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坐牢16年,出狱后却发现自己在北京有264套房,价值10个亿!

小拉谈古论今 2024-12-14 14:21:56

坐牢16年,出狱还有价值10亿的264套房产等着自己,任谁也不敢相信,但大家不用怀疑,这个故事真实存在,主人公牟其中,他的人生堪称一部传奇,让人艳羡不已。

商业“奇才”艰难起步

1941年,商业“奇才”牟其中出生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人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没有战争,所有人都能吃饱饭、穿暖衣。

可小小年纪的牟其中不一样,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吹牛皮”,经常会说一些外人眼中不可思议的事情。周围人对他的评价是:这孩子要是不说“大话”,凭借好学和自信,将来必成大器。

不过,对于外界的评价牟其中并不在意,他的目标很明确,将来要成为一名记者。只可惜很多时候都事与愿违,牟其中几次努力都没有考上大学,只能被迫成为一名“锅炉工”。

周围人都觉得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好事,可对于性格跳脱又很有想法的牟其中来说,这份工作简直就是浪费时间,纯粹是为了混日子。生来就不“安分”的牟其中,又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做一辈子的锅炉工呢?

在做锅炉工期间,身边没有愿意听他侃侃而谈的人,牟其中就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书,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我。就在所有人以为,牟其中出狱之后会安安分分工作,他又开始作妖了。

1982年,人到中年的牟其中居然想要创业,外人都不理解,也不赞成。彼时的牟其中还没有离婚,对于他想要创业的想法,当时的妻子特别支持,卖了家里仅有的缝纫机给他做启动资金。

放到现在,300元可能就是一顿火锅钱;可是在80年代,却足够牟其中开一家商店。在众多行业中,牟其中选择了电器。不得不说,他真的很有眼光,最起码在创业和投资方面快人一步。

当时电器是稀缺产品,很多家庭连用电都困难,更别说电器了,市场前景一片广阔。不过那时的电器价格不便宜,很多老百姓只能看看,买不起。商家为了提高电器的销量,只能不断地吆喝、揽客。

牟其中的经营理念不一样,他自认为吆喝揽客是最低级的销售方式,只有顾客主动上门采购,才能提升营业额。

事实证明牟其中的想法是对的,他开办的“南德商店”另辟蹊径,以三包售后政策吸引顾客,这在整个商业圈都是新鲜事,开创了三包先河。

牟其中很擅长站在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他知道有些顾客想要选购电子产品,又担心买回家有质量问题,或者是后悔。他的三包政策,恰好解决了顾客的后顾之忧,买回家三天之后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退换,销量蹭蹭上涨。

仅仅一年的时间,牟其中开办的“南德商店”就在当地出了名,净利润居然高达八万元人民币。在那个万元户都很稀缺的年代,牟其中居然有好几个万元,大家才意识到:曾经那个说大话的孩子,确实有些真本事。

“罐头换飞机”再创奇迹

如果说一年挣八万元是商业“奇才”小试牛刀,那接下来用“罐头换飞机”,那就是商业传奇了。在外人看来,罐头和飞机是两种完全不沾边的物品,根本没有可比性。可是在牟其中眼里,两者却能画等号,成就了他的又一个商业奇迹。

1989年,早已经成为万元户的牟其中不安于现状,他想要在商业上有更大的包袱,想要赚更多的钱。小小的四川万县已经满足不了他的商业规划,牟其中决定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前往北京寻找机会。

谁能想到,在火车上跟人“吹牛皮”的时候,意外发现商机。在聊天中,牟其中遇到了同道中人,两个人聊了一路。对方随口一句“前苏联打算出售一批飞机”,商业嗅觉敏锐的牟其中就发现了机会,他知道这是一笔大买卖。

虽说此时的牟其中已经身价不菲,但飞机这样的庞然大物,并非他这样的普通人可以买卖。秉着不放弃的原则,下了火车的牟其中就开始打探消息,确定前苏联确实要卖飞机,也打听到川航打算购入飞机。

买家和卖家都有了,作为中间人的牟其中,如何才能拿下这单大生意呢?囊中羞涩的他没有资本,没办法和卖家商谈。不过这难不倒牟其中,一番分析之后他发现:前苏联是重工业国家,他们卖飞机可能是为了解决眼下的物资需求。

既然如此,那就投其所好,给前苏联提供他们需要的食品、日用品,以“换”的方式让他们转让飞机。

恰好,我国当时的轻工业发展迅速,很多货物都没有销路,只能堆积在仓库,这让牟其中再次燃起了“斗志”。说干就干,带着购买的罐头和日用品,牟其中前往前苏联和卖家商谈。没想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商品居然备受欢迎,卖家同意用“罐头换飞机”。

双方协议:一架飞机售价7000万,换取同等价格的日用品。飞机落地,日用品也要同时发出。此时的牟其中又犯难了,前苏联的飞机是现货,随时都可以从他们国家飞到中国,而自己的日用品还不知道在哪里。

好在飞机先落地,牟其中采用抵押的方式换取“巨额”日用品,在规定时间内发到前苏联。不得不说,牟其中真的是个商业“奇才”,利用飞机和火车的时间差,成功搞定了这件看似天方夜谭的事情。

靠着这次“罐头换飞机”的事情,牟其中居然赚取了1亿元的天价中间费,这是多少人一辈子都不敢想的事情,他做到了。

入狱归来还是“富翁”

很快,牟其中用“罐头换飞机”的事情就在全国各地传开了,所到之处都是掌声、夸赞声和他人羡慕的眼光。可能成功来得太快,让牟其中有些不知所措,忘了自己的初心。

从那之后,他更加“口出狂言”,经常说一些大话。让人意外的是,周围居然有很多拥护者凭空而出,大家对牟其中的话深信不疑。

斥100亿巨资把满洲里发展成香港;半年之内,研发出超越美国几十倍的芯片;把青藏高原变成鱼米之乡…………这些,都是出自牟其中之口,他的“胃口”越来越大,好像全世界就没有他完不成的事情一样。

从发展的角度来说,这些事情确实都是好事,也有利于我国的发展。可问题是,这比“罐头换飞机”还天方夜谭。

时间一晃到了1999年,牟其中以“信用诈骗罪”被拘留调查。曾经夸夸而谈的“中国首富”变成了“中国首骗”,终究还是为了他那些不切实际的行为付出代价。

经过一年的调查取证,于2000年5月被判处无期徒刑,因为牟其中的诈骗金额实在太大。对于国家的判决,牟其中拒不认罪,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上诉。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已经被捕入狱的牟其中表现还不错,从无期改判到有期,最后坐了16年监狱。2016年9月,已经75岁高龄的牟其中出狱了。原以为这辈子会潦草地度过余生,谁曾想还有更大地惊喜等着自己,北京价值10亿元的264套房产。

当年的牟其中是个好老板,他考虑到员工的福利和住宿问题,特意在北京门头沟建了三栋楼房,打算分给员工。结果,房子还没有建好的时候,这位好心老板就不幸入狱,这件事也就被搁浅了。

入狱的这些年,门头沟的发展越来越好,房价更是一路飙升,曾经低价购入和建造的264套房屋,市值已经超过了10亿。

这笔意外之财,怕是连牟其中本人也没有想到吧?真的应了那句:天无绝人之路。出狱时已经打算做个普通人的牟其中,又再次燃起了斗志,毕竟他还有264套房产做家底,想着有生之年再大干一番。

不过这一次牟其中就没有那么幸运,虽然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宣称要东山再起,但商界迟迟没有他的消息。

有人说是因为牟其中老了,没有年轻时候的斗志;也有人说是商场变了,早已经不是当年环境。如今已经过去好几年,“江湖”上已经很少再有牟其中的消息传出来,可能他也觉得安安稳稳度过余生比较好。

只是关于他的传说,偶尔还是会被人提起,毕竟时至今日还还没有人能超越他的商业成就。

结语

回顾牟其中走过来的路,真的可以用“传奇”来形容,他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界神话。

同时,大家又对他的过往表示惋惜,如果当年“罐头换飞机”之后能够脚踏实地,那现在的他在商界还是不可超越的存在。

0 阅读:1

小拉谈古论今

简介:生活不必太高清 很高兴认识大家,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