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亏200多亿,“山寨高仿汽车之王”,走到末路了?

不懂车的说车人 2025-02-18 17:05:39

暴亏200多亿,“高仿汽车之王”众泰,要凉?

众泰汽车在股票市场上,就像一颗谁都看不懂的“怪星星”。2024年7月底开始,一直没什么动静的众泰突然发力,股价从最低1.31元一路疯涨,最高涨到3.55元 。短短三个多月,股价就翻了一倍,不到五个月,涨幅接近1.4倍。可谁能想到,接下来的三个月,股价又暴跌了近40%。这大起大落的,实在太让人惊讶了。

根据最新的业绩消息,众泰汽车在过去七年里,最多可能要亏286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亏损)。这数字太吓人了,相当于5个赛力斯、2个长城汽车一年赚的钱都亏没了。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特别火,可一直靠模仿别人造车的众泰,早就没人关注了。虽然它的股票还在上下波动,好像在说自己还没死,但实际上,换了新老板的众泰,现在的情况特别不稳定,股价的变化更像是一场没意义的闹剧。

股价疯涨,就是闹剧

股票市场里有句话,叫“越差的公司越容易出现奇怪的股价走势”,众泰汽车就是最好的例子。2024年7月底开始的这波股价上涨,和公司真实的经营情况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是一些投机资金在炒作低价股票和汽车概念。众泰之前说要进军无人驾驶、氢能这些领域,也被拿来当成炒作的理由。

虽然换了新老板,但众泰的新管理层好像没办法让公司好起来,公司还是老样子,没有一点进步。最近的公告说,三个大股东的股份又被冻结了。控股的江苏深商和它的一致行动人国民数字、众富同人,他们持有的100%股权都被法院轮候冻结了,加起来占公司总股份的22.96%。从这就能看出,公司内部管理有多乱。

2023年5月31日,本来大家都觉得能救众泰的黄继宏,突然辞去了公司董事长和董事的职务。这就像在平静的湖水里扔了块大石头,激起了很大的浪花,接着公司就开始了高管离职潮。之后,监事会主席、独立董事、董事、代董事长、董事兼副总裁这些人都陆续离开了。2024年,总裁、副总裁、证代、董秘也一下子全辞职了。统计下来,因为黄继宏辞职,公司一共有12个人离职,离职人数这么多,涉及的职位这么广,在整个A股市场都很少见。

对于汽车公司来说,销量非常重要,这关系到能不能和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经销商正常合作。但众泰这两年的销量一直不清楚。2023年年报说,公司一共卖了1112辆车,和2016年卖33万辆相比,少了99.7%。2023年2月,众泰推出了第一款纯电动小车江南U2,最低售价5.88万元,可在竞争这么激烈的市场里,一年才卖出去42辆。卖得这么少,公司根本没办法正常运营,这几年重组后,众泰只能靠卖汽车配件和以前金马股份的门业生意来维持。

更奇怪的是,这1112辆的销量还被很多人怀疑。公司监事娄国海说,没办法保证年报里销量等财务数据是真实、准确、完整的,所以深交所就向众泰发了问询函。众泰回复说,全年销量其实是1016辆,其中T300卖到了中东,U2车型卖给了重庆江风南雅汽车销售服务公司。但让人想不通的是,江风南雅的股东就是和众泰一起开发U2的轻橙时代,现在轻橙时代已经申请破产了,江风南雅也被限制消费,还成了失信被执行人。合作的公司自己都快不行了,众泰的新能源汽车还能卖给谁呢?2024年以后,众泰就没再公布过汽车销量,之前公布的销量也让人不太相信。现在众泰大部分车型都已经停售了,在易车、车主之家这些平台上,也查不到它的销量信息。公司内部管理不行、业绩不好、销量也很差,最近股价的变化,就是公司快不行前的最后疯狂。

危机重重,没钱可赚

2021年底,经过一系列复杂的重整,众泰好像又活过来了。江苏深商作为重整投资人,成了第一大股东,投了20亿元。江苏深商背后是深商控股,由79家深圳有名的民营企业一起组成,这些股东的总资产差不多有上万亿元。有了这么厉害的金主支持,再加上众泰“起死回生”的故事,2021年在228个交易日里,众泰股票收获了92个涨停板,一年时间股价涨了3.7倍,最高的时候涨了6.5倍,成了全球资本市场回报率最高的汽车股票。

江苏深商本来想得挺好,想趁着众泰股价低的时候入股,拿到造车的资质。它的前总裁黄继宏在汽车行业和投资圈都是老手,特别喜欢参与破产重整的项目。他之前主导了汽销公司庞大集团的重整,还被推选为中民投总裁。大家都以为他能把造车和卖车这两个环节打通,可没想到,这三年众泰几乎没什么作为。复产的众泰T300 EV一辆都没查到销量,U2车型也卖得不好,只能靠上市前金马股份的门业和汽车零部件生意勉强维持。

庞大汽车的事还让人记忆犹新。深商系接手庞大后,不仅没完成之前承诺的业绩,还让庞大的情况越来越糟。按照业绩补偿协议,深商控股等重整投资人要在2023年7月前补偿34.59亿元,可直到庞大退市,这笔钱都没给。更让人吃惊的是,有人举报黄继宏,说他操控庞大向他同时控制的众泰汽车采购不超过10亿元的货物,很可能是在侵占公司利益,把庞大掏空。现在证监会已经对庞大立案调查了,黄继宏被河北证监局采取了行政监管措施,还被上交所通报批评。2023年4月,深商集团把黄继宏的总裁职务给免了,他也辞去了众泰汽车董事长的职位。

从2018年开始,众泰汽车扣除一些非经常性的收入后,一直在亏损。到2024年三季度,一共亏了275亿元,负债率高达78%,公司经营赚的现金一直是负数,到三季度末,手里只剩下7600多万元,已经快撑不下去了。根据2024年的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全年收入在4.5亿到6.7亿元之间,比上一年还少,预计扣除一些费用后,要亏损9.86亿到14.79亿元。这就意味着,公司要连续7年亏损,最多可能一共要亏286.05亿元。汽车行业要发展,研发很重要,可2021年到2023年,众泰三年加起来的研发投入才刚到1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更是少到只有696万元,创了历史最低。这点钱,连买一台机床或者一台大型压铸机都不够,更别说造车了。以前大家都把江苏深商当成救众泰的大救星,现在看来,它反倒把众泰推进了更深的坑里。

抄袭历史,成了笑话

2017年4月19日,在上海车展上,保时捷的CEO Oliver Blume去了众泰的展台。当他看到和自家Macan车型几乎一模一样的众泰SR9时,露出了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微笑。这场“保时捷”和“保时泰”的碰面,在网上传得很广。

众泰是浙江永康商人应建仁创办的,最开始是做五金、汽车模具的,后来靠抄袭保时捷、模仿奥迪、奔驰、丰田、大众等世界知名汽车品牌,一下子就火了。在最风光的时候,应建仁同时控制着金马股份和铜峰电子两家上市公司,2017年,他还靠着140亿的身家,成了浙江金华的首富。

其实众泰还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先驱,是第一家拿到工信部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旗下的2008EV是中国第一辆正式挂牌上路的纯电动汽车,它的车牌“浙A2279H”还被浙商博物馆收藏了。按说占了这么好的先机,可众泰最后却变成现在这样。说到底,应氏家族根本就没想着好好造车,就想着靠抄袭模仿赚钱。

“花10万就能买到保时捷”,这个宣传口号让众泰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满足了一些人爱面子的心理。2016年,众泰卖出去33万辆车,2017年也卖了30多万辆。尝到甜头的应建仁把抄袭发挥到了极致,众泰T600模仿大众和奥迪,SR7模仿奥迪Q3。这让众泰被汽车行业的同行看不起,但也有一些爱慕虚荣的消费者喜欢。因为抄袭,众泰被汽车圈叫做“皮尺部”。公司的收入从2016年的16.9亿,一下子涨到2017年的208亿,涨幅高达1128.5%,净利润更是暴增1209%,达到12.56亿元,众泰汽车的股价也跟着大涨,最高的时候市值达到412亿元。

暴亏200多亿,“高仿汽车之王”众泰,要凉?

众泰汽车在股票市场上,就像一颗谁都看不懂的“怪星星”。2024年7月底开始,一直没什么动静的众泰突然发力,股价从最低1.31元一路疯涨,最高涨到3.55元 。短短三个多月,股价就翻了一倍,不到五个月,涨幅接近1.4倍。可谁能想到,接下来的三个月,股价又暴跌了近40%。这大起大落的,实在太让人惊讶了。

根据最新的业绩消息,众泰汽车在过去七年里,最多可能要亏286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亏损)。这数字太吓人了,相当于5个赛力斯、2个长城汽车一年赚的钱都亏没了。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特别火,可一直靠模仿别人造车的众泰,早就没人关注了。虽然它的股票还在上下波动,好像在说自己还没死,但实际上,换了新老板的众泰,现在的情况特别不稳定,股价的变化更像是一场没意义的闹剧。

股价疯涨,就是闹剧

股票市场里有句话,叫“越差的公司越容易出现奇怪的股价走势”,众泰汽车就是最好的例子。2024年7月底开始的这波股价上涨,和公司真实的经营情况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是一些投机资金在炒作低价股票和汽车概念。众泰之前说要进军无人驾驶、氢能这些领域,也被拿来当成炒作的理由。

虽然换了新老板,但众泰的新管理层好像没办法让公司好起来,公司还是老样子,没有一点进步。最近的公告说,三个大股东的股份又被冻结了。控股的江苏深商和它的一致行动人国民数字、众富同人,他们持有的100%股权都被法院轮候冻结了,加起来占公司总股份的22.96%。从这就能看出,公司内部管理有多乱。

2023年5月31日,本来大家都觉得能救众泰的黄继宏,突然辞去了公司董事长和董事的职务。这就像在平静的湖水里扔了块大石头,激起了很大的浪花,接着公司就开始了高管离职潮。之后,监事会主席、独立董事、董事、代董事长、董事兼副总裁这些人都陆续离开了。2024年,总裁、副总裁、证代、董秘也一下子全辞职了。统计下来,因为黄继宏辞职,公司一共有12个人离职,离职人数这么多,涉及的职位这么广,在整个A股市场都很少见。

对于汽车公司来说,销量非常重要,这关系到能不能和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经销商正常合作。但众泰这两年的销量一直不清楚。2023年年报说,公司一共卖了1112辆车,和2016年卖33万辆相比,少了99.7%。2023年2月,众泰推出了第一款纯电动小车江南U2,最低售价5.88万元,可在竞争这么激烈的市场里,一年才卖出去42辆。卖得这么少,公司根本没办法正常运营,这几年重组后,众泰只能靠卖汽车配件和以前金马股份的门业生意来维持。

更奇怪的是,这1112辆的销量还被很多人怀疑。公司监事娄国海说,没办法保证年报里销量等财务数据是真实、准确、完整的,所以深交所就向众泰发了问询函。众泰回复说,全年销量其实是1016辆,其中T300卖到了中东,U2车型卖给了重庆江风南雅汽车销售服务公司。但让人想不通的是,江风南雅的股东就是和众泰一起开发U2的轻橙时代,现在轻橙时代已经申请破产了,江风南雅也被限制消费,还成了失信被执行人。合作的公司自己都快不行了,众泰的新能源汽车还能卖给谁呢?2024年以后,众泰就没再公布过汽车销量,之前公布的销量也让人不太相信。现在众泰大部分车型都已经停售了,在易车、车主之家这些平台上,也查不到它的销量信息。公司内部管理不行、业绩不好、销量也很差,最近股价的变化,就是公司快不行前的最后疯狂。

危机重重,没钱可赚

2021年底,经过一系列复杂的重整,众泰好像又活过来了。江苏深商作为重整投资人,成了第一大股东,投了20亿元。江苏深商背后是深商控股,由79家深圳有名的民营企业一起组成,这些股东的总资产差不多有上万亿元。有了这么厉害的金主支持,再加上众泰“起死回生”的故事,2021年在228个交易日里,众泰股票收获了92个涨停板,一年时间股价涨了3.7倍,最高的时候涨了6.5倍,成了全球资本市场回报率最高的汽车股票。

江苏深商本来想得挺好,想趁着众泰股价低的时候入股,拿到造车的资质。它的前总裁黄继宏在汽车行业和投资圈都是老手,特别喜欢参与破产重整的项目。他之前主导了汽销公司庞大集团的重整,还被推选为中民投总裁。大家都以为他能把造车和卖车这两个环节打通,可没想到,这三年众泰几乎没什么作为。复产的众泰T300 EV一辆都没查到销量,U2车型也卖得不好,只能靠上市前金马股份的门业和汽车零部件生意勉强维持。

庞大汽车的事还让人记忆犹新。深商系接手庞大后,不仅没完成之前承诺的业绩,还让庞大的情况越来越糟。按照业绩补偿协议,深商控股等重整投资人要在2023年7月前补偿34.59亿元,可直到庞大退市,这笔钱都没给。更让人吃惊的是,有人举报黄继宏,说他操控庞大向他同时控制的众泰汽车采购不超过10亿元的货物,很可能是在侵占公司利益,把庞大掏空。现在证监会已经对庞大立案调查了,黄继宏被河北证监局采取了行政监管措施,还被上交所通报批评。2023年4月,深商集团把黄继宏的总裁职务给免了,他也辞去了众泰汽车董事长的职位。

从2018年开始,众泰汽车扣除一些非经常性的收入后,一直在亏损。到2024年三季度,一共亏了275亿元,负债率高达78%,公司经营赚的现金一直是负数,到三季度末,手里只剩下7600多万元,已经快撑不下去了。根据2024年的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全年收入在4.5亿到6.7亿元之间,比上一年还少,预计扣除一些费用后,要亏损9.86亿到14.79亿元。这就意味着,公司要连续7年亏损,最多可能一共要亏286.05亿元。汽车行业要发展,研发很重要,可2021年到2023年,众泰三年加起来的研发投入才刚到1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更是少到只有696万元,创了历史最低。这点钱,连买一台机床或者一台大型压铸机都不够,更别说造车了。以前大家都把江苏深商当成救众泰的大救星,现在看来,它反倒把众泰推进了更深的坑里。

抄袭历史,成了笑话

2017年4月19日,在上海车展上,保时捷的CEO Oliver Blume去了众泰的展台。当他看到和自家Macan车型几乎一模一样的众泰SR9时,露出了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微笑。这场“保时捷”和“保时泰”的碰面,在网上传得很广。

众泰是浙江永康商人应建仁创办的,最开始是做五金、汽车模具的,后来靠抄袭保时捷、模仿奥迪、奔驰、丰田、大众等世界知名汽车品牌,一下子就火了。在最风光的时候,应建仁同时控制着金马股份和铜峰电子两家上市公司,2017年,他还靠着140亿的身家,成了浙江金华的首富。

其实众泰还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先驱,是第一家拿到工信部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旗下的2008EV是中国第一辆正式挂牌上路的纯电动汽车,它的车牌“浙A2279H”还被浙商博物馆收藏了。按说占了这么好的先机,可众泰最后却变成现在这样。说到底,应氏家族根本就没想着好好造车,就想着靠抄袭模仿赚钱。

“花10万就能买到保时捷”,这个宣传口号让众泰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满足了一些人爱面子的心理。2016年,众泰卖出去33万辆车,2017年也卖了30多万辆。尝到甜头的应建仁把抄袭发挥到了极致,众泰T600模仿大众和奥迪,SR7模仿奥迪Q3。这让众泰被汽车行业的同行看不起,但也有一些爱慕虚荣的消费者喜欢。因为抄袭,众泰被汽车圈叫做“皮尺部”。公司的收入从2016年的16.9亿,一下子涨到2017年的208亿,涨幅高达1128.5%,净利润更是暴增1209%,达到12.56亿元,众泰汽车的股价也跟着大涨,最高的时候市值达到412亿元。

可是,没有自己核心技术的众泰,汽车质量不太好,甚至还因为没有符合国六标准的发动机车型,发展陷入了停滞,到现在都没有一款自己研发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应氏家族其实就是在玩金融、炒概念。借壳金马股份的时候,本来计划用116亿元,溢价4倍多收购众泰汽车,被证监会问了几个问题后就暂停了。后来又先控股金马股份,再收购众泰,才实现了上市。还想操控铜峰电子收购旗下卓诚兆业100%的股权,并且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不超过20亿元。2012年,好不容易从比亚迪挖来夏治冰当众泰总裁,可夏治冰想砍掉一些不赚钱的车型和项目,这就影响到了应氏家族的利益,半年后他就辞职走了。应氏家族通过倒腾资产,搞出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氢能、共享经济这些概念,还说主要在海外销售,打着出海的旗号赚钱。最后,应建仁惨败,铁牛集团破产,他自己被限制高消费,被供应商和员工追着讨债,连豪宅都被法院拍卖了。

回头看众泰的历史,每次有点消息,股价就会大涨,这种奇怪的情况反复出现。众泰的股价就像一个充满诱惑的赌场,一会儿涨得厉害,一会儿又跌得很惨,把人的贪婪和恐惧都表现得特别明显。本来2021年众泰就该退市了,因为江苏深商的介入才暂时保住了上市资格。但按照深交所的规定,上市公司要是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审计报告被给出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就会被ST;连续两年这样,就会变成*ST;到第三年,就要退市了。现在江苏深商自己都有一堆麻烦,众泰的年报又被监事怀疑,看来众泰再次面临退市,可能很快就要变成现实了。

可是,没有自己核心技术的众泰,汽车质量不太好,甚至还因为没有符合国六标准的发动机车型,发展陷入了停滞,到现在都没有一款自己研发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应氏家族其实就是在玩金融、炒概念。借壳金马股份的时候,本来计划用116亿元,溢价4倍多收购众泰汽车,被证监会问了几个问题后就暂停了。后来又先控股金马股份,再收购众泰,才实现了上市。还想操控铜峰电子收购旗下卓诚兆业100%的股权,并且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不超过20亿元。2012年,好不容易从比亚迪挖来夏治冰当众泰总裁,可夏治冰想砍掉一些不赚钱的车型和项目,这就影响到了应氏家族的利益,半年后他就辞职走了。应氏家族通过倒腾资产,搞出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氢能、共享经济这些概念,还说主要在海外销售,打着出海的旗号赚钱。最后,应建仁惨败,铁牛集团破产,他自己被限制高消费,被供应商和员工追着讨债,连豪宅都被法院拍卖了。

回头看众泰的历史,每次有点消息,股价就会大涨,这种奇怪的情况反复出现。众泰的股价就像一个充满诱惑的赌场,一会儿涨得厉害,一会儿又跌得很惨,把人的贪婪和恐惧都表现得特别明显。本来2021年众泰就该退市了,因为江苏深商的介入才暂时保住了上市资格。但按照深交所的规定,上市公司要是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审计报告被给出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就会被ST;连续两年这样,就会变成*ST;到第三年,就要退市了。现在江苏深商自己都有一堆麻烦,众泰的年报又被监事怀疑,看来众泰再次面临退市,可能很快就要变成现实了。

0 阅读:1110
评论列表
  • 2025-02-19 01:41

    有何冤仇,竟如此慷慨激昂[鼓掌][鼓掌]!

不懂车的说车人

简介:欢迎关注!