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浪财经新闻报道称,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金融学教授黄明在一场论坛上面表示,中国企业在多年前不太重视技术创新,也很少有国际一流的技术企业。拿联想和房地产企业举例,虽然联想通过房地产业务吸引眼球,也因此获得了许多在金融、政策上面的扶持,但是在自主技术上面却没有太多像样的创新研发。
黄明教授还着重进行了强调,我并不是批评他们(联想),他们的日子过得还不错,也培养了一批水平较强并且能赚钱的投资者以及房地产开发商。
发展分歧联想的贸工技路线和技工贸路线,一直是被许多人探讨的问题。柳传志推崇贸工技发展路线,联想吞并了IBM的电脑生产线,并且依靠制造生产线将联想的电脑业务发展到了国内出货量第一的成绩。
联想依靠个人电脑业务,获得了极高的利润,并且国家也给予联想一定的资金技术补助,帮助联想继续进行业务扩张。

柳传志认为,联想的优势是供应链整合,下一步的发展应该是依靠这个优势继续扩大,在保证高收入的前提下,开发其他产业,最终将联想打造成一个庞大的综合性集团,这也是联想入局房地产项目的主要原因。
而同为企业领导人的倪光南持反对态度,倪光南是工程院出身的技术工程师,曾经主导过汉卡项目。他更看重自主技术,并且也认为一个科技企业,应该掌握自主技术。只有依靠自主技术的发展,才能在未来的竞争当中立足,不会被其他企业轻松反超。

联想已经掌握了市场主动权,也有着源源不断的商业订单,这时候需要提前为自主技术的发展储备力量,而不是把大量资金投入到其他不相干的业务上面,比如房地产。
这两种路线都是基于企业情况、时代发展所衍生的不同意见,没有对错之分。
联想在90年代通过代理IBM电脑,逐步积累了资源,并且保证了公司的正常运转。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缺乏产业技术、缺乏产业经验、缺乏管理经验,市场需求极其分散,经济贸易的现金流合作是支撑企业发展的核心支点。

联想在这个期间选择发展对外贸易,这也是最正确的路线,也是唯一的发展路线。毕竟技术研发需要钱,对外贸易是最快可以获取利益的方式。
倪光南院士主张的技工贸,则是从长远角度考虑,依托自主技术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技术研发的高风险性和长周期性成为了“埋雷”因素,这与联想的短期盈利目标产生了两极化的冲突,最终导致了倪光南院士被联想集团扫地出门。

倪光南走后,联想的电脑业务发展势头依然迅猛,常年霸榜国内的个人电脑出货量第一名的成绩。但是在多年后,其他品牌纷纷开始打技术价格战,联想的PC业务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便开始通过出售研究院大厦等房地产项目保持高利润的输入。
联想多元化的业务,虽然缓解了在财务上面的压力,但是稀释了在技术上面的投入资源。
联想的优势还是在于供应链整合,在国产技术爆发之后,联想也推出了开天系列电脑。该系列的电脑全部配备国产CPU和国产操作系统,联想负责整机组装制造和销售一体化服务。
后期颓势根据2024年的技术专利报告显示,联想集团的全球专利数量大约是3万件,但是其中高价值的技术专利占比不足10%。虽然联想已经在PC业务、云计算业务、服务器业务等多方面进行布局发展,而且还与国内的许多技术部门合作,推出纯国产的电脑产品,但是其自家的技术领域更多的是基于开源架构进行的二次开发,在底层技术上面技术储备不足。

倪光南院士曾经提议,在上海建设联想的芯片设计公司。但是联想管理层以当时的市场环境不佳,将倪光南院士的提议定义为不切实际的方案,驳回了他建设芯片公司的要求。
如果当初联想集团听从倪光南院士的意见,将芯片设计公司提上日程,并且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为自主技术产品持续储备团队力量,那么联想便可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得较为明显的技术竞争力。

与联想相对的就是华为,任正非的危机意识让华为公司持续走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不但在通讯领域有了技术底蕴,而且在消费产品领域也具有非比寻常的产品竞争力。并且提前对底层技术布局,将问题进行前置化处理,以此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隐患。
倪光南曾经在多个峰会论坛上面提及华为,高度认可华为在自主技术上面的布局发展路线,并且他认为华为能在这些年当中追赶上海外的科技强国,离不开公司长期持久的技术资源投入,这种战略定力值得所有企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