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眼桥的传说

文化愿补不足 2024-09-08 00:52:02

九眼桥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古名宏济桥,又叫做镇江桥,最早建造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它由当时的布政使余一龙所建。之后又经过几次补修,第一次补修是在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由总督李世杰负责,就在这个时候此桥正式改名为九眼桥。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时又进行补修。1988年,在九眼桥西侧新建了交叉钢架水泥预制桥,从桥基点起算,长约120米,宽25米,桥北下端辟有汽车通道横贯东西,形成半立式交叉桥。

可惜,在1992年,由于老九眼桥对泄洪有所妨碍而不得不拆除。1999年7月,成都市规划局为了重建九眼桥出台了九眼桥异地重建方案,重建地址位于距老九眼桥1.9公里处。2001年11月,此项工程宣告完成,新九眼桥仍为九孔,外部全由仿古青石块砌成,桥面用青石块铺设保留了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九孔石拱桥形象。

九眼桥是一座桥,而这里所说的“九只眼”是指九眼桥下的九个洞,并不是有九只眼。

海眼,通俗地讲就是指泉眼,泉水的出水口,也指那些一年四季都不会干的泉水。海眼又叫做“归墟”,根据《山海经》记载,在“渤海之东”这片茫茫大海之上还存在一个无底之谷,它就是“归墟”,传说它可以把宇宙中各条河流,甚至连天上银河的水都汇集到这个神秘的无底洞里。传说在我国南海也有这么一处海眼,深不见底,倾尽全天下之水也难以将其填满。

而九眼桥与海眼又有什么关系呢?那就要说到九眼桥的第五孔了。第五孔是九眼桥九孔中最大的,它处于中间位置。传说是这样的,相传九眼桥第五孔的下面是一个海眼,可以直通大海,深不可测。由于这个传说深入人心,所以常常会使得一些好事的人往桥下扔硬币或者铜钱。想用钱币落底的时间来估量深度。此事不禁令人莞尔,也不知道人们有没有听到钱落底的声音。对于九眼桥的第五孔是不是海眼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是它带给人们的遐想是无限的。

相信人们对于铁拐李这个人物肯定不陌生,他是“八仙”中年代最久、资历最深,也是第一位得道成仙的。在元杂剧《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中始有其名。他的身世由来有很多传说。有人说他是由西王母娘娘点化成仙的,封号东华教主,授铁拐一根。也有人说铁拐李的本名为李洪水,他常常在街上行乞,被人们厌恶。有一天,他将手中的铁杖掷于空中化为飞龙,就这样乘龙而去、得道成仙。还有人说,铁拐李名为李玄,他因为遇到太上老君而得道。有一天,李玄神游华山赴泰山老君之约,离去之前嘱咐他徒儿七日不能离开他的法身。然而总会有意外发生,在第六天的时候,他的徒儿因为母亲病危不得不离开,只能把他的法身焚化。到了第七天李玄回来之后发现他的法身被焚化了,仓促之间只好附身在一个跛脚乞丐的尸体上。因为被附身的乞丐蓬头垢面,袒腹跛足,李玄又将一根竹杖变为铁拐,所以被称为李铁拐。

相传,铁拐李就是从九眼桥飞升的。说来很是神奇,在九眼桥上千块红砂石板镶的桥北头,有一块石板,至今上面还留着一个人脚板形状的凹坑,它的大小正好跟成年男子脚的大小是差不多的。众所周知,铁拐李是一个子,在升天的时候只能用一只脚蹬地,所以就引出了这段传说。由于这段传奇的延续,许多过往的人总是要在这块石板上面用脚比试比试。

张献忠,字秉吾,号敬轩,在明末时期领导了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在四川的统治,于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1646年,清兵入关,四川境内战争不断,张献忠最终不敌清兵,不得不退出成都,1646年在西充凤凰山中箭身亡。

据史料记载,张献忠生前曾经在成都举办过斗宝大会,向人们展示了摆满24间屋子的金银珠宝,比当时的崇祯皇帝还要富有,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他是十分贴切的。那么,张献忠死后,他的宝藏就成了一个谜,宝藏到底被藏到哪里去了呢?

相传,张献忠的宝藏是被藏在了九眼桥一带的河中。据说在张献忠死后,成都九眼桥曾经流传过一首民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二万五。”这个民谣所讲的是张献忠兵败退出成都之时是在九眼桥码头上船的,临走时将大量的金银财宝秘密藏了起来,而找到宝藏的标志便是石牛和石鼓。谁要是发现了石牛和石鼓,就有可能找到这些宝藏。

相传在20世纪30年代末,有一个由袍哥和军官入股名为“锦江淘银”的挖宝公司,组织了一个挖宝队伍来九眼桥下挖宝,目的就是要挖出张献忠的宝藏。没过几天,石牛和石鼓竟然真的被他们从九眼桥下挖出来了,与民调中的石牛和石鼓正好契合。但可惜的是,之后挖出来的东西只是些生锈的铜钱。这场挖宝行动就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而张献忠藏宝藏之地,至今还是来知之谜。

0 阅读:0

文化愿补不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