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
因为,他隐隐已经知道事情将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他也尽了最大努力,去尝试改变这种零和博弈可能带来的可怕后果。
但是很遗憾,他的努力以及暗示没有得到蜀汉的重视。
鲁肃接替周瑜的职位,到陆口赴任时,途经吕蒙的屯兵之处,鲁肃本来轻视吕蒙,但是经过他人的提醒,还是去拜访了吕蒙。
由此,他跟吕蒙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
酒至半酣,吕蒙突然问鲁肃,与关羽相邻,打算用什么策略来应对突发情况呢?
鲁肃说,到时候看具体情况再采取措施。
从鲁肃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根本没有考虑过突发情况。
因而他也没有想过,如何应付这种状况,鲁肃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只能敷衍了事。
鲁肃的这个回答,吕蒙肯定不会满意。
吕蒙把东吴与蜀汉之间的关系,一语道破,又把关羽的威胁点透。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借着这个机会,吕蒙为鲁肃谋划了五条计策,这五条计策吕蒙一定经过了深思熟虑。
史书中没有记载这五条计策的具体内容,不过从鲁肃“越席就之,拊其背”并称赞他:
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鲁肃的态度也从轻视吕蒙转变为与其结为友人,这也可以证实吕蒙与鲁肃对蜀汉的策略是一致的。
通过这段描述,其实就可以证明,吕蒙的计策鲁肃是认同的,并深以为是。
也就是说,鲁肃此时就已经知道吕蒙有袭击关羽或者夺取荆州的计划。
接下来,看一下鲁肃所做的最后努力。
虽然鲁肃对于同盟关系极力维持,但是他也知道,自己所属的阵营是东吴,他跟吕蒙的计策属于军事机密,是不可以泄露的,这是原则问题,鲁肃可不像《三国演义》里描绘得那样,吃里扒外。
鲁肃能做的就是暗示其中的利害关系。
益阳对峙时鲁肃邀请关羽相见,这一段被后来演绎成了单刀赴会的戏码。
鲁肃手下的将领担心发生变故,劝阻鲁肃不要前往,鲁肃力排众议,认定关羽不会加害自己。
在会场上,鲁肃严厉谴责了蜀汉背约的行为,鲁肃甚至一度压制住了关羽 。
据《三国志·鲁肃传》裴松之引注《吴书》中记载了鲁肃这样一段话:
“今已藉手于西州矣,又欲翦并荆州之土,斯盖凡夫所不忍行,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肃闻贪而弃义,必为祸阶。吾子属当重任,曾不能明道处分,以义辅时,而负恃弱众以图力争,师曲为老,将何获济?”
鲁肃深知,他们这个级别的会面,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即便如此,他还是苦口婆心的给关羽讲道理,“贪而弃义,必为祸阶”,“恃弱众以图力争”,“师曲为老,将何获济”。
其实,鲁肃已经讲得很明白了,就差把吕蒙的计策和盘托出。
可是关羽既没有听出鲁肃的玄外音,也没有重视鲁肃的话,很有可能他也没有把鲁肃的话告诉刘备或者诸葛亮。
鲁肃该做的都已经做了,该提醒的也提醒了。
剩下的就不是他能改变的了。
后来事情的发展也确实超出了可控的范围,差一点儿就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还好双方能摒弃仇恨,继续维持着表面的联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