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10月,一名叫周裕泰的中国摄影师随雇主弗里尔来到河南开封,用相机记录下了这座千年古都境内的著名古迹。
之前向大家介绍了开封的相国寺、佑国寺及铁塔等处,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开封的卧龙寺、二曾祠、龙亭和繁塔。有些古迹得以保留至今,有些早已损毁,我们只能在老照片中一睹它们在112年前的真实模样。
卧龙宫山门
卧龙宫的山门,一座传统庙宇建筑,门前一条笔直的青砖道路,大门两侧开有圆窗,一群当地孩子聚集在门前。大门主建筑一侧的房屋门前站着一位小脚老太太 。
卧龙宫的庭院
卧龙宫原名五龙宫,传说赵匡胤曾遭追兵追杀,躲进殿内躺在玄帝神像后面才躲过一劫,。后人根据这个传说,在玄帝神像后面塑了一尊赵匡胤的卧像,卧龙宫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西厢房
卧龙宫旧址位于开封的卧龙街上,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庭院内种有花草。图中建筑为大殿西侧的厢房。在图左的位置能看到一棵造型奇特的老树。
东厢房
与之对称的东厢房,门窗完成,在门前半躺着一名老人,似乎正在纳凉。结合着前面的几张图,可以判断此时的卧龙宫内已经没有了道士,这里成了百姓聚居的大院。1927年,冯玉祥对卧龙街进行改造,打通了小南门,卧龙宫随之被拆除。
二曾祠
二曾祠建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是为纪念武英殿大学士曾国藩及其九弟两江总督曾国荃而建,建造者是当时的东河道总督许振玮,曾国藩曾是他乡试的恩师。二曾祠的位置在龙亭前潘家湖一侧。
二曾祠的院落
二曾祠是一座宏大的建筑群,有东西两座大院。东为三进院落,西为“两院一园”,分别是瓣香楼院、环凤阁院和西花园。
瓣香楼
西院内的瓣香楼为一座宫殿式的双脊建筑,造型别致,气势恢弘,其三面环廊,可凭栏观看水上风景。
环凤阁
环凤阁距离瓣香楼不远,由十六根红漆木柱支撑,四周建有回廊,造型精致考究。并有木桥通往湖心亭。
湖心亭
当时二曾祠有两座湖心亭,东面为双亭,名叫叠波亭,西边的为单亭,叫做光渌亭。图为当时的光渌亭,通往亭子的部分木制桥面因腐朽而坍塌了。二曾祠后来改为河南图书馆,上世纪70年代被拆除。
龙亭真武殿
1910年的开封龙亭,前面的建筑为真武殿,殿前摆放着一只铁制的大香炉。沿十五级石台阶可达殿内。从图中看真武殿已经相当破败,不但大殿的窗纸皆破,东、西两庑也有了不同程度的破损。
三年前的龙亭
这是1907年法国人爱德华·沙畹在龙亭前拍摄的照片,角度和前一张照片基本一致,通过两张照片的对比,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座古老的建筑在几年内的变化。
龙亭大殿
过了真武殿,是一条宽阔的四十七级石台阶通往龙亭大殿。大殿为黄琉璃瓦重檐建筑,面阔九间,四周设置有游廊。通往大殿的石阶上长满了青草,说明平日来此地游览的人很少。
露台栏杆
龙亭大殿周围的石护栏,一名道士正背依着栏杆朝摄影师的方向张望。
龙亭远望
从龙亭大殿向东北方向眺望,高耸的铁塔出现在天际的另一端。近景可见一些被损坏的石栏和花墙。
石门
龙亭东侧的石门,牌坊式结构,简单厚重,通过大门可见波光潋滟的潘家湖水以及对岸的民居建筑。
繁塔
位于开封东南的繁(pó)塔,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它是开封兴建的第一座佛塔,也是当地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
繁塔内景
繁塔造型独特,其塔身内外遍布了造像砖,上面的人物造像神态各异,雕工精细,令人叹为观止。
繁塔内的供台
繁塔位于天清寺内的繁台之上,繁盛时期占地几十亩,有数百名僧众。图为繁塔内佛像前的供台,上面摆放的蜡台和香炉皆已锈迹斑斑,说明很久已经没有得到维护了。
禹王台
禹王台,又名古吹台,相传在春秋时,晋国大音乐家师旷曾在此吹奏乐曲,这是一座颇为庞大的古建筑群,内有禹王庙、三贤祠、水德祠和御书楼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