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坚革命烈士传(104)

红色潮看历史 2025-04-16 15:18:36

​​​​​​​@头条四川​

原创:朱冬生

刘伯坚

1895·1—1935·3·21

中国人民革命不朽的英烈,中华民族不死的灵魂。

四川平昌人。青少年时期先后就读于金斗寨高等小学、巴中县中学、万县的川东师范、成都的高等师范学堂。1920年到比利时、法国勤工俭学。次年在法国与周恩来、赵世炎、蔡和森、李富春等领导了“占领里昂中法大学”等学生运动。1922年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共同组建了“少年共产党”,随即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923年春,他和赵世炎介绍聂荣臻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赴莫斯科,入东方劳动者大学,任中共旅莫支部书记。1926年春,参加接待到苏联考察的冯玉祥。冯玉祥邀请他回国任国民联军的政治部副部长。到西北军后,同上层人物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并用革命思想改造这支从军阀阵营中分裂出的部队。1927年4月,与西安才女、共产党员王叔振结婚。同年夏,冯玉祥与共产党分手,他被“礼送”到武汉。随后再度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与刘伯承等一同学习。1930年,回到上海。1931年,进入江西中央苏区,先后任军委秘书长、红军党校政治部主任。此时,西北军主力第26路军到江西“剿共”。中央军委马上派他主持对该军的战场起义工作,致使该部1.7万人在宁都暴动,并编为红五军团;随后担任了该军团政治部主任。1934年10月,红军主力离开江西长征,他被留下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他积极组织留守部队在于都河多处架桥,护送中央红军主力渡河长征。在艰苦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他带领部队英勇作战。1935年3月4日,他率部突围时为掩护战友左腿负伤不幸被俘。3月21日,在江西省大余县金莲山上被敌人杀害,壮烈牺牲,时年40岁。

1938年毛泽东为他题写碑文:“刘伯坚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优秀党员,中国工农红军早期优秀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新中国成立后,叶剑英同志曾赋诗怀念他:“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鄄都溅溅鸣。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免责声明:转发此文,已经原作者授权。

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明,本平台将依‬据‬作者或著作权人的‬意见进‬行‬包‬括‬删除在‬内‬的‬处‬理,但‬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