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患者,最近总觉得困扰不已。他明明没喝多少水,可白天老是频繁跑厕所,晚上也得起夜好几次,严重影响睡眠。有时,甚至刚从厕所出来没多久,就又有了强烈的尿意,根本憋不住。他一开始以为是自己喝水习惯不好,可调整后症状依旧没改善。后来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是膀胱过度活动症在作祟。今天,就来和大家好好讲讲这个病,教大家如何自测。

膀胱过度活动症,简单来说,就是膀胱 “不听话” 了。正常情况下,膀胱像个尽职的 “水库管理员”,尿液储存到一定量,它就会给大脑发信号,大脑允许后,才会 “开闸放水”。但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膀胱变得过于敏感,稍有尿液就着急向大脑 “汇报”,导致患者频繁想排尿。这是一种常见泌尿系统疾病,据统计,40 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为 10%,且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
常见症状尿频:在正常饮水量下,白天排尿次数大于 8 次,夜尿次数大于 2 次,每次尿量还小于 200 毫升,这就可能是尿频。比如,有的人一上午能跑厕所 5 - 6 次,明明没喝多少水,却总感觉有尿意,这就不太正常了。尿急:突然有强烈的排尿欲望,根本忍不住,必须马上冲向厕所。就像有些患者,正和朋友聊天,突然就感觉尿急得厉害,必须立刻找厕所,否则就可能尿裤子。急迫性尿失禁:尿急的同时,或者尿急后马上出现尿失禁。比如,有些患者在往厕所跑的路上,就已经憋不住尿,尿液不自主流出来了。夜尿:晚上入睡后,因为尿意起床排尿次数超过 2 次。像有的患者,一晚上要起夜 3 - 4 次,严重影响睡眠质量,第二天精神也不好。自测方法有个简单的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问卷表,大家可以根据近一周内最接近日常状态的排尿状况来打分。
白天排尿次数:从早晨起床到晚上入睡,小便次数是多少?8 - 14 次得 1 分,≥15 次得 2 分。夜间排尿次数:从晚上入睡到早晨起床,因小便起床次数是多少?0 - 1 次得 0 分,2 次得 1 分,≥3 次得 2 分。尿急:是否有突然想要小便且难以忍受的现象发生?无得 0 分,每周≥1 次得 1 分,每日≥5 次得 2 分。急迫性尿失禁:是否有突然想要小便,无法忍受并出现尿失禁的现象?无得 0 分,每周≥1 次得 1 分,每日≥5 次得 2 分。如果问题 3(尿急)得分≥2 分,且总分在 3 分以上,就可考虑患有膀胱过度活动症。总分 3 - 5 分属于轻度,6 - 11 分属于中度,超过 12 分属于重度。一旦发现评分属于中度以上,建议尽早就诊。
发病原因膀胱逼尿肌不稳定:膀胱外包裹的逼尿肌,在储尿期本应安静待着,可要是它异常收缩,就会挤压膀胱,引起尿频、尿急等症状。神经中枢传递异常: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出问题,尤其是膀胱传入神经异常,会干扰膀胱和大脑之间的 “通信”,导致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感觉过敏:这类患者膀胱特别敏感,尿液量不多时,就产生排尿欲望,引发膀胱过度活动症。尿道功能异常:前列腺炎等疾病,会刺激膀胱邻近组织的神经,进而导致膀胱过度活动症。其他因素:精神疾病、激素代谢失常、女性雌激素水平改变、盆底脏器脱垂等,都可能造成或加重膀胱过度活动症。比如,绝经后的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发病率就相对较高。治疗方法行为治疗:膀胱训练:尿急时别马上冲向厕所,先憋会儿,等排尿感觉减弱再去。开始可每小时排尿一次,之后逐渐延长排尿间隔,直到能憋尿 3 - 4 小时。但膀胱健康的人,可别随便憋尿,以免损伤膀胱。盆底肌训练:也叫凯格尔训练,能预防或缓解尿失禁。上厕所排尿时,下身发力的肌肉群就是盆底肌。分别以坐位、站立和躺下 3 种体位,各做一组 10 次肌肉收缩,每天至少重复 2 次练习。调整生活习惯:每天喝 6 - 8 杯水,别一次性大量饮水,尽量白天摄入大部分水分,临睡前别再喝水。多吃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预防便秘,因为便秘会增加腹压,加重症状。肥胖的人要控制体重,因为肥胖也是尿失禁的风险因素之一。药物治疗:症状严重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控制或缓解尿频、尿急和夜尿增多的情况,提高生活质量。手术治疗:行为和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可考虑神经调节手术,如经皮胫神经刺激治疗、膀胱内注射肉毒素治疗和骶神经调节术治疗等。膀胱过度活动症虽然不致命,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大家平时要多留意自己的排尿情况,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通过自测怀疑患病,尤其是超过 2 个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早诊断、早治疗,别让这个病影响日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