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上尉副营不想转业被反复动员,现在船票竞争十分激烈

王老兵 2025-02-07 11:30:40

相同的事情,放在不同的历史时间背景下,事情的性质会变得完全不一样,甚至事情关联的各方会有完全不同的对待和处理方式。这个有点类似于我们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喜欢一本漫画书,当时心心念念想买,但却求而不得。而等二十年之后,当我们上了班,结婚成家了,再看到这本漫画书,书还是那么精美,可心里却难以泛起一点波澜,不但不想购买,甚至连翻看一下的欲望都没有了。都是漫画书,只因在人生中不同的时间和阶段遇到,我们的心理心态就会完全不同。相同的事情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所呈现出来的价值不同,决定了大家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其实价值变化的背后,还有就是每个人的预期、生活的环境,以及我们的认知发生了变化。就拿部队军官转业这件事来说,在二十多年前,当时还有很多人并不想早早转业,想一直在部队干,所以当时很多团一级单位,每年的干部转业指标都用不完,不达标,需要政治处甚至团首长亲自做思想工作,反复动员,还要帮忙联系地方军转办,协调好的工作单位,然后才有人心不甘情不愿转业。

这个绝对不是假话。当年团里就是这种情况,没记错的话,在2002年,当年团里有几个转业名额,一个老营长不愿转,还有一个教导员也不想转。这些年龄大的不转,年轻的更不愿转,这件事就成了麻烦事。为什么当时干部不愿转业到地方,现在看来有几个原因。一是当时部队的训练抓得不那么严,部队的工作相对还是比较轻松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自然愿意在部队干,“只要部队需要,就一直干下去”,其实是自己不想主动离开。还有一点是很关键的,那就是当年的部队干部的晋升上,普遍比地方还要快。当年干了两年排长当副连长副指导员,然后干个一年两年连队副职,提升为连长指导员的,不在少数。对于干部来说,对他们能力最大的认可,对他们工作付出最高的奖赏,其实就是让他们能看到晋升的希望,并能够实实在在的得到晋升。只要职务上能成长起来,工作辛苦一点,平时受点委屈,加点班都没有什么。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留队和转业之间,自然大家都会选择留队。后来那一年政治处一个股长,被政治处主任、副主任反复做思想工作,动员转业,后来联系的单位也非常好,他这才同意转业。同样是干部转业这件事,放到二十多年后的现在,干部对其态度完全可以用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来形容。当年大家不稀罕甚至不接受的事情,现在很多人却趋之若鹜,争先恐后,打破脑袋都要争取一张船票。甚至还有人想方设法,哪怕得到了提升机会,也主动放弃晋升,就是为了达到转业条件,主动达龄或者达衔。为什么会这样,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间段,大家对其态度为何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而且相比于以前,现在军人的收入比地方更高,福利待遇更完善更好,军人的社会地位方方面面都在提升,而且部队的后勤保障等也有了飞跃性的提升。但在转业这件事情上,很多人反而更愿意离开部队到地方工作,甚至包括一些年轻军官,这个十分值得探讨和思考。

0 阅读:21

王老兵

简介:分享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