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死亡率又创新高?
据南方都市报的消息,我国2024年的人口死亡率为7.76%,虽然比2023年的死亡率下降0.11%,但是,老年人的死亡人数却越来越多,甚至有专家说:“80后的死亡率突破5.2%,未来将迎人口死亡高峰!”
这些推断是不是危言耸听?为何中国的人口死亡率居高不下呢?
三大因素截止到2024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的22%,预计到2030年,该年龄段的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4亿,占比超过30%。
届时,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这也代表着死亡人数将出现新高。
所以,探究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的原因,其实就是为何会出现中国老龄化的问题。
第一个原因,出生率降低。
202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是6.39%,较往年仍是连续下降。虽然在2024年因为是龙年,出现了短暂的人口增长,却也仅仅是回到了2022年的出生率,为6.77%。
因为目前的年轻人,在往常生育的年龄里选择不生孩子,甚至不结婚。
一是因为生活压力大。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有“成家立业”一说,但在当今社会上,普通人要想找到一份稳定且收入满意的工作,简直比登天还难,尤其是高薪工作,往往要付出超负荷的体力,比如加班、内卷。
据“中国青年报”的数据,2024年全国城镇失业率高达5.1%。
但实际情况可能更糟,像2024年的大学生就业率仅为55.5%,中年失业的人,纷纷投身到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这类流动率大的工作岗位,工作待遇也大打折扣。
找不到好工作,但生活成本却越来越高,随着近些年来物价上涨,无论是日常用品,还是房子、车子,都居高不下,而且,这些物品还都是结婚的必需品。
更严峻的是,育儿成本也越来越大。
上个世纪养个孩子,有吃有喝有衣服穿,但如今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做好准备迎接未来的就业环境,已经“从娃娃抓起”,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花销自然越来越多。
所以,很多年轻人在无法保障自身生活条件的情况下,纷纷选择不结婚、不生孩子。
二是因为生活观念的转变。
从前是“养儿防老”,普遍为了来老有所依而生个孩子,但如今年轻人也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又哪来更多的金钱和精力照顾老人,而且,近些年来,不少不孝顺父母的儿女们,最后亲人对薄公堂。
这一个个案例,深深扎进了现代年轻人的心中,担心老了不仅钱没有、人也没有,不如只顾自己,然后攒钱养老。
而且,一些年轻人也抱着“人生苦短、及时享乐”的人生态度,选择不婚不育。
总之,出生率走低,将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而出生人数少、每年死亡人数即便没有变化,也将增大死亡率。
而第二个增大死亡率的原因,则是老年人数多。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而在此之前,我国的生育政策是“能生多生”,所以,很多00后的父辈们基本上是多孩家庭。
这也导致,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口很多,变成如今的老人,也将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第三个原因,则是存活率的提升。
根据卫健委的数据,2023年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8.6岁。
究其原因是医疗水平的发展,从前看不好的顽疾,已然能治愈,而且随着医保惠及千家万户,人们治病有了保障,能治尽治。
当然,也不可忽略老年人患病难治愈的问题,特别是骨折后生存率较低。
这三个原因,都在逐渐加大我国老龄化程度,即便是寿终正寝,也将在未来的某一段时期,迎来死亡的高峰期。
这个现象,对于社会而言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要知道,目前无论是医保或者是养老制度,都因为老龄化而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也就是说,我国老龄化一步步加大,社会福利制度将承受着巨大的资金问题。
而且,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之初实施的“一孩”政策,将会大批量的出现一对夫妻赡养4个老人的艰难困境。
所以,为了避免由老龄化困境而带来的其他社会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目前,我国已经着重提高生育率,提出了各种“催生”政策,像放宽独生子女政策,允许“二孩”,改善就业环境等等。
不过,目前来看,效果甚微,除非从根本上解决现代青年们的恐婚恐育问题,否则难以撼动老龄化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