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蓝鹰 文/田歌

▲蓝鹰作品《旭日东升》(136x68厘米)
旭日东升出自于《诗经》,有“缁缁鸣雁,旭日始旦”形容太阳的升起、也有“天下安澜,旭日东升”象征和平盛世。而旭日东升山水画则是画家对此人文特征的表达,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初看蓝鹰先生的新作《旭日东升》,不禁想起这两句诗句:“白云如海浪涛激,赤霞似火天际铺。”整幅画作深得传统水墨山水画的精髓,意境深远,线条流畅。又融入了现代浓烈鲜艳的色彩,把旭日东升,霞光万丈的壮观,浓淡适宜,张弛有度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这是一幅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带着勃勃生机的画作。

“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俏皮的白云虽不敢同旭日争辉,恰到好处的相伴旭日左右,为似火的天际增添一抹灵动。顿时让静态的画作活泼了起来。似乎能让看画的我们,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晨风,带着丝丝缕缕的云,摇曳在天际,同时拂去人们心中的哀愁。辉煌的旭日,照亮生活中的阴霾,带走一切负面磁场,跟随者旭日,迎接希望的到来。不敢久观旭日的辉煌,目光顺着画卷往下移,三五村居,为整幅画卷恰到好处地增加了一缕人间烟火气。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不知是哪些志趣高洁之人,选了这出钟灵神秀的所在居住。寥寥数笔,绘成整齐的民居。干净利落的场院,看来久居在此的人家,极其勤劳干净。似乎画作中,能听到村居人家鸡鸣犬吠,一片祥和。山中人家,安享岁月。

依着山势,蜿蜒而上的古道,恰当地衔接了旭日东升,山河壮阔的美景,和隐居在此,闲适淡然的人间烟火气。古道浓淡适宜,路边山石林立。苔藓青草,掩映在山石之间,古道之旁。可见画家蓝鹰先生创作功底的深厚,既能带给人们视觉上的震撼,又贴近生活,细致入微。古道依山傍水,弯曲深远,完美地把整幅画卷衔接起来。

“小舟随处去,幽意日相亲。野草胜荷叶,轻鸥似逸人。”小舟闲适地漂在水面,钓竿尚在,钓鱼人定然隐藏在画卷之中。水面波光粼粼,山石倒影映在其中。水边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草木更加旺盛。对比旭日东升,唯美壮观,愈发显得整幅画卷充满了生命的力量。我们的目光,追逐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只见一道瀑布奔腾而来。

“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川崖壁齐动摇。”瀑布广阔,水流湍急。隔着画卷隐约耳边轰鸣之声不绝于耳。水汽似乎被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强大力量裹挟着,迸溅在我们的脸上,身上。为这温暖的晨光中,增添一点凉意。整幅瀑布大气恢弘,丝毫不比旭日东升赤霞千里的壮丽美景逊色。一动一静,相得益彰。一张一迟,荡气回肠。这么大一幅瀑布的渲染下,越发显出了山崖草木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给整幅画卷,添了浓重的一笔,让人看了耳目一新,仿佛身临其境。这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对赏画的人全方位的感官冲击,似乎下一刻,我们就走在山中古道,听着隆隆的水声,约上三五好友,驾一叶小舟,畅享晨光中钓鱼的乐趣。山中空气清幽,参天古树,带着勃勃生机。

蓝鹰先生对颜色的掌控,完全可以赞为出神入化,晨光中,连山间郁郁葱葱的古树,都穿了一层带着绚丽晨光的新衣。旭日不光染红了苍穹,更是把它蓬勃的生命力,毫不吝啬地洒满整幅画卷,带给每一个看画的人。整幅画卷,看似静静的在眼前,可它仿佛带着雷霆万钧的力量,走进我们的脑海。带我们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带我们感受东升旭日撒落周身温暖和希望。群峰拥攒布苍茫,云涌雾漫生气象,祖国山河旭日升,中华民族更兴旺。--end--
蓝鹰书院,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