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俄罗斯实现和解后,美国是否能够腾出手来专注应对中国的问题?特朗普已提前预告了关税措施的生效时间,而中国代表在世贸组织内则发起了强烈反击,警告全球经济面临巨大风险。
近期,美国与俄罗斯的互动频繁,尤其是在沙特举行的美俄会谈。尽管会谈过程中出现了乌克兰方面的反应和欧洲的不满,但这并未改变美国与俄罗斯即将达成和解的局面。
此次会谈的核心议题除了如何结束俄乌冲突,修复美俄关系同样占据了重要地位。
俄外长拉夫罗夫在会后表示,美国正在考虑解除对俄的部分制裁。
至于特朗普为何如此急于修复与俄罗斯的关系,外界有着多种猜测。但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个原因,是美国希望在与俄罗斯和解后,能够集中精力应对中国。
这一点并不令人意外,毕竟特朗普此前就公开表示,他的战略目标是“分而治之”——通过拉拢俄罗斯,遏制中俄的合作。
他曾批评拜登政府的政策,认为它推动俄罗斯更靠近中国,加剧了两国之间的合作。因此,特朗普在上任后就开始积极接触普京。
如今,随着美俄会谈传出积极消息,俄乌冲突的结束似乎已成定局,特朗普也开始重启关税政策。
特朗普宣布,将对进口的汽车、半导体和药品征收25%的关税,具体实施时间可能最早在4月2日公布。
尽管这一措施主要针对中国的汽车产业,但特朗普并未明确说明是否会有任何例外。因此,像日本、韩国、德国和加拿大这样的传统盟友,甚至墨西哥等邻国,也可能成为这项关税措施的“主要受害者”。
这些国家每年向美国出口大量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这一关税政策将对它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然而,美国自身也无法完全避免这一影响。
去年,美国进口了大约800万辆乘用车和轻型卡车,占美国汽车销量的一半。这一关税措施不仅会影响外国车企,
还可能对美国国内汽车行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美国消费者和进口商承受更大的经济压力。
特朗普为此留了一手,他提醒这些车企尽快在美国投资建厂。他发布的“关税预告”实际上是给这些企业留出准备时间,以便在关税措施生效前完成相关工作。
显然,特朗普的做法充满了强硬的“霸凌”色彩,他通过这种方式,巧妙地将“抢劫”伪装成了正当行为。
对此,中国代表在世贸组织内展开了强烈反击。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李成钢在世贸组织总理事会的首次会议上,毫不留情地批评了美国的“关税冲击”,指出这将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扰乱国际贸易秩序。
李成钢强调,这些措施可能导致国内通胀、市场扭曲,甚至引发全球经济衰退。此外,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可能会破坏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
中国方面明确指出,当前的贸易动荡,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可能会让所有世贸组织成员遭受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