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全军整编:国军起义部队、华北军区部队之兵团整编概述

公子毋庸近代说 2023-09-24 01:11:04

1949年2月1日,遵照中央军委1948年11月1日颁布的《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和部队番号的规定》,以及1949年1月15日颁布的《关于各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野战兵团辖下的各“纵队”,统一改为“军”级建制,并在其基础上组建“兵团”。

按照上述两项《规定》和《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编成了19个兵团。分别是第1、2、3、4、5、7、8、9、10、12、13、14、15、18、19、20、21、22、23兵团。

上述19个兵团数字番号跳过了序号6、11、16、17,因此,这4个数字并未列入兵团番号。

其中:

第1兵团、第2兵团隶属第一野战军(原西北野战军)。

第3兵团、第4兵团、第5兵团隶属第二野战军(原中原野战军)。

第7兵团、第8兵团、第9兵团、第10兵团隶属第三野战军(原华东野战军)。

第12兵团、第13兵团、第14兵团、第15兵团隶属第四野战军(原东北野战军)。

以上13个兵团已在上一篇文章中详细介绍过了,本篇将重点讲述由华北军区野战部队整编而成的第18兵团、第19兵团、第20兵团,以及由国民党起义部队整编而成的第21兵团、第22兵团、第23兵团。

华北军区第18兵团、第19兵团、第20兵团整编情况及部队沿革

第18兵团

第18兵团的前身是华北军区第1兵团。

1948年5月,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以晋冀鲁豫军区前方指挥所及所属第8纵队、第13纵队、第14纵队合编为华北军区第1兵团。

由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徐向前兼任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周士第任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陈漫远任参谋长。

1948年7月,第14纵队转隶华北军区直辖。

1948年8月,由太岳军区部队组成的第15纵队编入该兵团,补齐了兵团建制。

1949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命令,华北军区第1兵团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直属中央军委指挥。

第18兵团辖下的第8纵队、第13纵队、第15纵队依次改建为第60军、第61军、第62军。

1949年4月,第18兵团转隶第一野战军建制。周士第任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新亭任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陈漫远任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949年11月,第18兵团由陕南进入四川,随后转隶第二野战军建制。

1950年4月,第18兵团番号撤销,所辖各军分别组成川西、川北、西康军区。

第18兵团前身华北军区第1兵团,是由徐向前一手打造出来的部队,曾在太原战役时表现出色,相当抢眼。

但是,转隶第一野战军,继而转隶第二野战军后,作为“外来户”的第18兵团逐渐没有了存在感。最终,在仅仅编成14个月后便被裁撤,麾下的野战部队也沦为了地方部队。

由于第18兵团的存在感不强,战功也并不显著,以至1955年全军授衔时,出身第18兵团的将领们军衔普遍偏低。

就连1925年就担任孙中山“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大队长、1927年南昌起义时担任第25师师长的周士第,也只被授予了上将军衔,甚为可惜!

第19兵团

第19兵团的前身是华北军区第2兵团。

1948年5月,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察冀军区合编为华北军区,晋察冀野战军改称华北军区第2兵团,下辖第2纵队、第3纵队、第4纵队、第6纵队。

由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政治委员、耿飚任参谋长、潘自力任政治部主任。

1948年7月,2兵团第2纵队(欠第4旅)、第6纵队转隶新组建的华北军区第3兵团。

8月,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5师调入华北军区,改称第2兵团独立第1旅。

9月,以冀察热辽军区部队新建了一个旅,拨归第2兵团建制,番号为第2兵团独立第2旅。

同时,以原2纵第4旅和独立第1旅、第2旅为基础,组建华北军区第8纵队,归第2兵团建制。

此时的华北军区第2兵团下辖第3纵队、第4纵队,以及新建的第8纵队。

公正公平的讲,华北军区第2兵团从初建时下辖4个纵队,到此时仅辖3个纵队,而且其中之一还是新编纵队,使得兵团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这一切的调整,都是为了组建华北军区第3兵团,也就是后来的第20兵团。

初建时的华北军区第2兵团,绝对是整个华北部队的精华,其中的4旅、5旅、8旅和10旅都是华北我军一等一的主力部队。

不客气的讲:整个华北的硬仗恶仗,几乎都是这几个旅打下来的。

也正因为如此,当华北军区组建以杨成武为司令员的华北军区第3兵团时,由于聂荣臻司令员把杨成武的老部队3纵留给了杨得志的第2兵团,反而把第2兵团杨得志的主力部队2纵转隶给了第3兵团。此举,反而使两方都不满意。

气得杨得志和杨成武都拍了桌子……

最后,聂荣瑧司令员只好采取折中方案,把2纵战斗力最强的第4旅抽出来,仍旧留在了杨得志的2兵团。

1949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命令,华北军区第2兵团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辖下3个纵队依次改建为第63军、第64、第65军,直属中央军委指挥。

1949年4月下旬,第19兵团转隶第一野战军建制。

1949年6月,李志民接替罗瑞卿出任第19兵团政治委员。

1951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赴朝参战。

第19兵团作为华北战场上红军的种子部队、抗日战场上的功勋部队、一代晋察冀子弟组成的铁血部队,在朝鲜战场上屡建殊荣。

1955年9月,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兵团政治委员李志民,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兵团首任政治委员罗瑞卿,则获授大将军衔。

1958年4月,第19兵团从朝鲜回国后转战大西北,参加两弹基地工程建设,为中国国防工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62年11月,第19兵团正式撤销番号。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第19兵团从组建到撤编,存在了13年。

第20兵团

第20兵团的前身是华北军区第3兵团。

1948年8月,华北军区以杨得志的第2兵团所属第2纵队(欠第4旅)、第6纵队和原归北岳军区指挥的第1纵队,共53000人编成华北军区第3兵团。

杨成武任司令员、李井泉任政治委员、李天焕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1949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命令,华北军区第3兵团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兵团,所辖第1纵队、第2纵队、第6纵队依次改称第66军、第67军、第68军。

1949年6月,第20兵团进驻天津市,兼天津警备区司令部。

1950年8月,第20兵团番号撤销,所辖各军直属华北军区。

同年11月,以原第20兵团机关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领导机构。

1955年9月,原兵团司令员杨成武被授予上将军衔、原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天焕被授予中将军衔。

最后,再来回顾一下第20兵团的亮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大野战军整编之前,各自的第1纵队历来是本系统中战斗力数一数二的部队,谓之最强,也不为过。

唯独华北军区野战兵团不是这样!

华北军区第1纵队的战斗力远远不及其他几个纵队,整个第20兵团,核心是2纵(67军),也就是19兵团留了一个4旅后剩下的5旅和6旅组成的部队。

别看2纵(67军)少了一个主力旅,但光凭剩余的两个旅的战斗力都比全装满员的1纵(66军)要强,甚至6纵(68军)都比1纵(66军)还要强上很多。

华北军区的1纵(66军),与四野的1纵(38军)、三野的1纵(20军)、二野的1纵(16军),以及一野的1纵(1军),其战斗力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第20兵团建国后驻扎京津重地,被称为“首都兵团”,尤其66军(1纵),从在天津驻扎到番号撤销,竟长达几十年没挪过窝。

这要是放在古代,66军(1纵)那可是名副其实的“禁军”啊!

由华北军区野战部队整编出来的第18、第19、第20共三个野战兵团,其中第18兵团、第19兵团转隶给了一野,唯一剩下的第20兵团又直属中央军委指挥。

以至华北军区最终也没有获得数字番号,无法成为“第五野战军”。

由国军起义部队整编而成的第21兵团、第22兵团、第23兵团

第21兵团、第22兵团、第23兵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特殊的一员,均由原国民党起义部队改编而成。从成立到撤编,存在的时间都很短暂。

第21兵团

1949年8月4日,原国军第1兵团司令官陈明仁在长沙率部起义。中央军委批准该部对外以“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为称谓。这在解放战争史上,是唯一一次。

1949年10月20日,该部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陈明仁任司令员、唐天际任政治委员。下辖第52军、第53军,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建制。

1951年11月,52军和53军番号撤销,52军之214师和215师、53军之217师和219师直属21兵团部指挥。

1952年10月,第21兵团番号撤销,兵团部改建为第55军军部。

第21兵团从建成到撤编,仅存在了两年时间。

1955年9月,原兵团司令员陈明仁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21兵团虽然撤编,但其部队的历史沿革却极为辉煌:

55军在广州军区所属部队中,其战斗力非常强悍,不仅超过了出身四野的42军(东野5纵)、43军(东野6纵),甚至比打过塔山阻击战的英雄部队41军(东野4纵)都更为强悍。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55军表现出色。55军隶属东线攻击集团,在凭祥方向作战,同登战役、谅山战役就是55军的杰作。

55军共歼敌10951人,其中毙敌10401人,伤敌442人,俘敌108人。

55军共有7个单位和14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

55军在参战的9个军中(11军、13军、14军、41军、42军、43军、50军、54军、55军),是歼敌数量最多的一个军。

第22兵团

1949年12月29日,新疆起义的原国军整编第42师、第78师和整编骑兵第1师等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陶峙岳任司令员、王震兼任第22兵团政治委员。

1953年5月,新疆军区将驻新疆部队分别改建为国防军和生产军。

该次整编中,第22兵团被全部编入生产部队,辖下部队分别改建为农业师和工程师,担负屯垦戍边和基础建设任务。

1954年10月,第22兵团与新疆军区生产管理部合并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22兵团番号撤销。

第22兵团从建成到撤编,存在了5年时间。

1955年9月,原兵团司令员陶峙岳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23兵团

1950年1月1日,绥远起义的原国军第9兵团等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军、第37军和骑兵第4师,归华北军区建制,由绥远军区指挥。

1950年12月,以第36军、第37军和骑兵第4师组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隶属华北军区建制。董其武任司令员,高克林任政治委员。

1951年9月,该部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担负修建机场任务,11月回国。

1952年12月,第23兵团番号撤销。

第22兵团从建成到撤编,仅存在了两年时间。

1955年9月,原兵团司令员董其武被授予上将军衔。

综合来看,由原国军起义部队改建的这3个兵团中,其历程都各俱特色

第21兵团

第21兵团的战斗力最强,该部在建国初期的广西剿匪作战,以及1979年对越自卫反战中,都有着上佳的表现。

第22兵团

第22兵团是这3个兵团中存续时间最长的一支部队,但也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一支部队。

1953年改建为农业师和工程师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其血脉沿续,在现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里还能寻到一些踪迹。

第23兵团

第23兵团则是这3个兵团中唯一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部队,虽然驻朝时间很短,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史上,也曾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0 阅读:3270
评论列表
  • 2023-11-24 01:25

    华北一纵有历史原因,晋冀鲁豫一纵去东北未成行,曾划给聂帅称一纵,后返回中野,所以华北一纵是后来组建的

公子毋庸近代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