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世纪70年代中期,铁木真(成吉思汗原名)跟随父亲去其他部落求娶自己的未婚妻,在经过东蒙古草原的突厥部落弘吉部时,被人拦了下来。
部落首领德薛禅看着只有八九岁的铁木真,眼神发光,便对铁木真的父亲说:
“你的这个儿子,眼中有火,脸上有光!”
那个时候,铁木真的父亲孛儿只斤·也速该不以为意,他也不曾想到,这个在他看来平平无奇的小儿子,后来竟成为了蒙古霸主。
经历长达半个世纪的权力争夺,铁木真打败了自己同父异母的长兄,横扫了整个蒙古,权利到达顶峰,然而他并不满足。
1211年,铁木真率领蒙古军队入侵华北,铁骑兵戈声势浩大,拉开了蒙古灭金战争的帷幕。
这场战争,在后来的《蒙古征服之后:13-17世纪华北地方社会秩序的变迁》中被这样描绘:
“在中国历史中,北方民族多次南下,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但是没有一次像13世纪初蒙古征服华北那样具有灾难性。……蒙古人的入侵导致了旧社会秩序的瓦解。”
这场战争持续了二十多年,对华北地区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将近半数人口流失,大量农田被毁,整个社会基础分崩离析。
蒙古征服华北后,华北地区发生了哪些变化?社会经历了怎样的变革?今天让我们重回13世纪,看看那段尘封的历史背后,藏着怎样的秘密。
蒙古征服之后,僧道走上历史舞台
当蒙古的铁骑踏破金朝的河山时,金朝的汉化统治,仅仅过了40年。
金朝建国初期,完颜阿骨打带领女真将士们作战勇猛,势不可挡,迅速占领了西接蒙古甘肃,南达秦淮一线,北至外兴安岭的一大片地区,建立了辉煌一时的金朝统治政权。
然而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之后,擅长“宫斗”的女真族,并没有很好地治理国家的经验,在盲目的汉化过程中,逐渐动摇了国本。
在蒙古入侵之前,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就曾下诏:
若克中京,所得礼乐仪仗图书文籍,并先次津发赴阙。
中京,是古都洛阳的别称。意思是,攻下洛阳后,缴获的礼乐仪仗等地图、文书、文章、典籍等各类读物,分批次走水路呈献给皇帝。
还未统一,就决定要学习汉文化,金太祖的算盘,打得很大很远。可是还没学会走路就要穿鞋的女真族,并不适应这种节奏。
而在推行汉化的路上,完颜阿骨打的孙子完颜亮,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金朝稳定统治初期,完颜亮废除了以选取诗词经义进行分科考试,直接沿用汉族的科举制度,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进行人才选拔,并且统一在都城燕京举行。
在官职方面,原本的旧官职尽数废除,全面推行宋朝三省六部制,并设置枢密院,制衡权利的同时,将权利牢牢抓在皇帝手中。
此时的金朝,儒家文化盛行,文人学者高人一等,出将入相皆由科举考试进行选拔。
一时间,国内文学盛行,有着“百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之盛,金世宗继位时,曾有大臣建议其废除科举制,要重武轻文,他直接怒骂:
自古帝王有不用文学者乎?岂可使我为始皇乎!
之所以这么说,这是金世宗曾问太师张浩,自古帝王有谁不用儒生?张浩说,只有秦始皇。金世宗以此回复劝他重武轻文的官员后,再也没人敢提废科举之事。
成也汉化,败也汉化,金朝的全面汉化,严重损害了旧世袭官僚的根本利益,也让本来游牧的女真族人难以适应。
汉化点燃了内部斗争的导火索,中央汉化制度的盲目推行让这场斗争愈演愈烈,朝廷党派争斗,地方贪污摆烂,社会民不聊生。
此时的金朝,急需一场变革来改变这种局面,然而变革还未等到,倒是等来了蒙古成吉思汗的铁骑。
蒙古征服金朝之后,推翻了以士人为中心的精英生活方式,和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国家与精英关系,僧道走上了历史舞台。所谓“士人”就是指“读书人”。
在蒙古统治期间,华北地区非士人的特殊技能群体得到重用,这群人成为了重要的政治和社会精英,特别是军人和以僧道为主的宗教人士,全真教也因此繁荣兴盛。
金朝末期,儒士元好问还渴望通过科举制将步入仕途大展宏图,然而蒙古南下,彻底打碎了他的美梦。
科举制被废除,全真教僧道教徒社会地位飙升,要想实现自己的仕途梦,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入全真教。
仕途失意的元好问不仅仰天长啸:是否天命如此,让全真教及其道士女冠取代儒学和士人,来拯救无数生灵免遭暴力、愚昧和动荡的困扰。
当然,元好问的疑问并没有得到答案,但是在9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却可以在《亮公孝行之碑》之中可见一斑。
该石碑碑文记录了一位僧人的事迹,并高度赞扬其孝行,而这位僧人在后来的研究中认定为统治阶级人员,也就是拥有官位。
为僧人刻碑,在以往的历史朝代中实属罕见,而这也恰恰说明了元代僧人具有优越的政治、社会地位,也间接说明了蒙元统治华北地区后,给官员任选给带来了巨大影响。
《蒙古征服之后》作者王锦萍教授也指出:1300碑刻《亮公孝行之碑》对佛僧理念的推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蒙古征服之前,南方和北方社会中,儒学精英都占据主要优势,但蒙古人的入侵极大地破坏了这一秩序,尤其是华北地区,士人群体的规模之小和活跃程度之低,到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而与此同时,非士人精英群体在蒙古统治时代强势崛起,并在北方社会始终保持强大的存在感和影响力,基于宗教的社会机制,包括地方信仰的庙宇以及一度兴盛的寺观,组成了华北地区新的社会形态。
蒙古征服之后,“根脚”运作兴盛
僧人宗教在蒙古统治时期的崛起,很快激化了新的社会矛盾,僧人选拔制度很快沦为了科举制度的翻版,严重阻碍了统治氏族的利益。
为了缓解这种矛盾,给予与蒙古王侯有着诸多关系的僧人更高的政治地位,“根脚”文化开始盛行。
“根脚”意思是家世背景,“根脚人”就像我们说的二代、三代之类说辞。
根脚文化说的是,一个人如与蒙古王侯有几辈的根脚,沾亲带故,那么他的政治地位和获得官位的可能性则要比其他人高。
元朝法令文书《元典章》中,就曾这样记载:
诸致仕、身故官貟子孙告廕,拟合具父祖前后历仕根脚、所在官职,及去任、致仕、身故各各年月日缘由,......,中间别无诈冐,保结申覆本管上司。当官再行审问,相验相同。
大意就是,在当官入士时,需要提供父亲祖辈的官职履历,家世背景需要编辑成册提交给监管部门,并成为官阶大小的凭据。
而根脚文化,并不是蒙古征服后的产物,早在蒙古混战期间,就已经有了萌芽,其蒙古内部的四等人制度,就是根脚的先祖。
四等人制度,分为“那颜”“那可儿”“哈剌出”“孛斡勒”四种姓,其中孛斡勒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会说话的工具。那颜、那可儿甚至哈剌出可以随意处置自己的孛斡,包括无端摧残,杀害等。
而这一文化,在元代依旧影响深刻。
元朝统一后不久,忽必烈按照民族成分,将全国人口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各等级之间等级森严,蒙古人和色目人高高在上,属于统治阶级。
不管是根脚文化还是人口等级制度,都让华北地区的稳定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民众热衷于寻找蒙古王侯的庇护,以获得更高的政治地位,早已忘记了被侵略的事实。
如同古时的一则寓言:
一群劫匪抢劫一帮过路商人,劫匪头领让商人排队交钱,第一名交一两银子,第二名交两两银子,以此类推。结果商人都争先恐后排队交钱,完全忘记了反抗。
蒙古征服后带来的佛寺道观,也在根脚文化的影响下展开纷争,其中佛僧强迫道士改宗,并去除所有道观的名称,一并称为佛寺。
压迫之下,一位道士逃往大都,祈求全真教掌教的支持,蒙古王侯听闻此事大笔一挥,上奏皇帝求下一道圣旨,以庇佑全真道士。
这件事在后来出土的《兴国寺碑》有所记载:
“护持常住,以备不虞。皇帝圣旨、高唐王钧旨,俾群仙祝延圣寿,太上神灵在天亦将祐我元国于无穷也。”
护持就是指皇帝降旨保护。这句意思是皇帝降旨一直保护全真教,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此外,皇帝、高唐王求天上的神灵保佑元国国运恒昌。
其实元代不少碑刻都显示,当时佛寺道观不管规模大小,都会寻找机会获得王侯的支援,而王侯们也积极保护寺庙权益,甚至每个僧人和道士的根脚,都会影响乃至决定该寺庙的命运。
根脚文化,从蒙古进入华北地区,并在元朝的统治下不断发展壮大,其影响在今日也清晰可见。
在如今的华北地区,尤其是山西一代,根祖文化的前身,就是根脚文化所形成的的王侯氏族,而山东地区的跪拜礼,其来源也与根脚文化关系匪浅。
蒙古征服之后,女性权利的崛起
在中国历史上,女性的地位并非一成不变,从刀耕火种到秦朝统一,再到元末明清,女性的社会地位如同过山车一般起伏。
原始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女性掌握生产资料主导部落,社会地位极高,还曾产生了盛极一时的女神崇拜。
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女性裸像,就证实了我国新石器时代盛行过对女性神灵的崇拜,举行过祭祀女性神祗的盛大仪式,存在过以女性为主导的社会生活。
然而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发展,国家阶级开始出现,由父系制定型发展到父权制确立,男尊女卑观念逐步确立。
此后,虽然各朝代对于女性地位的认可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女性社会地位普遍低下,甚至完全沦为男人的附庸,无法享受独立财产权和继承权。
金蒙战争时期,儒家文化的影响下,金朝鼓励被遗弃或遭丧偶的妇女守寡甚至自杀,以保持对男性族人的贞节,女性毫无社会地位,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蒙古征服之后,全真教异常兴盛,不断扩大规模招收教徒,吸引了华北地区社会群体的大量涌入,其中女性数量尤为突出。
全真教不仅吸纳了大量女性群体,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在地方重建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后,女性社会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她们被鼓励走出家庭自求生路,并且被允许参与社会生产,拥有经商、施医等事业的权利,即便在婚后也拥有独立财产权。
蒙古征服之后,女性群体进一步被划分,女儿、妻、媳、母、婆、妾的待遇各有不同,但这个时期,女性在财产继承权上享有更高的掌控力。
无子之家女儿可以继承家业,即使出嫁,女儿也可以依法继承娘家的财产,户绝的家庭,出嫁女可分得财产的二分之一。
在婚姻方面,女性的改嫁更加自由,不再完全任凭男子的休书而毁掉婚约,女性也有权利选择离婚,在婚姻上的自主权进一步得到加强。
在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曾经历三个高潮——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而蒙古征服之后的元代,从士大夫家庭到百姓人家,妇女都拥有较高的自主权和话语权,很多史学家认为元代的女性社会地位,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蒙古征服之后,人口迁徙频发
在中国历史上,因为战乱和自然灾害的发生,人口迁徙不在少数。按主流说法,中国古代到近代历史上,一共有过六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浪潮。
第一次: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迁入内地;
第二次,发生在公元8世纪的安史之乱时,大批北方居民南下逃避战乱;
第三次,北宋末年到南宋时期,大批人口迁居偏安江南;
第四次,明初山西大移民;
第五次,湖广填四川,“填出康乾盛世”;
第六次,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而发生在蒙古征服华北地区之后,与之关联最密切的人口迁徙,是第四次明初山西大移民。
在金蒙战争时期,杀戮加上汉人加入蒙古,让宋朝人口在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从1亿以上人就锐减至不足6000万。
蒙古征服之后,蒙古人将有技术的工匠迁移到其他地区为官府工作,从而扩大了汉人的人口迁徙规模,使华北地区的人口密度急剧下降。
12世纪60年代,蒙古从大理收紧了对吐蕃的控制,因为云南的重要战略位置,大批蒙古人以及俘虏的汉人进入云南。
1368年元朝垂败之际,元顺帝仓皇北逃,仅仅带了20万余人回到蒙古,而元朝时期蒙古人大量南下,经过一百余年的繁衍,人口保守估计有一百余万。
蒙古南下之时,那些随之而来的蒙古人或许从来也不会想到,那是他最后一次再见家乡,从此之后再没有踏入草原一步。
因为连续的战乱和杀戮,华北地区民众为了躲避战火纷纷南下,北方千里沃土荒芜、人口密度再一次急剧下降。
中国北方经济衰败,而江南则人满为患,比如扬州,这座位于长江北岸、曾经最繁华的城市,在朱元璋的军队占领之时,只剩下18户人家。
为此,明初时朱元璋曾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据《简明中国移民史》记载,这次人口迁徙,长江流域移民700万,华北地区移民490万,西北、东北和西南边疆也有150万,合计1340万,几乎占到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两成。
蒙古南下,带来了游牧民族的独特文化,汉化的过程中,两者文化不断融合创造出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蒙古征服之后,人口迁徙频繁,在百姓移民的过程中,也加速了文化、思想、商业的传播,为“书同文、车同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结语:
蒙古征服之后,给华北地区带来了战乱,也带来了新生,旧社会秩序的土崩瓦解,成全了新社会形态的重构与崛起。
蒙古征服之后,僧道佛寺兴起、根脚文化盛行、女性崛起、人口迁徙在这片土地上轮番上演,华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原地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蒙古传入中原地区的独特文化,在经历数百年的传承与演变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源远流长,经久不息。
也许在850多年前,突厥部落弘吉部首领德薛禅也不曾想到,想招铁木真为女儿孛儿帖的驸马的一句戏言,竟然一语成真,铁木真这道称霸之火,骇世之光,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END-
作者:小渝编辑:谦钟素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汉族不等于中华民族,汉族不等于中国。中国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才是完整中国。连汉族古代也不是一开始就是汉族的,而是中原诸部落,南蛮部落,东夷部落,北狄部落,西戎部落,慢慢融合成汉族。其他中国少数民族也是一样的,由很多部落,慢慢融合成55个民族,加上汉族,中国一共56个民族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才是完整中国。因为,中国56个民族在历史融合中,都将各自民族的族群人口和世代生活的土地,都融合并入了中华民族,并入中国。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才是完整中国。所以,与古代汉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我族”不同,中国概念的“我族”是指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才是“我族”,才是完整中国。
辽金元(蒙古)是中国历史重要组成部分。蒙古元朝首次将中国所有历史疆域统一成一个完整中国并实现中国版图最大化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中国56个民族不是谁融合了谁,而是像科学上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互相作用一样,是互相融合的。普通话是胡语和汉语融合的、国粹京剧是多民族多剧种融合的、中国民乐团很多乐器是胡琴。。。元朝的元,取自中国汉族道教《易经》大哉乾元,大元。蒙元时期蒙古大力扶持中国汉族道教,武昌长春观是成吉思汗赏赐丘处机兴建道教十大丛林而建,蒙古索永布也有道教太极图。中国的省,是蒙元时期真正推行的行省制沿用至今,蒙古人吉当普重修了都江堰造福百姓,蒙古人推行行省制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管理做出了历史贡献。。。中国56个民族互相融合在一起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是一家人。
大家别上小日本当了。“崖山之后无中华”是小日本想分裂中国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以及想洗白侵华罪行把侵华罪行往中国古代内战上靠而编的阴谋。世界大国都是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中国有古代内战在世界上都很常见。但小日本根本不是中华民族56个民族里面的。历史上中国这片土地上很早就有56个民族在此生息繁衍,互相发生内战,最后融合,中国这片土地自古就是56个民族共同的“历史舞台”。每个民族都自称我族,而中国意义的我族是指中国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才是中国意义的我族,中华民族才是完整中国。 而小日本从来就不是中国这片土地上,不是中华民族这个历史大舞台上的成员。右翼小日本至今对侵华罪行不认错,必受严惩,血债血偿!
中国56个民族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组成完整中国。56个民族都为整个中华民族、整个中国做出了历史贡献。以蒙古族为例,若没有蒙古族,今天的很多地盘都不是中国的: 蒙古征服了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大理等等地盘,并在历史融合进程中,将这些统治的地盘并入大清版图,为中国版图向西扩张,做出了历史贡献!
一些西方反华势力收买的汉奸网络水军挑拨民族矛盾,阻止外蒙古回归中国。他们还想把中国55个少数民族和边疆土地搞分裂后,只剩下中原汉族了,再挑拨你是河南的,我是湖北的,按照秦国,赵国,燕国,楚国,鲁国,魏国,,,,南蛮 东夷 北狄 西戎 来肢解汉族。总之,他们想把中国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肢解成欧洲一样的多个小国,这样对霸权主义国家永远够不成威胁。大家不要上当!
蒙古是北方游牧民族集大成者,也包括林中百姓。匈奴,鲜卑,柔然,契丹,蒙古是一脉相承的。阿尔泰,图瓦,卡尔梅克,布里亚特等等,都是蒙古部落。
现在西方有个分裂中国的阴谋是,宣传辽金元特别是蒙古族不是中国人,汉族才是中国人。因为蒙古元朝西征欧洲,统治欧洲长达数百年之久,是傲慢的欧洲人的耻辱 ! 如果把元代蒙古历史与中国分开,他们在精神上就可以认为蒙古统治欧洲把欧洲人当奴隶,只是野蛮人胜利的偶然事件。 但是,元朝蒙古属于中国东方文明历史一部分时,那么,蒙古西征就变成了历史璀璨的东方文明,对欧洲西方文明的绝对碾压 ! 这对傲慢的欧洲人是奇耻大辱 ! 这就是中国东方文明的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 但是西方人和汉奸,就是要阴谋在精神上打压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 说蒙古元朝不是中国,中国少数民族是驱除鞑虏蛮夷的对象,不是真正中国人,从而分裂中国。这是他们的阴谋,而一些蠢汉奸也跟着被洗脑附和。另一方面,西方伪造历史,仿造中国古代编年史伪造西方历史建筑和文献,碳14追踪,欧洲古代史诗和古建筑证据都是假的,是想洗刷工业革命前东方文明碾压西方的耻辱,想在精神上压制东方中国的璀璨文明历史。
蒙古及前朝的匈奴侵略统治欧洲长达数百年,也把先进的中国四大发明,和阿拉伯先进的数学、天文等等带到落后的欧洲,欧洲西洋古典音乐基础的“八音节”,就是蒙古征服欧洲带去的。蒙元时期横扫欧亚,打通世界上所有地域、民族、商业、文明、宗教等等壁垒,使得改变世界的东西方丝绸之路兴盛。落后的欧洲人才用上了茶叶、丝绸、陶瓷等来自世界第一发达国家---中国的这些高档货,中国古代科技更是让欧洲人开了眼界。蒙古人侵略统治欧洲几百年,也把世界上所有好东西带到欧洲,才给落后的欧洲带来文艺复兴的种子,诞生工业革命。人类科技靠积累,而知识积累靠记录。而中国四大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解决了全人类对知识的记录问题。上世纪最先进的机械打印机是美国制造的,拆开后仍与中国古代活字印刷术雏形一样。人类科技是接力棒传递的,中国是古代世界第一发达国家,贡献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和横跨中欧的古丝绸之路东西方交流商业之旅,欧洲贡献工业革命,美国贡献好几次新产业革命,现在正重新回归世界第一的中国将再次向世界贡献量子在内的新科技产业革命和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类更高层次的发展目标。
世界大国都是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中国有古代内战在世界上都很常见。 中国56个民族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是一家人,都是中国人。汉族与中国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都是子集,中华民族才是母集。 每个民族都自称我族,中国意义的我族是指中国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才是中国意义的我族,中华民族才是完整中国。世界大国都是多民族组成的国家,网络上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想分裂就去分裂美国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