令狐冲被人说成一把好牌打得稀烂,看不清武林政治局势,思想幼稚,不会选择。
他们的选择,在现代社会一定是行不通且被人看不起的。
但是,正是他们这种人身上的少年感、这种幼稚、这种执拗,这种热血使他们发着光,也让他们成为他们。
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的主流声音是鼓励人们摆脱幼稚、走向成熟世故的。
所以我们看到在还没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圈子里,也开始倡导找关系、把权利;所以,我们评价那些懂得攀附的人是聪明人,是会做事的人;所以,我们告诉后来人,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多的是“灰色地带”,没必要有一些有的没的所谓的“坚守”;所以,当我们看到职场中据理力争、直言直语的人,认为这人是傻子。
那么试想一下,当所有人都不再幼稚,开始琢磨世故、学着钻营;都开始去琢磨我的酒杯必须比对方酒杯杯口低一些;都想着怎么能够少干活、多挣钱、不担责的时候,毫无疑问是大家都变聪明的时候,可是,这个社会还会好吗?
我们是否需要像李白、像令狐冲这样的人来提醒我们,什么是真,什么是对,什么是人生中所不能触碰的底线?大家小时候不会有谁没做过英雄梦吧?怎么到我们该当英雄的时候,该圆这个英雄梦的时候,该对不公平的事情仗义执言的时候,却又告诉自己,这不成熟、这多幼稚!等回过头想来,又何曾对得起小时候那拥有清澈双眼的自己?
不要把李白与没点担当和节操的令狐冲放一起
胆小自私[无奈吐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