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年仅13岁的孔忠良跟着父亲孔祥发,将一件看似不起眼的文物捐赠给了陕西省博物馆。
没想到44年之后,文物专家敲响了早已两鬓白发的孔忠良的家门。
孙忠良
孔忠良13岁那年发现的文物究竟是什么?他是在哪发现的?专家44年之后再度前来,为的又是什么?
重见天日的“石块”孔家世世代代都住在陕西咸阳的一个小山村里,向上数三四代都是贫农,即便是到了孔祥发那里也并没有好转。
虽然没有丰裕的物质条件,但老孔带着妻子辛勤劳作,终于还是过上了吃穿不愁的日子。
很快,1955年,两人喜得一子,取名为孔忠良。愿其刚正不阿,忠诚纯良。
孔忠良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娃,童年的生活自然和其他孩童一样,在和着雨水的稀泥和尘土飞扬的农田里度过。
图源网络
苦了一辈子的孔父孔母把期望都放到了自己的儿子身上,不指望他出人头地,但也盼儿子至少能够潇洒不求人的过完这一生。
孔忠良在父母的培养下,早早褪去了同龄人的淘气和顽皮,出落成一个菩萨心肠和淡然的处世观念。
相比于同村人对自家孩子的漫不经心,两人在培养儿子这件事上算是用心良苦:再怎么亏了自己也不能亏了孩子,无论如何要让孔忠良接受教育。他们靠着数十年劳作换来的积蓄,供孔忠良一路读到了初中。
在文化普及度极低的山村里,初中生在整个村里都是少见的宝物。孔忠良因此也成为了村里人的骄傲,大家眼里的“文化人”。
图源网络
1968年的某天下午,13岁的孔忠良一如既往的等待着下课铃响。放学时间一到,他就和其他同学一起涌出了校门。
从学校回家要经过一条长长的光秃秃的土路,孔祥发和妻子每次都天不亮就劳作,快天黑了才回来。因此,孔忠良早早习惯了自己上学放学的日子,每天都是踢着着小石子,哼着小曲走回家。
这天下午阳光很烈,照着空旷的大地让人几乎睁不开眼来。满头大汗的孔忠良一如既往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就在这时,眼皮子快要睁不开的他,突然被路边沟渠里的一道闪光夺去了注意力。好奇心正强的他见四下无人,连忙三下五除二的跑到沟渠里一探究竟。
图源网络
待他越走越近,他发现棕褐色的土堆里竟然露出来一截白白的东西,挖出来一看,居然是一块白皙透亮的石头!
孔忠良从小见到路边喜欢的石头都要捡回家。这样的杂乱玩意儿不知道已经塞满了多少个抽屉,父母已经对这件事情抱怨连天,可是他还是乐此不疲。
这次他看到了如此罕见的宝物,恨不得赶紧揣兜里当心肝宝贝捧着。
孔忠良拍开石头上的泥土,将它放到阳光下仔细端详。只见这块石头不仅晶莹透亮,表面光滑,精雕细琢,而且底下伴有刻字。
孔忠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精致的石头,当天晚上就把这个石头拿给父亲孔祥发看。
孔祥发年轻时走南闯北,对这些奇珍怪物见多识广,自然是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但即便是他拿到这块石头,也是心下一惊:儿子这是拿到稀罕物了。
夜深人静,父子俩就着房间里微弱的灯光,将石头放在手心里反复把玩。借着光亮,孔祥发发现,这石头不同于一般路边的石子,上面明显有人工雕刻的痕迹,底部甚至还有汉字。
然而,孔祥发没有上过学,大字不识几个,只知道底部刻了字,但并不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来源。
父子俩倒腾了半天,愣是没能搞清楚这块石头究竟是个啥,但他们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这块石头肯定价值不菲,来源不凡。
斟酌许久,儿子孔仲良首先打破了沉默:“这块石头算不算文物呢?咱们要不交给博物馆保管吧。”
父亲低声说道:“这恐怕只有博物馆的专家才能来鉴定它,咱们不能将它占为己有,不是咱们的东西,咱们不随便要。”
孔忠良虽然学习成绩没好到哪儿去,但从小父母就对他进行了非常充实的品德教育。尊老爱幼,拾金不昧等等都是已经刻在他脑海里的基本操作。
于是孔忠良毫不犹豫的肯定了父亲的想法,第二天便跟着父亲一起踏上了前往西安的旅程。
拾金不昧的三好少年作为陕西省的省会,西安的繁华和宏大不是在山沟里住惯的人可以想象的。孔祥发父子俩一边感叹都市的繁华,一边往陕西省博物馆走去。
“你好,我想见见这里的馆长,我有很重要的话要跟他说。”
门卫见来访的父子俩神色凝重,父亲还死死捂着怀里的一个布包,便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便急忙联系馆长。
接见了二人的馆长听说孔祥发怀里有文物,便两眼放光,愿闻其详。
只见孔祥发颤抖的手将布包放在木桌上。伴随着布包滑落,闪耀夺目的白玉石块展现在众人的面前。
阅文物无数的馆长一见这物件色泽透亮,晶莹温润,便知道这是个年代久远的主,当下就表示非常乐意为其做鉴定收录工作。
“这是我家儿子放学路上从路边捡到的,我们想着这个文物如此珍贵,便一定要上交国家。”
在听说父子两人拾金不昧的事迹之后,馆长喜出望外,坚决表示要给二人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可考虑到证书和奖金需要上层部门审批才能通过,需要一段时日,而父子二人是大老远从咸阳赶到陕西来的。
于是馆长搜刮了自己浑身上下的口袋,把仅有的20块钱给了父子二人作为奖励,并表示证书之后一定补上。
在那个时候20块钱算是一笔巨款,起码父子二人的路费算是绰绰有余。
馆长满面红光的亲自将父子二人送出博物馆。
在回去的路上,孔忠良对父亲说:“我感觉非常有成就感,自己算是为国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孔祥发低头看着自己满脸稚嫩的儿子,欣慰的笑着:“是啊,所以我们要正直真诚。这便是做人的道理,你且一辈子要记着。”
本以为故事到这里就告一段落。
接下来的日子并没有因为白玉石的出现而好过一些,相反的是,苦难的噩耗又一次降临在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
孔忠良的母亲因为过度劳累患上了严重的疾病。
幸好一家人发现及时,医生妙手回春,很快母亲便脱离了危险。
再后来,日子一如既往的平淡,就像这座小山村一样平凡而古朴。之前博物馆馆长许诺的证书也很快被一家人抛之脑后。
孔忠良
孔忠良最终还是没能走出山村读大学。不过,接受了基础教育的他。依旧可以在山村里面找到一件不错的活干。
随着年龄的增长,双亲也相继去世。将近60岁的孔忠良没有娶妻生子,独自一人在这广阔的天地里又生活了几十年。
孔忠良没事干的时候,经常坐在家门口晒着太阳,心里想着:或许他这毫无波澜的一生就将如此发展下去了。
可没想到四十多年前的那场乌龙,还远远没有结束。
几公里外的西安,正有人为了找他而伤透了脑筋。
举国震惊的宝物孔忠良大半辈子都遵从了父亲的教诲,为人真诚正直,因此从没和别人结下过梁子。
所以当2012年某个下午,考古专家敲响他家房门的时候,他满脸疑惑。
原来,随着新中国的不断发展,国家文化事业也如日中天。古城西安更是如火如荼的进行文化历史领域的拓展。
王京平身为陕西省神州汉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也是全国唯一一个汉文化保护基金会的会长,一直想要寻找那些散落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文物贡献者,以表彰他们将文物上交给国家的无私行为。
当年孔忠良随手交给陕西省博物馆的那个白色石头并不是什么便宜货,因为经过专家考证,这居然是汉代吕后的玉玺!
吕雉,便是世人皆知晓的吕后、汉高后,和唐朝武则天并称为“吕武”。
身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她不仅有丈夫一般睿智的头脑,更有着毒辣的蛇蝎心肠。时至今日,我们也能听说几千年前她所作下的丰功伟绩和骇人听闻的轶事。
吕雉图像
汉代以后,几百年动荡。盗墓贼盛行的年代,吕后的墓葬多次被人强行闯入,玉玺也从高堂之上沦落至山野之间。
从古至今,玉玺都是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就好比现在每个人的身份证一样,做什么都离不了它。能捡到如此贴身的私人物品并且上交给国家,贡献者自然功不可没。
王京平追根溯源,得知这个玉玺来自于陕西省博物馆,便急忙和馆长联系。
但是几十年过去,馆长也更新换代,对于当年的内容根本没有印象,只能根据文档资料得知,是一个来自咸阳的叫做孔忠良的人找到了这件文物。
再回到孔忠良这边。看着走进家门的两个知识分子,他心里难免有些发怵。尽管他接受过基础教育,但毕竟他面前的都是读过大学见过世面的考古专家,不是自己这一届小农民可以抵挡的住的,若是自己真的年轻时无意间犯下了什么事儿,他也只能自甘情愿的接受惩罚。
除了年少时那一场闹剧,孔忠良这一生都没有把自己和“考古”“文物”等词语联系在一起。
他挠着头,腼腆的对来者说道:“我家条件有点磕碜,希望二位不要介意,我去给你们倒点水喝。”说着便搓着手往厨房走去。
待到三人坐下,专家中的其中一人嘬了一口热水,扶了扶眼镜,缓缓开口:“老孔啊,你是不是40多年前,给陕西省博物馆捐赠了一个白色的石头?”
“那竟然是汉代吕后的玉玺啊,是国家罕见的一级文物!”
孔忠良对历史一无所知,更是不知道所谓“吕后”是何方神圣。但他依稀可以从专家兴高采烈的语气和“一级文物”中略知一二:自己似乎是做了件大好事。
在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孔忠良之后,王京平坚持要给孔忠良颁发相关荣誉和奖金,弥补当时的奖励,甚至将孔忠良评为“保护遗址十大杰出人物”。
不过,面对巨额奖金和荣誉时,孔忠良展现了自己的正直和骨气:
“我愿意接受来自国家的荣誉,也愿意接受相关的证书,但是额外的奖金实在是没有必要,我将文物上交给国家是理所应当的,并不需要额外的金钱来作为证明。”
孔忠良一番拾金不昧的话语,让众人不禁为之赞赏。消息传出之后,网友纷纷感叹:“像这样正直的人,现在已经不多了”。
不过,自然也有不少反面的声音。不少网友指出:“说不定他就是为了名利而故作大方。”
面对着网上对自己铺天盖地的评价,孔忠良选择了屏蔽。他知道做人这件事情从来不是证明给别人看的,而是让自己心里毫无愧疚的。
现在的人们都利欲熏心,想的都太复杂了。
尘埃落定之后,孔忠良依旧告别了众人,回到了自己生活几十年的小山村里,继续过着那简单朴素的生活。
中国五千年历史,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的宝物,但是不是所有文物都能够被考古学者找到。
有不少文物如今能够在博物馆向人们诉说那段沧桑的历史,少不了那些正直善良的人们,在发现宝物的时候没有因为一己私欲独吞,而是选择上交给国家,让文物在属于它的位置闪闪发光。
毫无疑问,孔忠良身上最值得人们反思的,就是那颗纯洁无暇的善意。如今的社会更像是狩猎场,人们为了自家三亩地不惜损害他人利益,游走在灰色的地带里。
但若是看看那些早已功成名就或者获得幸福的人们,你就会发现真诚才是最大的套路。只有真诚待人,才能获得命运的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