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欧洲的裂痕日益加深,北约正面临寻找新“领头羊”的困境。马克龙主动出击,试图扮演领导角色,但显然肩负重任。与此同时,中国也已为欧洲指明了新的方向。
近期,美国的行为愈发表明,欧洲或将被孤立。欧洲官员已意识到,特朗普的立场是希望欧洲能够独立承担自己的防务,别再依赖美国的支持。
根据《观察者网》的报道,北约目前急于物色新的“带头大哥”,以保障欧洲安全。然而,欧洲国家的现状是,尽管有意愿,但力量不足。
首先,欧洲各国的军事实力相对较弱,且资金紧张。多年来,他们一直依赖美国的庇护,已经缺乏应有的备战意识,在短期内想要迅速提升军事能力几乎不可能。
其次,美国正在通过分化欧洲,进一步加剧已经存在的分歧。近期,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万斯刻意忽视德国总理朔尔茨,转而与德国极右翼政党领导人魏德尔会晤,并公开批评德国和罗马尼亚等国。
对于北约中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和土耳其的波兰,美国同样有意拉拢。美国防长海格塞斯在访问波兰时,赞扬其将国防开支提高至GDP的4.7%,称波兰是“模范盟友”。这使得欧洲能够肩负重任的国家愈加稀缺。那么,是否能依赖德国,欧洲最大经济体?或是法国,常欲争抢领导地位的“异军突起”?
德国的最新国防计划要等到大选结果出来之后才能揭晓,但这次大选本身已是德国内部矛盾激化的表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能否分出足够精力解决欧洲安全问题,实在令人怀疑。至于法国,尽管马克龙渴望成为欧洲的领导者,但以当前形势来看,他显然难以承担如此重任。
2月17日,马克龙召集了欧洲主要国家领导人于巴黎召开会议,商讨应对方案,显现出他急于掌握领导权的决心。
然而,遗憾的是,这次巴黎峰会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尤其是特朗普打给马克龙的电话,表面上是安抚,实际上却是一种警告,使得欧洲国家更加不敢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
虽然马克龙计划召集第二轮紧急会议讨论乌克兰问题,但结局似乎已经注定。当前的欧洲,若想与美国抗衡,显然无法取胜。众所周知,欧洲的三大经济体——德国、法国和英国,曾是“欧洲三驾马车”的核心力量。若德国和法国力不从心,那么长期受到“脱欧后遗症”困扰的英国,又怎能应对这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