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第一个大瓜,就是特斯拉降价了,拉开2023年的汽车价格大战,包括蔚来、理想、问界都开始以各种优惠的宣传手段来吸引消费者。难道是汽车行业迎来春天,正如火如荼地赢得消费者追捧和购买吗?
其实恰恰相反,在2月9日乘用汽车信息联席会上所提供的销售数据,让人大跌眼镜。相对于2022年12月份的销售量,所有汽车品牌的销售量都下降了,其中领跑同比下降达到85.92%。汽车行业正如这个倒春寒一样,经历了无比寒冷的春季还要笃定前行。是什么造成车市的寒冬,难道是因为消费者都不想买车了吗?
一、消费者不想当冤大头作为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揭幕人,特斯拉一直都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标杆。从去年的11月份开始,特斯拉频繁地调整价格,导致部分车主要维权,甚至动了要退车的念头。特斯拉通过降价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销售量,显然已经动了车市的这块蛋糕,让其他新能源品牌汽车不得不采取相同的方式来应对。
问界和小鹏旗下产品在1月初就开始跟着调整自己的价格。由于调整价格的时间不对,降价定在除夕的前两天,错过天时地利,就只会有一种结果,那就是销量直线下滑。在春节的前两天,大部分消费者都是趁着春节前能拥有一辆自己的爱车,风风光光地回家。结果刚买完车降价了,那种感觉就像哑巴吃黄莲,真的有苦说不出。
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要数极氪和领跑了。相比12月份,二者当月整个销售量被腰斩。除了缺乏同类品牌的竞争力之外,这两款汽车品牌在价格也没有特别的优惠。2022年可谓是新能源汽车大战的一年,品牌参差不齐,消费者选得眼花缭乱。
相对于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显得更加沉稳老实,偶尔会调整一下价格,但是价格浮动不大。加上后期的购置费减半,让更多的消费者意难平。买车还需要着急?说不定哪天又会出现什么新的购车优惠,消费者不是傻子,可不会再当冤大头。
二、疫情让消费者更加理性购房需要勇气,购车需要动力,全球疫情的暴发,让消费者多了一份理性。毕竟汽车在有些我们人的眼中也只是争争面子,好像没有车也照常生活。这份理性除了内心的矛盾之外,更多来自于市场的动荡。
2022年汽油不断涨价,购买汽车也不再变得冲动。新能源汽车虽然在这一年风生水起,但是还是有着一定的弊端。电池的使用寿命问题、续航问题都是值得去思考的,再加上特斯拉刹车失灵事件,更是让消费者心有余悸。国内的汽车品牌后生崛起,质量和技术问题更是让人堪忧。这不理性能行吗?
三、汽车品牌更新太快,下一个会更好近两年来,特斯拉在国内的发展如破竹之势,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快,小到智能细化大到电动化,无不给消费者带来惊喜。国内车市除了传统的汽车行业之外,还不断自主崛起很多新的品牌汽车。
很多汽车品牌不断地研发出自己的产品,比如比亚迪作为国内自主品牌转战新能源,从2012年的铺局,经历13年的时间研发出第一台新能源汽车。该车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不管是新能源的发动机上,还是从汽车的智能化上都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在油电混合技术上堪称一绝。
未来的汽车行业竞争非常大,传统汽车可能会转移到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也会在汽车的智能化上下一番功夫。同时可能也会解决续航焦虑问题,加大对充电技术的研究。再加上对氢能、储能以及智能驾驶的研究,未来的汽车更受消费者的期待。
总之,不管汽车行业怎么发展,作为消费者永远只在乎所需的和必需的。汽车行业在经历寒春的时候,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研发技术。等到春暖花开时,才能厚积薄发,在众多品牌中异军突出,成为最后的赢家。因此,2023年不是没有人买车了,而是大家都在观望车市最后的走向,理性占据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