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记者问韶山老妇人:毛主席和邓小平谁更好?老妇人如何回答?

执笔读春秋 2025-01-31 19:22:34

一九八七年正值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际,由于国家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不少外国记者纷纷怀着好奇与探究的心情来到中国,试图发掘这场变革的“真相”。

某一日,有美国记者来到毛主席家乡韶山,目睹当地经济体制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他正为找不到满意的新闻素材而苦恼,忽然发现当地有一间“毛家饭店”,店主是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妇人。

根据这名美国记者的了解,这一类妇人通常都出生于中国解放以前,她们经历过两代领导人的轮换,对这个国家三十多年来发生的变化有着最深切的感受。

最重要的是,一般像她那样的老妇人,往往识字不多。如果对她进行采访,一定能挖出很多有用的素材。

抱着这样的想法,这名美国记者故意找到老妇人,向她提出了一个颇为刁钻的问题:“你说是毛泽东好呢,还是邓小平好?”

美国记者以嘲弄的心态故意向老妇人提出这个“两难”的问题,他以为老妇人必然答不上来,或者即便答上来,只要她敢说其中一个人不好,他就可以借题发挥、大做文章。

哪知对方当时不假思索地答道:“毛主席领导我们翻了身,邓小平领导我们致了富,你说谁好谁不好?”美国记者当场被呛得无言以对,隔了半晌才回道:“好,好,好!”

老妇人没有说错,如果不是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推翻了旧社会的“三座大山”,中国的老百姓还在被军阀、买办和地主恶霸们压迫、剥削,生活又怎能好起来?

毛主席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打下了基础,然后邓小平领导我们勤劳致富,于是我们才有了幸福的新生活。

这个道理,连一个普通的中国饭店老板娘都能明白,可是这位美国记者却不明白,到底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这位美国记者的意识形态里,毛主席、邓小平领导下的新中国是“割裂”的,他错误地以为这两位领导人的治国目标与方向不同。

由于西方的政治背景和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对共产主义有着深深的恐惧与排斥,直到我们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制度以后,西方人对中国的恐惧与排斥才稍稍降低。

采访老妇人的美国记者从自己的视角与感受出发,想当然地认为中国底层老百姓也和他一样,于是故意向老妇人提出这个问题,但是他当时实则是给老妇人设了一个“陷阱”。

为什么要说这位美国记者是在给老妇人设“陷阱”呢?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这位老妇人的身份了。

老妇人原名汤瑞仁,是毛主席的老邻居。汤瑞仁出生于三十年代,十六岁的时候跟着家人逃难来到韶山,并嫁给了毛凯德。汤瑞仁自打嫁进毛家后一直勤奋持家,孝顺公婆。

公开资料中没有提到汤瑞仁是否读过书,但是五十年代国家曾经在农村办过不少“扫盲班”,从她后来的言行举止判断,她应该短暂地上过学。

因此在一九五九年毛主席回韶山时,才会看到汤瑞仁家的墙上贴着“公共食堂好,饭菜样样香,男女老少喜洋洋”的标语。

要知道,当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的第一年。这件事情说明汤瑞仁不是普通的农妇,因为她显然十分关注国家政策的动向,并积极响应政策的号召。

汤瑞仁后来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因为她的丈夫毛凯德参过军,所以毛主席曾特别嘱咐她说:“你是一名军人家属,要干好革命搞好生产,听党的话,为人民服务,做一个好军嫂。”

因此,汤瑞仁一直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高标准、严要求。一九五九年毛主席回到北京后,韶山当地建起了毛主席纪念馆,经常有外地客人来纪念馆参观。

当时纪念馆周围没有茶水摊和饭店,客人远道而来,渴了、饿了就找不到地方落脚。于是汤瑞仁就每天烧一担水放到路边,让客人们免费喝。

很显然,汤瑞仁此时的一切行为,都是出自于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教导。据说,毛主席还曾叮嘱她,要时刻记得自己是毛家人。总之在毛主席生前,汤瑞仁做这些善事,从未向路人收取分文。

后来,邓小平把改革开放的事提到了工作日程,又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所以汤瑞仁从一九八七年开始,就在当地开了一间名为“毛家饭店”的小饭馆。

这家饭馆专门出售当地的家常菜,其中就有毛主席最爱吃的“红烧肉”。汤瑞仁开饭店的时候,为了招揽生意,就把五九年自己一家人和毛主席的合影挂上了饭店的墙上。

后来北京有不少领导人都来这家饭店用过餐,并与汤瑞仁合影。她又把这些领导人的照片统统挂了上去。这就是为什么那位美国记者会故意在采访她时,给她设下“陷阱”的原因。

因为汤瑞仁是毛主席的邻居,她开这家“毛家饭店”事实上也是因为和毛主席沾上了关系,才火起来的。这个时候如果汤瑞仁回答不恰当,那么这位美国记者就会借机炒作。

其实当时美国记者在提出那个两难问题之前,先就提了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

原来,当时美国记者见到墙上悬挂的汤瑞仁一家与毛主席的合影,就转头问汤瑞仁:“如果毛主席在世,要割资本主义尾巴的,你这个饭店就开不成了!”

结果汤瑞仁机智地回答道:“毛主席领导我们翻身求解放,就是要我们从贫穷走向富裕,(开饭店的事)我看毛主席也不会反对。”

在毛主席的家乡韶山,韶山人民非常敬爱毛主席。因为当初正是毛主席带领的中国共产党夺下了地主、恶霸手上的鞭子,解救人民于水火。

毛主席领导下的新中国实行同工同酬,男女一样。大家都凭借双手赚钱养活自己,虽不富足,但心里却是平衡的。

后来邓小平提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勤奋的人自然可以多劳多得,所有人得到的致富机会也是平等的。所以两代领导人都是值得称道的,哪里有什么好与不好之分呢?

一个社会进行制度变革的同时,现实中总会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些发声者中不乏高级知识分子和行业精英。这些人看待历史的前进和发展的标准是唯心的与割裂的,反倒不如汤瑞仁这个农妇来得通透。

美国记者离开之后,又过了十余年,汤瑞仁成了韶山当地的劳动模范人物。

二〇一九年,汤瑞仁入选了“新中国70周年百名湖湘人物榜单”,并在四年后以84岁高龄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党员。二〇二二年四月,汤瑞仁被选为湖南省“诚信之星”。

参考资料:

《八旬“毛家饭店”创始人汤瑞仁圆了入党梦》——《中国新闻网》,2014.07.01;

《毛泽东乡邻办毛家饭店》——《世纪》,2003.07.15;

《“我是毛主席的邻居,不能给他丢人”——记毛家饭店创始人汤瑞仁》——《红网》,2023.04.13;

0 阅读: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